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蘋果之死香港媒體變局

6位《蘋果》記者的剖白︰一年過去了,變得犬儒嗎?心還鬱結嗎?初衷還在嗎?

「如果我原本做記者的初心,是想令社會、世界變好,我是繼續想方法令到這事發生。」

香港街頭的一幅牆上,塗鴉了《蘋果日報》標誌。

香港街頭的一幅牆上,塗鴉了《蘋果日報》標誌。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李慧筠、毛子澄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6-23

#蘋果日報#傳媒

在香港將軍澳工業區的《蘋果日報》大樓,人去樓空,一年的烈日和雨水,替牆上偌大的蘋果圖案增添了斑駁痕跡。2022年6月23日晚,幾個前《蘋果》記者趕赴昔日的編採部門前,對大樓亮起零星的電話閃燈。他們離開不久,警車在大樓外響號駛過。

《蘋果》落下,出走的記者,着地於一片貧瘠的土壤。有人放下再無影響力的新聞工作,放逐自己感受「錢的世界」;有人開設新平台無償報導;有人因為徹底的疲累,離開新聞界,卻無法忘記報導曾經帶來的靈光;有人專注自處,嘗試在混沌當下尋找新的路徑。一些人仍被鎖在高牆內。

「很多人以為6月23日後,《蘋果》記者便離開了。其實有些人仍然在受苦。我們可以抽離,但他們的事還沒完結。」一位受訪者這樣說。「忘記或move on,在我的世界是不可能的。」

隨着創辦人黎智英和多名編採部高層因國安法被捕,去年6月24日凌晨,具有26年歷史的《蘋果日報》刊出最後一份報紙。時值《蘋果日報》結業一周年,端傳媒採訪了6名前《蘋果》記者,其中有4位,在2020年8月10日《蘋果》遭大搜捕、2021年6月23日《蘋果》宣布停運時,曾經接受我們的訪問。一年過去,他們的生活和心態有變嗎?他們怎樣重新理解「新聞」、「記者」,以及在當中經歷一切的自己?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