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正式全面啟用。三跑系統耗資1415億港元,由規劃至竣工歷時13年,期間經歷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加上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航運競爭力冒起,其成本效益屢次引起外界質疑。
香港特首李家超於28日出席三跑系統啟用典禮,致辭時希望香港航空業全速恢復航空運力、積極結合灣區優勢和全力擴闊國際聯繫。他形容機場在三跑系統啟用後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勢必在貨運和客運兩方面再創高峰,進一步刺激香港的旅遊、餐飲、零售、酒店等行業。
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林天福表示,三跑系統將大幅提升機場運力,預計未來十年可達到處理1.2億人次客運量及1000萬公噸貨運量的標準。他強調,機場會積極配合中國「一帶一路」網絡,成為國家對外開放、提升國際聯繫的重要跳板,機管局也會在三跑系統啟用後全力推進「機場城市」計劃。
不過,早在規劃階段,外界已經質疑機場興建三條跑道的經濟效益。機管局在三跑動工前的2015年曾委託獨立顧問進行研究指三跑系統可於2030年為香港帶來1840億港元的經濟貢獻,估計佔屆時本地生產總值的4.9%,並且創造12.3萬個直接和16.5萬個間接和連帶就業崗位。不過,機管局近年鮮有提及機場三跑的經濟效益最新評估,特別是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近三年之後,也未有公布明確的三跑系統經濟效益規劃。
根據香港國際機場公布的航空交通統計數字,疫情爆發前的2018年和2019年的機場旅客人數分別是7467.2萬人次和7154.3萬人次,但疫情後的2023年只有3949.1萬人次,今年頭十個月則有4352.5萬人次,按平均客量預料全年也只有5000多萬人次,為2011年的水平,意味機場客運量倒退了13年。根據機管局最新作出的預測,機場客運量起碼要到明年底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但是,香港機場在追回客運量的同時,將要面對的是大灣區城市的激烈競爭。同時,待機管局與中國內地相關部門協商共享空域、增設移交點等事宜,三跑系統才有望真正發揮的效益。三跑動工之前,香港曾稱會與中國內地商討空域共享,但至今未能成事。與此同時,中港兩地於2015年新增往來港澳和華東地區的 M503 外圍航道及相關新管制移交點 LELIM 後,一直未再增設移交點。這意味着香港三跑系統全面啟動後,機場容量雖然增加,但來往廣東空域與機場之間的可用航道未有增多。
而香港三跑系統的另一個爭議點是其工程造價。「本土研究社」發表的文章提到,早年機場社區聯絡小組展開公眾遊說時,曾引世界各地多個正在積極擴建的機場為例,合理化香港三跑系統工程的造價。時至今天,這些機場工程項目大多已經落成,它們的最終造價都不及香港三跑系統的1415億港元。其中,佛山高明國際機場的造價是500多億港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造價是960多億港元,卡塔爾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的造價是約1248億港元。
當然,香港三跑系統工程牽涉填海拓地,因此比上述一些例子多了一筆額外開支。不過,香港三跑工程僅填海拓地已經耗資至少562億港元,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三跑同樣涉及填海,整體造價卻只要149億港元。而香港三跑系統中第三條跑道與滑行道系統的相關工程造價據報是至少70億港元,與當年小組舉例的新建跑道成本作比較,同樣反映其成本較高。其中,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第四、五條跑道的造價分別是約16億和20億港元,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第三條跑道的造價是約60億港元。
在工程造假與效益爭議以外,回顧三跑系統持續超過八年的工程,工業意外和貪污是兩個經常出現的關鍵詞。三跑系統動工以來,發生過至少17宗工業意外,造成至少3人死亡、16人受傷,另外有4名工人在工作期間猝死。最近一宗工業意外發生於11月7日,一名37歲中國籍工人在機場 T2 客運廊地盤從高處墮下,被送往北大嶼山醫院,惜搶救無效不治。與此同時,三跑工程引發多宗勞資糾紛,不時有工人在地盤外拉起橫額追討欠薪。
11月26日,「機場三跑貪污案」在區域法院繼續聆訊。案情指,機管局2名經理和職員涉嫌於2017年至2022年收受卡樂工程有限公司及駿豐工程有限公司4名職員的合共770萬港元賄款,協助他們取得分判合約或優待,另外1名女子涉嫌協助機管局經理清洗黑錢。案中7人被起訴「串謀使公職人員接受利益」等16項罪名。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