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楊路:任正非不支持自主創新,「什麼都要自己做」的中國產業政策有何問題?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一度風光無限的「中國製造2025」在中國的官方宣傳中突然銷聲匿跡,中國的產業政策到底有什麼問題?美國為什麼那麼反對中國的產業政策?
印尼雅萬高鐵:水土不服的「中國速度」 風風火火建了幾十年後,中國的高鐵隊伍亟需全新的建設項目。「高鐵出口」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此中國不惜「自掏腰包」出投資。「高鐵走出去的第一單」早在2015年就在印尼簽下,如今預訂的工期已過,那條「跑得飛快」的高鐵,還不見蹤跡。
「一號玩家」華為:在歐洲建構「高層關係」的中國企業 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企業前仆後繼努力「走出去」。打響「中國製造」的名頭後,它們中最成功的那些需要面對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如何「走進去」。與用性價比高的產品佔領市場同樣重要的,是懂得當地遊戲規則,以西方熟悉的操作和語言,改寫自己可疑的中國身分,逐步構建有利於自身的政商環境。華為正是嘗試「走進去」的中國企業中的一號玩家。
評論|沈榮欽:走過彎路,一生懸命──台灣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 回顧張忠謀的一生,他曾經被MIT博士班所拒,視為人生最大挫折,但是後來卻長期擔任MIT董事;他曾經醉心學術而不可得,最後卻以其對半導體產業的貢獻而獲得學術界至高的IEEE最高榮譽獎;他曾經夢想貢獻所學於汽車業,卻陰錯陽差成為半導體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