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被取代的體制——借「民族」之名,從「被選擇的精神創傷」到永遠的「最危險」 歷代政權談到五四時都或多或少地曲解民心民意:對於在國內實現民主和科學的話題只是蜻蜓點水,重點都是鼓勵從外部尋找敵人的愛國主義。百年以來,這種做法之所以屢試不爽,是因為中國社會從二十世紀初就已經埋下了混淆民主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禍根。
阿爾及利亞之春:街頭抗議浪潮,能否成功逼退掌權二十年的政治強人? 當布特弗利卡這位「和平締造者」2008年修改憲法,取消總統連任限制,為自己的第三個任期鋪平道路之時,他是否曾想過,十年之後,他會纏綿病榻,並目睹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機?
48小時投票生死戰:關於英國脱歐進程中「歷史性失敗」的四個問題 在3月底「大限」來臨之前,英國議會48小時內的兩次投票,或許將成為此次脱歐進程中的最重要里程碑事件。雖然結局本身無甚新意,走向均在意料之中,但情節仍然驚心動魄。
法國「黃馬甲」運動:革命重臨,還是「鏽帶」危機? 此次事件發生後,許多中文媒體迅速將其同今年春夏的學生示威、2016年的「黑夜站立」運動、2005年的巴黎郊區暴亂,以及近年來重創歐洲的移民危機聯繫起來,或者同1968年的「五月風暴」學生運動相提並論,但這一事件具有更豐富的歷史和現實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