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影視
《王冠》向何處走:一部動搖國本的政治作品?
當政者顯然知道影視文化無遠弗屆的影響力,而他們認為這樣的影響力,很可能已經傷害了王室形象?
李明璁:我們為什麼被天竺鼠車車療癒了⋯⋯?
「萌」更著眼於凝視者主觀體驗,「不只是大家都認同的可愛,重點是私我被萌到而心動或愉悅」。
紀錄片裏的武漢封城《76天》,夾縫中定格的人性
一些細節讓萬里相隔的人們共情;一些細節又注定撞上經久的隔閡。
記者手記:冷戰前線,閱讀金門、馬祖的六個關鍵詞
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來到最接近你的地方。
遭遇種族歧視後,我在柏林策劃了一場影展
無論對政府和警察有多麼失望,我對文化依舊懷有信念。公權力不作為的地方,恰是藝術和公民社會最需要行動的。
看懂《靈魂急轉彎》,中文世界的你確定沒有表錯情嗎?
飲下這碗內核保守的「美式中產雞湯」,但那「看山還是山」的感悟,是人人都有機會獲得的嗎?
《拆彈專家2》是硬核港片回歸?台灣人心中的電影「港味」回來了嗎?
邱禮濤顯然察覺到香港警察形象在近年急速惡化,於是他扭轉了作法,剎那召回好久不見的港產片精神。
邊境上的異鄉人
戰爭看似結束已久,戰地上的青年仍然時時被命運扣問:我是誰?
《水漾的女人》:遊走在柏林水濱的奇幻愛情故事,也不能脫離政治現實
寶拉·貝爾飾演水妖拿下柏林影后,用奇幻愛情反映柏林城市整合的難題
伊格言:2021年,數位極權的三種未來怎麼走?怎麼辦?
數位之曠野,你和我,誰遭沒頂,誰能生還?
全球捱瘟疫,台灣電影卻在這一年畢業了⋯⋯
台灣電影於2020掀起熱浪,全球形勢、中國與香港、本土因素各給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盛世下的香港死亡直播:導演郭臻最想拍的
2019之後,電影上,香港人想要怎樣的娛樂?
1
...
38
39
40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