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陳自富:從攜程到紅黃藍──加強監控,難以根治虐童 思維慣性使得人們在面臨虐童事件時,自然地想到將監控繼續到底,從法律上對託兒所、幼兒園都建立完備的監控攝像體系,從而試圖通過這種古老的規訓方式來防止老師和保育人員作惡。
守護受傷的孩子,香港這樣編織安全網 「對兒童的虐待,不會在發生一次的時候就獲得關注,而要過一段時間,到很嚴重的情況,兒童或周圍的人才忍無可忍去舉報。」而在最終悲劇到來之前,民間預防和監督的角色就很重要。
蔡玉萍 X 黎明 X 袁嘉蔚:我的行動定義了我的身份 「你希望他們過一個更好的生活,因為他們值得。為了這件事你可以做自己所能及的,最微小的事都可以。由此,你在世界中有了一個位置,在這位置裏,你和其他人有了一種微妙的聯結。」
評論|「不要做北京的孩子」——為何保護孩子與分辨真相同樣難? 「《熔爐》如果不經《聚焦》,並令《聚焦》的結果得到制度性的結果,那不僅會讓更多《熔爐》隱藏,那往後人們很容易出於自保心理陷於對從業者的無盡懷疑。」
評論|傅景華:我們都被老大哥把玩着──從Facebook到社會信用體系 中國計劃在2020年全面實施名為社會信用體系的系統,每一個公民、企業甚至政府機關須獲得社會信用評分,用以評定各類型有關信任和忠實程度,評分可用來決定接受某些服務和享有權力的機會。
他拍過九龍城寨、逝去的香港和溫哥華——為了看見世界,你得先創造它 70年代末首次來港,80年代初期在這裏定居,一直到1989年離開到上海,十多年期間,Greg Girard 拍下香港都市的容貌、香港人的日常、城市裏的人來人往,紀錄了這個剛剛經歷騰飛的國際大都會的雛形。
專訪海外香港研究推動者陳明銶:香港是中國最好的孔子學院 「2007年是這樣一個節點,好像中央是個sugar daddy,新長官又有辦法,股市回升,失業率下降,大家有飯吃了。香港還怕什麼?這樣的樂觀,這次會議沒有再看到。」
評論|教堂門釘《九十五條》的人?500年後,當代如何重新認識馬丁路德 到底馬丁路德有沒有把《九十五條論綱》釘在諸聖堂門上?Peter Marshall告訴我們,從種種證據和跡象顯示,這件事真實發生過的機會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