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家庭
過去一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性別謀殺」
在中國大陸,親密關係謀殺常被「情感糾紛」「家庭糾紛」等詞掩蓋殺戮的殘酷性,將具有公共特徵的暴力行為私人化。
評論|
專訪學者陳效能:香港女性遭受暴力,很多時我們仍假設「家庭」很溫暖
每4名香港女性中,可能有1名曾在親密關係或家庭內遭遇暴力。
七問《給十九歲的我》爭議:世代、權益、教育和紀錄片倫理
一部紀錄片的程序及拍攝倫理引發全港討論,紀錄過程中哪些環節不應忽視?如何進入學生的世界,互相理解?
「媽媽快跑」:中國離婚夫妻的孩子爭奪戰
中國每年約有8萬起搶奪、藏匿孩子的事件。「孩子搶回來了,就是你的。」
生不出男孩的小鎮女人:我後悔生二胎,更後悔嫁到這個家
「那時候我確實希望二胎是男孩......我想,只要生個男孩就結束了,就好了。」
香港安樂死合法化之路還遠,他們只想無痛生存、安詳離世
「在支援不足情況下,社會可以如何幫到你?在心理、醫學及照顧層面也要自求多福。」
【重磅】照顧者成為「殺人犯」︰他了結病母的痛苦,內疚卻得不到解脫
香港照顧者弒親或自殺案5年最少有8宗。端傳媒訪問其中一名弒母案主,到底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
端小聚回顧:我的生育選擇,我的身體,真的可以由我作主嗎?
「經常有朋友問我,怎麼平衡育兒與工作,我覺得其實是沒有辦法平衡的」。
一對中國母女的避孕選擇:當身體自主遇到國家規訓
她們對於性與生育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選擇,又在中國人口生育政策的變動裏共同顛簸,共享或見證著一些相似的生命體驗。
在台灣,這些人工流產的故事不能說出口
多年來,台灣年度人工流產人次屢屢高於出生人口,不開放的社會氛圍卻始終讓人無法說出自己的經歷。
計劃生育退場後,被刻意忽視的避孕教育與400萬墮胎青少年
一婦科門診創始人感覺到,從只能生一個到可以生三個,政府對避孕的重視大不如前。有同行稱:「我覺得整個就是能不管就不管。」
端小聚預告:我的生育選擇,我的身體,真的可以由我作主嗎?
報名活動即可獲贈新聞電子書《獨生一代》
1
2
3
4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