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香港
以獨立在地報導,從宏觀議題到具體生活,記述香港本土社會變遷。
美國指香港成對俄中轉站,將多間香港公司列入制裁名單|Whatsnew
制裁名單上出現更多香港公司的名字,或與香港在中俄貿易中的角色有關。
你而家喺邊?初到老牌民主國家投票,香港人在迷惘中的體驗
英國的選舉氣氛未如想像中熱烈,與他們經歷過香港熾熱的、甚至有點「爆笑」的選舉文化產生強烈對比。
為何香港始終推不動「垃圾徵費」計劃?|端聞 Podcast
這種民生政策需要全港市民的參與,但港府目前卻很難把全港市民動員起來
評論|
黑人茱麗葉,被白人種族主義及其華人吸收者抨擊的「她者」
一件在劇場界存在多年,稀鬆平常的事,爲什麼會引起這樣的軒然大波?
三成靠設計,七成靠銷售——「老派」室內設計師心灰記
「客人需要居住或在空間做生意一段時間,可能是十多年或廿多年,如果他們不喜歡,你每天都被人咒罵。」
港大校政風波再起,校委會委暫任副校被指未諮詢校長|Whatsnew
張翔指責有人「不斷惡意製造事端」,校委會則批評他管理不善,雙方公開駁火。
港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職潮,離職法官岑耀信稱香港法治危殆|Whatsnew
香港終審法院尚有8位海外非常任法官,當中有3人來自英國、4人來自澳洲。
反修例運動五年,9個「改頭換面」的社運關鍵詞
不論是在官方敘述中,抑或在香港街上,這些關鍵事物已經被改換了面貌輪廓。
評論|
在香港邊緣上的南涌和梅窩,外來人如何做一本地方書?
人們在鄉郊開展自己的事情,反而「很多東西不可以做」的城市,「顯得很脆弱」。
評論|
粗暴而巧取的佔領:六四維園家鄉市集一記
清除六四記憶,一方面依靠公權力的嚴刑峻法,另一方面是公帑資助「民間」同鄉會佔領維園。
評論|
香港47人案評論:基本法「違反」國安法?人民權力不會因憲政建立而消失
道理為自己而寫:人民之終極立法權,並不會因為憲政之建立而消除,這跟法律上賦予之權益或者法律權限沒有關係。
香港23條後首個六四,仍有市民點蠟燭、以電話亮燈及默坐維園|Whatsnew
「其實做不到任何事,少少的悼念是需要的。很簡單的,沒有特別的胸懷,是人的心。」
1
...
18
19
20
...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