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台海關係
太陽花十週年,民間團體立院外晚會紀念,參與者回顧十年變遷|Whatsnew
十年後,那些曾經到現場和沒到現場的人在想什麼?
評論|
一念之變,十年之途:太陽花精神的離散與重訪
如今在距離太陽花既不遠也不近的十週年,記憶這場運動最好的方式,也許已不再僅是談論它的歷史定位與成就。
評論|
金廈快艇事件,北京的「切糕困境」和對台政策的轉向可能
如若在未來習時代的中國不能或無法突破「切糕困境」那麼,「統一」的目標大概率會變的愈發幻滅。
評論|
黃宗鼎:金廈水域爭端,中國操作「維權認知作戰」如何硬中帶軟?
此一事件已淪為中國製造的「維權認知作戰」產品。
金門事件後續:談判中是否道歉,影響是否溢出金廈或成重點|Whatsnew
除此之外,金門亦因為其較為特殊的當地情況引起關注。
評論|
梅復興:政治使命的誘惑?台灣「海鯤號」將完成HAT泊港測試?
揠苗助長的誘惑,無論對政治領導者、其核心幕僚、還是專案的主持執行者來說都難以抗拒。
2024奧斯卡華語區唯一入圍|《金門》導演專訪,什麼才是道地的「台灣人」?
起初他只是希望用「金門」來講「台灣」,不過,金門人跟台灣人的觀點確實仍有差異。
日報|恆大清盤;藍白綠白議立院安排;伊朗處決庫爾德政治犯;美約旦基地遭襲
圖瓦盧親台總理落選;王毅沙利文曼谷會面;中港法院互認民商事判決;美擬在英再部署核武;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引爭議
輿論觀察:「中國因素」重要性降低,外媒認為台灣在選甚麼?
和之前的大選相比,這次大選「不算是一場對中政策的公投」。
從亡國感到民防備戰,台灣女性所經歷的「戰爭陰影」|音頻報導
「如果戰爭可能會發生,你需不需要去審視自己的人生?什麼事情對你是最重要的?」
選前北京緊縮貿易優惠:ECFA的「早收清單」如何影響台灣出口經濟模式?
既是經貿的,亦是政治的,ECFA衝突背後,是台灣獨特而複雜的「中間產品」出口體系。
「外長候選人」劉建超訪美談及台灣,中國增外國人免簽措施|Whatsnew
劉建超指出台灣問題「是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不可越過的紅線」。他還表示「不存在重返戰狼外交的問題。」
1
...
3
4
5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