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遊戲
三十歲後承認了:我的人生需要被遊戲拯救|行星酒館EP11
弱小的時候、孤單的時候、抑鬱的時候、苦悶的時候,前半生原來已經在玩遊戲和設計遊戲中被拯救了一次又一次。
中國擬打擊網絡遊戲過度課金,但引發寒蟬效應|Whatsnew
遊戲誘導性消費模式,在世界各地都廣受批評,但在近年來「行業整頓」背景下,草案已足夠產生寒蟬效應。
從 Identity 到 Solidarity —— 笑與淚中的女性遊戲人周
女性人遊戲週最後解構了它自己,但我們是要走過這一遭,才能看清自己和彼此,然後再走下一步
「她們是女主角」——台北女性遊戲人週
11月24開始,台北有一場女性遊戲人的盛會,大家一起打遊戲,做表演,開工作坊,發布新書。這一次,她們是遊戲的主角。
如果現在改寫規則,我們還可以在遊戲與世界之間穿梭
回到沙包裏、回到捉迷藏 、回到躲避 、回到你再一次意識不到:在那些遊戲當中 ,你就是你自己。
線下端小聚預告:Game On & On,遊戲還可以做什麼?
我們可以悲觀,確實什麼樣的現實會造就什麼樣的遊戲;但一切還沒有太糟糕,因為有什麼樣的遊戲,也會有依照它而成形的現實。
Growing Up:另一種遊戲,另一種成長
遊戲需要能夠讓人玩很長時間嗎?遊戲的跨文化移植是可以實現的嗎?好玩和愛哪個更重要?
東方Project:火藥、少女與清版彈幕遊戲
東方Project將射擊遊戲的軍事世界轉移到少女烏托邦中,星際衝突化為彗星芭蕾,戰爭與表演也被重新演繹。
中國遊戲陪玩行業:脆弱的人際紐帶,情感需求、孤獨與曖昧的窗口
或許從一開始,遊戲陪玩就不全然關乎於遊戲本身。
台北大空襲電玩以外的歷史(下):時代進步後,如何看待「神明接炸彈」傳說?
再怎麼療癒人心的神明排除炸彈傳說,也免不了要面對終極的難題:以它們認識二戰美軍空襲史,還適合嗎?
【女性主義的具體生活】給國二學生的回信:不論性向,喜歡是一種美好的情感
愛情是一種經歷,無論是否真的可以擁有,它都只是讓我們踏上不同人生的要素之一,不是全部。
台北大空襲電玩以外的歷史(上):「二戰誰來炸台灣」實為敘事之爭
「所有戰爭都會打兩次,第一次是在戰場上,第二次是在記憶裡。」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