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風物
深度解析影視、文藝、生活現象,讓文化流動打破地域與領域的阻隔。
馮振業:人本就該用自己最出色的本領謀生
你若是要圈養孩子,只容許他們在你設置的小圈內移動,他們無得做「走地雞」,只能做「籠裏雞」。
陳繭:勇闖日本的台灣新銳漫畫家
從小愛看漫畫,陳繭在大學時立志成為漫畫家,他的直覺告訴他,想畫出一番天地,必須到漫畫王國日本來。
Sean Tierney:我不懂為什麼有人說香港電影死了
為了香港電影,我大老遠地從美國搬過來住。對於「港片已死」的說法,我真不太懂是什麼意思。
口述影像:電影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
每年他只有幾次機會可以進電影院,通過口述影像「看電影」。對他來說,這次的體驗就像一件藝術品一樣。
2016瑞士巴塞爾鐘錶展觀察:精鋼回歸
鋼錶本身作為一種類型,確實擁有自我的文化意義和功能美學,這些和它的價錢價值完全沒有關係。
獨立書店靠信念能贏嗎?他們在西班牙這樣做
傳統書店失勢?就在去年,獨立書店風吹遍西班牙,它們用心經營,在書業蕭條的冬天過後,呈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評論|
50後 × 90後談本土:《十年》標誌「本土新浪潮」
馬傑偉:研究身份認同多年,深知身份這回事,並沒有必然本質。你說香港本土是什麼?香港人是誰?
自己的行李自己拿
一個香港女生在機場遺下行李,背後隱隱透出「特權」。那「特權」是什麼?
鄧小樺:黃耀明對香港的不忍
黃耀明團隊已開創出一種「政治娛樂化」的方式:流行曲之商業化可以任意植入內容。
評論|
胡清心:《十年》獲獎,精神和骨氣之外必須的反思
衷心地,我希望在未來,不會再有,也不需要另一部《十年》出現。
《樹大招風》:九七後連飯都不給你吃?
「九七大限」的時代背景,暗示當主權易手,再威風的大賊都終被現實吞噬,沒有人逃得過時代的無奈。
梁敬文,和他發起的「香港人造香港字」運動
從開發輸入法,到創造電腦字體,二十年來,這位社工帶著長者改變社會,也改變人們對「長者」的成見。
1
...
243
244
245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