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6日深夜0時02分,由香港飛往倫敦的國泰航空CX251號班機在啟德機場起飛,這是離開啟德跑道的最後一班航班。當晚,伴隨著時任民航處處長施高理(Richard Siegel)的一句「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再見啟德,謝謝你!)」,機場跑道熄滅燈光,這座位於九龍城區、營運整整73年的啟德國際機場正式邁入歷史,一個時代逝去了。
機場關閉後,客運大樓的部分地方改裝成政府辦公室,也有部分空間以短暫租約方式作商業用途,輾轉間先後變成小型賽車場、保齡球場、嘉年華場地、高爾夫球場等。最後仍是敵不過資本發展的齒輪,於1998年10月開始清拆,為未來建築項目鋪路。三年後,2002年,政府為該區進行的發展可行性研究完成,報告中首次提到興建郵輪碼頭及體育館的建議,更號稱要將啟德打造成「環保城」,不過社會各界對此建議反應不一,計劃一再拖延。
直到2007年,這一塊荒廢近10年、佔地33.8公頃的啟德機場用地,才落實重生計劃,準備興建包括郵輪碼頭、體育城、公共屋邨、醫院在內的一系列設施,計劃分三階段完成,亦預留住宅用地供私人企業競投發展。 五年之後,2013年3月16日,第一艘郵輪終於停泊啟德郵輪碼頭,那船帶來了一個新時代嗎?
20年過去,舊機場風貌不復存在,這個機場曾經在香港經濟騰飛中扮演的角色、曾經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重創的歷史,似乎都消失在空氣中。今天在九龍城街道走過,抬頭望見的不再是高飛的航機,而是一幢幢牙籤樓。發展的狹縫間是否還可以找到往昔的痕跡和記憶?攝影師 Brian Lee 遊走九龍城,試用相機來作回應。
文:端傳媒攝影部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