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病榻之上,誰有權決定他人之生死?——從法國「朗貝爾事件」說起 當病人家屬和醫療機構的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時,是法國司法系統(根據醫學專家意見)做出了最後的裁決。然而,對於「國家殺人」的質疑從未平息,面對生死終極歸宿,司法裁決的合理性(legitimacy)就是不言自明的嗎?
評論|自由人與共和國理想:從Bac哲學試題看法國式「洗腦教育」 在哲學教育的目的選擇上,法國一開始的定位就是「自由思想的能力」,而只不是「維持政權」;或者說,即便是為了「維持政權」,也是一個應由「開明公民」根據獨立自由判斷能力選擇的「共和國政權」。
評論|杜卿:作為「記憶之場」的巴黎聖母院,透過脆弱尋回神聖價值 諸如沙特爾大教堂等盛期的哥特式教堂,也有與之比肩的美學價值,而為何獨獨巴黎聖母院與法國深層命運相連,在它險些焚燬時,世上有如此多靈魂深受觸動?
評論|杜卿:複雜多元的黃馬甲運動,折射「馬克龍主義」的失敗 馬克龍的話語充斥着管理學特別是人力資源術語,完全是透過一種經濟理性去看待世界的方式。而黃馬甲們所拒斥的,正是這樣以效率回報等為中心的冰冷理性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