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風物
深度解析影視、文藝、生活現象,讓文化流動打破地域與領域的阻隔。
哈金專訪(下):鄉愁,是一個語言陷阱
作為一個普通人,國家不重要。我也是好多年以後悟出來的,我覺得國家並不重要,就這個意思。
哈金專訪(上):把英語當成第一語言寫作,心理的壓力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
「你要不把你自己認真看待,誰能認真看待你?一定要有偉大的幻覺。」
評論|
刀郎又紅了而且更紅!《羅剎海市》講了當下中國的鬼故事?
不能直言的環境,情緒要控制,發洩需婉轉。比起當年李志的直接,刀郎這次的全部架空現實,展示了一個什麼樣的現在?
鯨落香港:觀鯨人潮、沒封禁的海灣,布氏鯨死亡背後
「大家說香港是個沿海城市,很享受看海、買樓要買海景,但理解海洋資源這回事上,還是很初始的階段。」
《芭比》,以及永遠對《芭比》不滿意的你
明明已取得卓越票房,掀起了全球級別的討論,超額完成了合家歡任務,卻因爲講的是女性議題,而遭到最挑剔的評價
問題並非在撞名:面對官辦「香港文學館」,民間聲明中沒說出的是什麼?
繞開公開諮詢,潘耀明與「作聯」的所謂「倡議」,對象只有政府和特首,卻毋需對民間和文學界作任何交代。
The 1975大馬演唱會LGBTQ爭議,是勇敢或不負責任?|Whatsnew
本地社運人士批評其行為沒有考慮馬來西亞本地LGBTQ群體的切實處境,也有網民認為最終最應被批評、責罵的是政府和權力。
好萊塢罷工僵局若持續:AI 會完全取代真人的編劇和演員嗎?
他們的終極目標是運用 AI 建立一個不斷自動更新的內容小宇宙,每天時間一到就自動吐出一集新節目。
評論|
石家莊野史考據:艱難生長的搖滾樂,為何成了製造政績的最後一根稻草?
就算是「Rock Home Town」,也不許脫褲子唱歌。
好萊塢的暑期檔,AI擔了創意匱乏的罪名?
罷工也許不能阻擋AI的發展腳步,但好萊塢是時候反思自己對於創意的傲慢和忽視。
關心台灣政治、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他們在不安中開展真正的生活
關心台灣不是因為「確定能待下來」,也不是「為了待下來」才做,而是「因為想在這裏待下去」。
一條小村裡的「香港」:社運疫情後,離開的人怎樣才會回來|導演曾翠珊專訪
太平清醮每十年就像一次盛大的Reunion、也是村民各自人生的Check point。
1
...
30
31
32
...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