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遊戲
台北大空襲電玩以外的歷史(下):時代進步後,如何看待「神明接炸彈」傳說?
再怎麼療癒人心的神明排除炸彈傳說,也免不了要面對終極的難題:以它們認識二戰美軍空襲史,還適合嗎?
【女性主義的具體生活】給國二學生的回信:不論性向,喜歡是一種美好的情感
愛情是一種經歷,無論是否真的可以擁有,它都只是讓我們踏上不同人生的要素之一,不是全部。
台北大空襲電玩以外的歷史(上):「二戰誰來炸台灣」實為敘事之爭
「所有戰爭都會打兩次,第一次是在戰場上,第二次是在記憶裡。」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誰決定了遊戲的性別?
一款遊戲從立項、策劃、美術到發行,每一個環節默認的受衆都是男性,他們是製造者、消費者,也是玩家。
防沉迷之後
她們做代練、玩寶寶巴士、成為氪金玩家,唯獨沒有遠離遊戲。
我,女性,一個愛看遊戲的人
我再找不回以前那種全心撲在遊戲上的感覺了。閒下來時,我喜歡敷着面膜、踩着健身踏板坐在側旁看他玩。我又回到了我熟悉的位置。
在不確定的時代保護孩童,從屬於他們的「正確遊戲」開始
為了玩而去玩的遊戲,漫無目的的遊戲,打破你的秩序的遊戲。
評論|
《魔物獵人》電影風波:相比「辱華」,互聯網巨頭還有更大麻煩?
民族主義情緒暴漲並不稀奇,但除此之外,另一個聲音正在網絡輿論上逐漸崛起。
死亡的味道:艾迪芬奇的記憶
在遊戲裡,玩家要接連面對不同的死亡故事,大部分的死因都平凡不過,但呈現的視角卻可以如此詩意和夢幻。
愛過:那些不再流連 bilibili 的年輕人
如今的 bilibili 小粉紅或許不知,這裏的第一個視頻是關於對政府網絡內容審查的調侃,當然,這個視頻早已不見。
光環累累的一場遊戲和傷痕累累的一場夢
「常有那種最厲害的英雄技能,是直接消耗生命值的。」
邊玩邊學習辨別假新聞,巴黎索邦大學的遊戲化嘗試
索邦大學這款遊戲的缺陷類似我們的傳統教育,一條數學公式,不用透徹明白它的來龍去脈,只要牢記用法反覆練習,我們也可以用它熟練解題,但這就夠了嗎?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