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威權政治
一年後的阿姆斯特丹:社運低潮期的白紙周年紀念現場
運動的情緒逐漸退去後,他們在反思何謂「團結」,何謂「中國人」。
白紙落地之後
在美國、歐洲、日本和香港,行動者們學習議題設置、長期建設公民社會的能力。
被困在白紙的人
封控解除了,但針對白紙親歷者的封控才剛剛開始。
寫在白紙後
海內外白紙親歷者們想說給你們聽的話。
白紙後這一年,「不被恐懼牽著走,我們可以牽著恐懼」
恐懼連結了彼此的經歷和感受,亦生長出力量。
英律師Tim Owen在港講座被取消,曾擬代理黎智英案但被拒簽|Whatsnew
Tim Owen曾於2022年受黎智英委聘為其《港區國安法》案件代表律師,最終引人大常委會首次就國安法釋法。
評論|
越發稀薄的文革比喻,如何限制包括#Metoo在內的中國政治想像?
某種情況下,我們越使用歷史比喻,反而對歷史就越無知。
計生時代的隱匿童年:在「黑戶」陰影中成長的一代,重新定義親人
如今,想到「family」這個詞,TA第一個想到的是朋友。未來,TA想要建立的家庭,也是與朋友們一起的,酷兒式的家庭。
三年疫情封控衝擊,中國地方財政罰款收入佔比連續上升|數洞
「罰沒佔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發展質量,同時人均GDP越高的省份,罰沒收入佔稅收收入的比例整體越低。
十月香港法庭:「輸入煽動刊物」首案,7.21「非白衣人」暴動開審|Whatsnew
初選案伍健偉、林景楠完成案情;荃灣中槍青年曾志健暴动潛逃兩罪判刑47月;「二胡伯伯」無牌演奏罪成
微博要求「大V」公開真名引爭論,愛國博主也加入批評|Whatsnew
有網民認為,這一規定出發點就是為了限制自媒體影響力的無限擴大。
民主黨6人參選香港區議會,建制放風指其或無望「入閘」|Whatsnew
有建制人物指民主黨不認可新選制,不認可「愛國者治港」原則,「至今沒有與反中亂港分子切割」「無意服務市民」。
1
...
11
12
13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