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發展
凜冬將至:美國削減對外援助,全球民主人權與公衛健康工作面臨危機
許多同中國有關的人權組織都依賴美國資金,此外,從為烏克蘭戰場聘請翻譯,到為緬甸抗擊瘧疾,數百個項目的運營被迫癱瘓。
評論|
生存危機,合法性辯護和信任的缺失:「中國援助取代USAID」的敘事能否成立?
「中國趁虛而入」更多是美國援助遭遇生存危機之時,為了辯護自身合法性而採取自衛敘事。
「飛馳人生」與通勤剛需,禁摩10餘年廣州深陷「電雞」圍城
百萬「電雞」的出行需求與廣州道路規劃遺留問題之間的空間矛盾,引發了不同人群的共同「討伐」。
核電除役在即,老舊電廠去留未定,台灣再掀能源爭論|Whatsnew
台灣最後一座核電廠將於今年5月除役,核能延役、再生能源發展與企業減碳壓力交織,能源政策爭議再起。
六年10批集採,中國國產仿製藥如何逐漸取代進口原研藥?|數洞
超低價集採藥背後,暗藏醫保基金危機。
香港高才優才搵工難:「如果送外賣能續簽我會做」
有人才仍未找到工作,有的擔心業務無法滿足續簽要求,有的在期限前趕及找到新工作,有的早已從金融轉投保險。
中國礦企來了,哥倫比亞原住民如何守衛土地?
「如今,他們開始以保護生命為名獲取資源,並把這個叫做緩解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這就是綠色殖民主義。」
評論|
難治的「法國病」:政局動盪背後,是無以為繼的福利財政與沉重的代際不公
法國到底染上了什麼樣的疑難重症?它又能對我們理解當代福利國家的困境提供怎樣的啓示和告誡?
陸客驟減,日韓不如預期,台灣千萬國際旅客目標「破局」|Whatsnew
觀光目標落差450萬人次,台灣能否重新吸引國際旅客?
新田收地倒數:他們用一生養魚,看香港塘魚業高低
香港塘魚養殖早已由盛轉衰。收地在即,有人堅持有塘便繼續養,有人心灰意冷欲退場。
香港機場三跑道系統正式啟用,興建13年效益造價爭議不斷|Whatsnew
香港三跑系統全面啟動後,機場容量雖然增加,但來往廣東空域與機場之間的可用航道未有增多。
大旱和火災威脅亞馬遜雨林,科學家提醒警惕「臨界點」|Whatsnew
氣候變化和人為毀林,是造成當下局面的共同罪魁禍首。
1
2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