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示威者辯護16年,大律師郭憬憲:當公義只有需求,沒有供應 大律師郭憬憲執業19年,2001年開始接第一宗示威案,起初一年只接一兩宗,但近幾年,一年可以接十幾宗。多年對比的經驗令他憂慮:「法庭釋放的信息改變了。」從在自由與秩序之間維持平衡博弈,變成後者壓倒前者,「由一個有發展的循環系統,變成一個威權系統。」
妻子、兒子等至親自殺之後,他們如何重整生命? 妻子走後,他終日只有兩個朋友為伴——孤單和寂寞,「初時的確很討厭他倆,一打開家門就看見他們,幸好兩人不跟我外出。現在,我們各自修行,他們自己交流,看看電視,不會煩我」
圖集:香港廿年變了多少?美聯社攝影師余偉建鏡頭下的昨天與今天 香港總是在計算自己的時間:1997,2017,2047,轉眼廿年,未來又還有多少自由自在的時光? 美聯社攝影師余偉建(Vincent Yu)表示,希望透過展覽,傳遞對未來對憂慮,這是他自九七回歸前夕已隱約感受到的。
一張廢紙皮背後,香港老人的困境和中港回收產業鏈 賣一公斤紙皮,黃月嫻能賺七毫。類似的拾荒老人在香港無處不在。紙皮的背後,是一條隨時受政策影響的中港回收產業鏈,現在中國不想收洋垃圾了,未來老人還能靠此維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