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王柯:「反動」動員——Nation State 如何在專政政治下被異化

將 Nation State 思想篡改為「國族話語中的民族國家論」的直接目的,在於證明打造「國族」的必要性和正當性。
2020年2月8日北京,一名中國婦女戴著口罩在北京的宣傳壁​​畫走過。

如今世界各國的人們都普遍認同 Nation State 為一種比較健全的國家形式,因為「Nation State 是國家主權掌握在該國大多數人民的手中的主權國家」,它以國民主權為近代國家的組織原理,除此之外別無他意。然而奇妙的是,關於政治體制性質的 Nation State 的思想到了今日中國,卻成就了這樣一套以「國族」為中心的關於國體的話語:Nation State 就是「民族國家」;要想形成一個民族國家,首先就要建設「國族」;而建設國族,就是把具有不同文化特徵的民族「鍛造」為一個「民族共同體」。(註1)

且不問這個「鍛造」如何進行,筆者不明白的是:在這番「鍛造」中那些不同的文化特徵將會等待到怎樣的命運?更為可怕的是,這種對不同文化特徵的「鍛造」或「打造」,甚至公然聲稱要在政治干預的背景下進行:「要打造一個強硬的國族,就要從文化和國家或政治兩個層面下功夫」。可以明確地說:這種大肆鼓吹消滅不同文化特征、公然支持剝奪他人文化權利的「國族話語中的民族國家論」,恰恰是對國際社會公認的以主權在民為原理的 Nation State 思想的徹頭徹尾的反動和歪曲。

近代中國的國族話語中的「民族國家」與國際社會公認的 Nation State 根本就是兩回事。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11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據我粗淺的閱讀,"國族"指涉一個政治社區,以此區別於"民族"。先有國家,再有國民,這很常見,問題是,是透過真實的政治參與過程形成國民,或者僅僅是政治儀式?在今日中國與戒嚴時代的台灣,只有虛假的政治儀式,所形成的國族當然也是假國族。

  2. 1789法國革命大概不是資產階級革命,革命時候講法語的人口只佔一半,有人講德語,因為共同反封建,認同人權宣言與共和,結合成一個法蘭西共和國族。馬賽曲所召喚的是"citizen",那就是國族的主體。(註12)嚴重扭曲歷史,甚至否定1949中國革命的進步性。陳伯達打臉蔣介石,今天又被習近平打臉,真是諷刺之至。

  3. 与习近平相同的还有南韩的大韩主义者,其必然走向亲中-统一的路线是与所谓”大韩民族国家“的认知途径结合的。而只有民主制度产生的新认同才能推延-制止这个结局。

  4. 到了现在同样的理论认识当然就使得习近平走向了蒋介石的未竟之业:成为东亚的核心,输出儒家秩序挑战英美霸权;以及殖民边疆(新疆”培养国民认同“的再教育营;香港的一国一制以及武统)。并且在党内,抛弃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是一家,世界联合的意识形态,转而拥抱中国主义,强调伟大”复兴“的理论。完全错误的意识形态认知图景当然就导致了习近平路子越走越窄的结局,复辟天朝帝制的历史结局。习近平于是成为了袁世凯、蒋介石的必然继承人。

  5. 民族国家当然也就代表了认同政治的结果,是民主制度下理性认同产生的必然结果,其根本不是所谓国家政权建构出来的神话就能完成的。民主制度奠定了民族的基础,民族认同构成民族的框架。没有选择产生的认同,其认知结果当然是服从专制统治集团的私利的结果。
    试想,为什么苏联建立不了民族认同;哈布斯堡帝国没有民族认同;奥斯曼帝国没有民族认同呢?当然就是因为他们都不是民族民主国家,而是专制政体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浪潮中发明出来的维持帝国统治的产物。其建构逻辑是帝国统治疆域即为民族国家。在中国,这样的历史反动是被梁启超-袁世凯集团在中华帝国时建立起来的。通过所谓“四大文明”;“国耻教育”发明出来的产物。
    而到了党国时期,两个列宁主义政党是通过党组织建立的国家,通过历史发明建立自己的中国主义意识形态。创造出"岳飞”“郑成功”“文天祥”等等所谓“民族英雄“。中国主义(把满清帝国完全吃下来)这样的建国理论实际上为它赋予了只有列宁主义政党才能完成的使命:榨干民众,同时与美英日作对,以及动员十八省的“汉人”往满洲、西藏、新疆殖民。其结果自然只能是依靠-背叛 苏联这个两段式结局达到1969年完全孤立的结局。

  6. 做实证主义考察文章水平尚可,但有一个问题,谁有资格说nation state必须是主权在民的民主体制呢?仅从民族国家这种现象进行考察,它既和专制搅在一起,又和民主搅在一起。民族国家应该是近代出现的政治现象,是中世纪欧洲政治秩序瓦解和崩溃的产物,是Hobbes意义上的modern leviathan.

  7. 话说回来,这类作者对国族的观点确实老掉牙了,大概是一个世纪前的产物吧,那时候的国家恰好流行这类观点,本文作者所在的日本不就是个绝佳的例子么

  8. A nation state is a state in which a great majority shares the same culture and is conscious of it. The nation state is an ideal in which cultural boundaries match up with political boundaries.---- "Nation-State". UNESCO.
    我也不认同大汉族主义,也不认同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在文化、民族习惯上的侵蚀和同化,但本文是否有点自己树靶子自己打的意思呢。。。想说你的观点就直接说呗,何必找中国某些学者的一家之言来说事呢。。。没必要

  9. nation state本来就不是一个基于所有地区现实的概念。当这个体制成为国际架构的时候,之后成立的国家政体都必须把自己具体的现实往这个框架里面生搬硬套,于是就产生了很多扭曲的自己的诠释。
    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高潮在18-19世纪,Massimo d'Azeglio在意大利统一之后就讲过"We have made Italy, now we have to make Italians" (L'Italia è fatta. Restano da fare gli italiani)。19世纪在柏林中心博物馆岛上的一系列博物馆也是在尝试创造一个德国叙事,以建立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这些建立民族的过程都不是轻轻松松,毫无暴力的,相当多的文化、语言、族群在这些统一过程之中都消失掉了。
    但和中国相关的重要一点是时间,以及语境。19世纪的高加索人在创造他们的民族国家的时候,对世界认知的理论是和当下不同的,这也和不同族群的权力分配有关系。在民族国家社会建构的时间轴上,中国大陆的体制和文化有很多部分其实还是处于19世纪的状态,当然有的部分也很快,已经到了21世纪了。
    这个发展过程是很难跳过的,你可以骂大陆有的地方落后,因为很多社会已经在对民族的认知上到了21世纪,而中国还在经过19世纪的过程,但它要最终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有些过程必须经历。这是社会成长的过程,就好像年轻人不会真正理解老人的建议,这些建议其实也真的是无效的,只有自己痛过才能内化这些教训。
    引用李敖的话,大陆和共产党“就这个死样子”,它只会因为自己内部需求的变化去变,而不会因为外界的原因,而且体量还这么大,有时候真的很没办法的,只能和它比寿命,谁活得长谁就赢了。自己急了,反而容易跳湖夭寿。

  10. 所謂中國特色的Nation state理論,就是沒有Nation state特色的Nations State理論。

  11. 好文章,對nation state的理解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