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眾汽車的中國「依賴」:加速容易減速難

制定中國政策的兩個因素:「一是貪婪(greed),二是恐懼(fear)。」
2010年3月11日德國沃爾夫斯堡,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的車廠。
中歐關係 國際商業與政治 端傳媒五週年 國際 大陸 德國 商業 政治 災害 科技公司

編按:四十多年前,在慢慢開放的中國,國際車企巨頭紛紛搶灘「淘金」。中國以市場吸引外資,以市場交換技術,倒逼國際車企扶植本地供應鏈發展。從技術壁壘最薄弱的領域開始,中國汽車產業一點一滴地滲入了整個全球化的供應體系當中,並成為了難以取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今天「脫鉤」、「減少對華供應鏈依賴」、「內循環」等等討論聲中,端傳媒推出的「中國與全球汽車產業」系列,具體關注了全球化程度極高的汽車產業——這是理解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角色的一份典型案例。

歡迎您閱讀系列第一篇,3D互動頁面《一輛汽車,裝下了多少「中國」零件?》,理解中國的汽車的零件供應鏈變遷、理解中國汽車工業化的程度;本文是第二篇,以德國大眾汽車的中國「依賴」為例,看到汽車與政治和外交的牽連。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24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希望有一天能写一篇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利润如何回母国的障碍

  2. 如果他们还是学不会以新的角度看待中国并且调整与现在的这个中国的相处模式的话,那反应也真是够迟钝的了...

  3. 看着楼下你们这些个恨国党皿煮狗还在自嗨我心里也就放心了,国庆假期四天休息完了,明天又要上班了,整个假期香港警察非常给力,对黑暴份子冒头就打,我感觉非常安心快乐,明天恒指开盘,鄙人要继续打新股,跟着我国国运一起挣钱发财了吗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哦☺️☺️☺️☺️☺️☺️☺️

  4. 我要當海賊王表示:

    這些企業美其名叫國際企業,實質就是賣國企業,將國家和人民都出賣給中共

  5. 五毛繁简不识,结果把自己给暴露了。

  6. 謝爾曼在亞特蘭大表示:

    強仔說的非常準確,當務之急是停止ECFA,並且把“(對)中國的投資都是肉包子打狗”這個世界各個大跨國企業都沒有發現,只掌握在少數台灣人和香港人手裏的秘密广为传播,行動起來,不要坐以待斃,這就去打爆大眾集團的電話吧😡

  7. 謝爾曼在亞特蘭大表示:

    我有個好主意,大家積極投資第三世界,大力发展一带一路。這樣其他市场起來了,對中國的依賴不就降下去了嗎😏

  8. Volkswagen 港譯「大眾汽車」

    1. 感謝指出,香港指稱公司時的確也叫「大眾汽車」,已修正。

  9. 只是一直在養肥中國的汽車產業和市場,這豈不是辛苦搬幾十年石頭,砸德國的腳?

  10. 眾多數字中最重要的一條可以列明些嗎?盈利都投回到中國的話,說到底這許多年德國從中得到多少利益了?都是帳面的盈利,而"利潤" 只能輪回的重投中國的話,你以為德國人還會再傻下去?

  11. “脱钩”的理论准备,问题是“理论都是灰色的,唯有赤裸的数字长青。”
    “世界岛”的天然一体与东西边界的离心,继续欣赏旧大陆近百年的传统艺能(指惶惶不可终日间的斡旋与患得患失)。

  12. 回樓下那個問「难道说台港欧美资本都是做慈善,在投资中国大陆的时候没有赚钱,钱都被中国血汗工人赚走了吗?」的人,錢應該是沒有被工人賺走啦,應該是被趙家人用各種無底線無節操的手段豪取強奪鯨豚蠶食掉大半。
    從最早的新光集團在四川的投資到德國拜耳的新材料配方,以及近年台灣養殖漁業技術透過ECFA養套殺三段式整碗端走,都可以看到在中國的投資幾乎都是肉包子打狗。說真的,在中國賺錢的人多,真正弄得回母國的又有多少呢?看你這樣狡辯只會讓別人覺得你根本什麼都不懂,偶爾也藏個拙吧,不是字寫得很多就有理的(還是寫得多拿的錢也比較多嗎?)。

  13. 详细解说了中国的经济大棒到底对德国有没有用的问题,好文感谢!

  14. 难道说台港欧美资本都是做慈善,在投资中国大陆的时候没有赚钱,钱都被中国血汗工人赚走了吗?一部苹果手机,中国赚个几十美元,美国拿走几百美元. 这难道不是美国人赚得多吗?美国老百姓感觉自己亏了,主要是自己的国内分配问题,拜登的新政策就蛮好的啊 ,对美国的海外利润收税补贴底层百姓,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而不是无脑贸易保护. 至于你说的偷技术,不确定你说的是 市场换技术,还是 什么间谍活动. 市场换技术 本来就是落后国家的必要手段,不然这个世界就是先进国家永远领先,肆意剥削落后国家.

  15. 把别人的技术偷来后,再微微一笑说我们共赢合作一下好不好,你不要再追究了好不好。这就是你们三十六计里面教导的致胜哲学?

  16. 对,共赢就是共产党赢两次。这可是你们金政委说的。他那不忘窃喜嘻嘻一笑的表情让我每每一想起来就感到极为恶心。

  17. 强调竞争而不是强调共赢,习惯美国的语境和哲学的人,感觉都习惯了存量竞争,在现有的全球经济中拼杀. 所以说为什么非要局限于存量竞争,觉得依赖中国不好,那就去开发第三世界,让中国的比重下降,而不是把中国压下去,自己获利更多. 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发第三世界,探索宇宙才是未来,而不是整天想着在现有的蛋糕上多切一块.
    就我的想法而言,苏联解体后,美国只完成了一个成就,帮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帮助中国人民脱贫,这个过程中欧美资本可是赚的更多.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办法去开发第三世界,那才是王道.

  18. 還是那一句話,中國和歐盟在是產業發展上的競爭對手,正如某些工業黨所說,中國是「發達國家的絞碎機」。歐盟與中國在道德價值和利益的雙重下會對中國採取怎樣的態度。中國這套以市場和資金作為外交手段的策略是否還能繼續下去。還有中國傾全國之力追求製造業全領域制霸的政策會否引起外國的反感和對抗 都是值得關注的

  19. 非常感謝這篇文章的科普

  20. 好文章,分析深入,有數據支持。

  21. 非常感谢。之前只是有所耳闻中国拿捏住大众的命门,这次是第一次详知,其中几个命门是如何被抓住的。

  22. 文章有小錯誤:19年,偏左翼時代週報(Ziet)——>是Zeit不是Ziet

    1. 感謝指出,系編輯筆誤,已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