【作者按】隨着俄羅斯大規模入侵烏克蘭,爲了儘快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德國社會承受着能源價格暴漲帶來的陣痛。德國工業界警告稱,由於天然氣供應的瓶頸,全行業都面臨着永久崩潰的危險。這將對德國的整個經濟和就業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另外,高能源價格加劇了國內的通貨膨脹,大幅推升了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價格,讓許多普通人的生計陷入了困境。德國的部分城市甚至已經準備了「取暖方艙」,爲冬天無力支付高額暖氣費用的人提供集中供暖。可以說,普京終於親手引爆了德國經濟中的這顆定時炸彈。本文將從歷史的角度揭示,社民黨如何通過他們引以爲傲的「東方政策」把天然氣這枚炸彈埋入德國社會中的。另外,筆者也將探討頁岩氣會否是德國可行的解困之道。
爲俄羅斯「輸送」炮彈
德俄兩國長久以來一直是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德國對俄羅斯廉價能源的依賴逐年攀升。截至2021年,德國55%的天然氣,50%的煤炭和35%的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相較於更容易找尋到替代來源的煤炭和石油(歐盟已經對俄羅斯的煤炭實行了禁運,對石油實行了部分禁運),天然氣成了德俄兩國關係之間的「七寸」。6月14日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以可疑的管道維修爲由大幅減少了通過北溪1號管道向德國輸送的天然氣供應:每天最多只能輸送1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一數字與之前的日成交量相比減少了60%。可以說俄羅斯邁出了將天然氣武器化的第一步,以此回擊德國的經濟制裁和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
在Gazprom單方面宣布減少供給的一週以後,德國副總理兼經濟與氣候行動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立即宣布調高天然氣緊急計劃的警報層級——由原來的一級調升至現在的二級。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需要政府介入進行天然氣使用分配時,就會進入最高警報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