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變局

立場新聞案庭審:36天作供,17篇文章,一場煽動定義和媒體責任的爭論

立場新聞案庭審:36天作供,17篇文章,一場煽動定義和媒體責任的爭論

前總編輯鍾沛權與控方幾乎每天問答5小時,爭論何為煽動、何為媒體責任。法庭一時變成新聞學課室,一時變成爭辯時代的論壇。

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香港新聞第一課

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香港新聞第一課

「你知道,我們說做新聞是做歷史的初稿。」

後《蘋果》時代︰最後一代報檔,他們在賣樽裝水和油墨味的回憶

後《蘋果》時代︰最後一代報檔,他們在賣樽裝水和油墨味的回憶

「你可以說,現在檔口就是披着報檔外皮的雜貨檔。」

6位《蘋果》記者的剖白︰一年過去了,變得犬儒嗎?心還鬱結嗎?初衷還在嗎?

6位《蘋果》記者的剖白︰一年過去了,變得犬儒嗎?心還鬱結嗎?初衷還在嗎?

「如果我原本做記者的初心,是想令社會、世界變好,我是繼續想方法令到這事發生。」

當理想碰到荊棘,香港新聞之路如何走下去?

當理想碰到荊棘,香港新聞之路如何走下去?

「有朝一天,新聞的真象可能就保存在你內心,最後的防線就是你。」

「煽動」罪下的《立場》:從《主場》走來,近十年倡議媒體之路的終結

「煽動」罪下的《立場》:從《主場》走來,近十年倡議媒體之路的終結

尚存的香港,或許仍存有的一點優勢是,人們曾經看過社會言論平衡的樣子。

【讀端給你聽】《蘋果日報》,香港最後一份異議報紙的終結

【讀端給你聽】《蘋果日報》,香港最後一份異議報紙的終結

《蘋果》終章帶來的,是主流報章的論述廣度向中間溫和取態的猛然收窄,政治異見被拒諸公共輿論之外。

冼麗婷:品味《蘋果》17載,戰場上的野蠻寫作

冼麗婷:品味《蘋果》17載,戰場上的野蠻寫作

《蘋果》不是世外桃源,但它是個大海,流進流出,蝦兵蟹將與吃人鯊一起度日...... 就是這一種搏鬥與生存讓它充滿生氣。

今夜印刷機不停:被指報導觸國安法,《蘋果》趕印50萬份

今夜印刷機不停:被指報導觸國安法,《蘋果》趕印50萬份

高層被拘、資產被凍之後,蘋果編採團隊在全球多家媒體的鏡頭紀錄下,印出一份份報紙。

廿六載《蘋果日報》恐畫句號,四個壹傳媒人記憶中的瘋狂與自由

廿六載《蘋果日報》恐畫句號,四個壹傳媒人記憶中的瘋狂與自由

現在的我會答,我很想很想很想戰鬥,以我的方式,直至最後一刻。

最後一夜,像有雙手捂著你嘴巴:記者、讀者、賣報人告別《蘋果》

最後一夜,像有雙手捂著你嘴巴:記者、讀者、賣報人告別《蘋果》

「我不想說,《蘋果》倒下,就代表香港玩完,但是……都好像真的代表,香港已沒有什麼希望。」

【專訪】犯人欄裏的記者蔡玉玲:每個人都可能被推上這個位置

【專訪】犯人欄裏的記者蔡玉玲:每個人都可能被推上這個位置

「記憶彷彿重疊了。在我腦海中,flashback大陸所發生的事。是平行時空還是怎樣呢?」

專訪有線中國組:三代記者,十九載悲喜,一種失落的情懷

專訪有線中國組:三代記者,十九載悲喜,一種失落的情懷

「陸路不行,我們坐船去。正路不通,我們坐電單車,在阡陌中過去,繞過山過去。」

查資料有罪?六名香港記者親述調查報導的風險與地雷

查資料有罪?六名香港記者親述調查報導的風險與地雷

穿梭各種資料庫,他們查出官員違建,局長囤地,可能涉及中共高層親屬在港投資的線索。今天,查冊成了佈滿地雷的領域。

香港,亞洲外媒之都的殞落?

香港,亞洲外媒之都的殞落?

「以前大家傾向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面,這個籃子就是香港,那麼以後可能是把雞蛋放進不同籃子。」

編輯部遭到大搜查:《蘋果日報》七個記者的一天

編輯部遭到大搜查:《蘋果日報》七個記者的一天

「警察翻閱記者的採訪資料,像看一條魚新不新鮮。」

香港電台踩了警察這地雷——專訪《頭條新聞》吳志森X曾志豪

香港電台踩了警察這地雷——專訪《頭條新聞》吳志森X曾志豪

1989年首播,31年來為批評而生,從來也是政府眼中釘,但歷經數次或明或暗的壓力,一路有驚無險。直到2020年,《頭條新聞》發現,全港最不能批評的,可能就是香港警察。一輪性質不同的打壓,或正席捲而來。

這個機構與香港骨肉相連——專訪港台前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

這個機構與香港骨肉相連——專訪港台前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

7年後,記者再追問當時具體的政治任務為何,施永遠仍然沒有正面回應:「你知道的,他暗示你做什麼,不做什麼,一定不會有人錄音,一定不會有表面證據。」

當香港電台不再鏗鏘,記者離場:不是不想堅持,是我們沒得再做了

當香港電台不再鏗鏘,記者離場:不是不想堅持,是我們沒得再做了

曾經,她以為這樣在港台記錄時代,是可以做到老的——港台正從一間重視官民溝通、善於諷刺時弊的新聞機構,變成處處紅線的官媒。

馮志強:「港版BBC」香港電台,自由怎麼來,又如何失去

馮志強:「港版BBC」香港電台,自由怎麼來,又如何失去

港式言論自由——能夠批評,甚至是來自於公營機構——雖然被譽為金科玉律,但卻因毫無制度保障而顯得脆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