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日本學童遇襲身亡,中日輿論關注仇恨教育與虛假新聞|Whatsnew

中國互聯網上仍在爭執是否應批判「仇恨教育」,日本輿論則等待北京對事件動機作出解釋。
2024年9月19日,中國深圳,一名10歲日籍兒童在前往學校的路上被襲擊者刺傷後死亡,學校外面有箱子放供鮮花。攝:David Kirton/Reuters/達志影像

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9月18日上午8時許,深圳日本人學校一名10歲男童在上學途中遇襲,最終搶救無效,於次日凌晨身亡。該學童為日本國籍,父母分別為日本和中國國籍。這是中國近三個月以來,第二宗日本人受襲事件,引起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深圳警方9月20日通報指,襲擊者鍾某44歲,系單人作案,目前無固定職業。警方還披露,2015年鍾某曾因涉嫌破壞公用電信設施被東莞警方取保候審;2019年,鍾某因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深圳警方拘留。警方至今未披露鍾某於這次案件中的犯案動機。

被襲擊的學童就讀的深圳日本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位於深圳南山區蛇口。自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第一家免稅商店設立以來,蛇口一直是外籍人士聚集密度較高的區域之一。根據《深圳特區報》,深圳日本人學校為富士膠片製造(深圳)有限公司發起,是深圳日本商工會會員企業捐資,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非營利性全日制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學生均為居住在深圳及周邊地區擁有日本國籍的適齡兒童。

根據學校官網的介紹,該校成立於2008年,是日本政府認證的全日制海外教育機構。學校獲得深圳日本商會、日本外務省及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等機構的支持,設有小學和初中。最新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4月,該校共有小學生216名、中學生57名。

9月18日事件發生後,當地警方發布通報,「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轄內發生一起持刀傷害路人警情,致未成年人沈某受傷。」該通報並未提及男童國籍、年齡以及涉案地點等詳細信息。

當日報導中,中國媒體主要引用日本政府的聲明、深圳警方的通報或外國媒體來報道事件,其中財新網、鳳凰網的報導發布後於當日刪除。

官方管控反思輿論,市民自發悼念逝去日本孩童

由於襲擊事件發生於標誌著日本進攻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日本稱「滿洲事變」)93週年紀念日當日,在中國互聯網上,很快有聲音將事件與「仇日情緒」或「仇恨犯罪」綁定。中國輿論場出現不少討論,並形成分野。有網民用「暴力不是愛國」來表達態度,也有人認為是「日媒帶節奏」。這些言論很快遭到管控、刪除。

9月19日,男童不治身亡的消息傳出後,中國互聯網的輿論再度被點燃。不少自媒體從上午開始發文,內容除了表達悲傷、對於極端民族主義的憤恨之外,還對官方披露的模糊信息表示質疑。但這些文章大部分都迅速遭到刪除。

與互聯網輿論相對的,是中國媒體的禁聲。一位供職於中國媒體的記者對端傳媒表示,對於襲擊事件的禁令一早便存在,「口徑是有史以來最嚴」。記者不僅被要求不參與事件報道,更被叮囑不要在社交媒體發布任何相關評論。

2024年9月19日,中國深圳,一名10歲日籍兒童在前往學校的路上被襲擊者刺傷後死亡,一名男子拿著鮮花在學校門口。攝:David Kirton/Reuters/達志影像

在線下,有市民自發獻花悼念遇襲離世的孩童。

19日,在深圳日本人學校門口,校牌已被一塊長布遮擋,人們將鮮花整齊擺在校門口,並藉由卡片表達悲傷——「孩子,對不起,請安息。一名深圳人。」「對不起,文明社會應保護好每一個孩子。一名中國人。」「為孩子感到悲傷,為一面絕對的死寂而道歉。」有中國民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事件是長期堅持仇恨教育的惡果。

有參與獻花的民衆說,周邊花店從19日上午便接到不少送往學校的訂單,「校門口有工作人員會統一收集管理,但上午不允許拍照。」然而,到了19日夜晚8時左右,有工作人員開始在現場維持秩序,並要求人群不要聚集。

9月20日凌晨,學校門前的鮮花已被全部清理,周圍有安保與疑似便衣的人員駐守。儘管如此,前來悼念的人們仍絡繹不絕。

20日傍晚到夜晚期間三小時,根據現場人士觀察,大約每兩三分鐘就有一名外賣騎手代客送花,亦不斷有市民到場獻花悼念。在校門口保安亭,一名灰衣戴口罩男子給每名獻花者拍照,並查看花束上的悼念文字。地面一旦堆放超過3束花,保安會立即將其收入保安室。

有家住附近的居民來校門口獻花,隨後站在校門對開的路邊默默注視到場獻花的人。這位居民稱,事發當天早上送孩子去附近上學,約上午10時經過涉事路段,但路上未見異常,後來看新聞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位居民其後接到警察電話,警稱閉路電視拍到這位居民的車牌,要求刪除行車記錄儀的紀錄,「不要傳播輿情」。

9月20日,網絡流傳一封來自遇害孩童的父親的中文親筆信。信中寫道,逝去的孩子「非常喜歡昆蟲和爬行動物,是個擁有獨特眼力,能發現任何小生物的孩子。他擁有比任何人都更為溫柔的心靈。從小就喜歡畫畫,是一個對語言很有天賦的孩子,能夠流利地使用日語和中文。」信件還指,「我從事中日貿易的工作,擔任著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橋樑。我的主要指責是彌合雙方的認知差異,促進順暢的溝通。如果沒有發生這次不幸的事件,我相信他一定會成為比我更有用的人。但現在,我只能盡全力成為一個他可以為之自豪的人,並且,繼續為中日兩國的相互理解作出微小的貢獻,這既是對我最愛的兒子的贖罪,也是對犯人的報復。」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媒體人對端傳媒表示,多個信源告知該信出自遇害孩童父親之筆,原文為日文,經他人翻譯為中文。

端傳媒目前無法獨立核實該信件的出處。

有網友表示,這封中文信件而後在微信朋友圈等中國社交平台被屏蔽。

9月20日晚,中國法律學者陳碧、趙宏撰文發表於微信公衆號,「我們是該銘記日本侵華的暴行和歷史,但銘記難道就要以更多的殺戮和更多的殘暴表現?這實在不能為文明所容忍。我們為那個無辜逝去的男孩痛心,為他的母親痛心,也為文明的跌落痛心。可除了譴責暴行、嚴懲兇手,我們又能做點什麼呢?」文章還寫道:「我能想到的首先是不要再縱容任何打著『愛國主義』旗號的暴行宣傳。如果有人還在蠱惑,為了某個偉大的名義就可以隨意荼毒個體的生命,那一定是反人性的;如果一個社會還能容忍將殘忍殺害無辜孩童的人標榜為『抗日英雄』,那一定是罪惡的;如果我們還要用仇恨來銘記歷史,那帶來就一定是更多的殺戮和傷害。」該文已於21日被刪除,顯示「接相關投訴,此內容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中國當局再次強調事件屬於「個案」

這宗日本人遇襲事件再次引發在華日本人社群的不安。

深圳日本人學校已於9月18日當日停課。中國其他城市的日本人學校也紛紛採取措施,以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北京的日本人學校在發給家長的郵件中傳達「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說日語」、「不要讓孩子單獨外出」等注意事項;學校在已有保安人員的基礎上將加強工作人員值守。廣州日本人學校也提醒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日本電機企業松下控股將根據具體情況,為派駐中國大陸的員工及其隨行家屬提供臨時回國、設立心理諮詢窗口以及靈活的出勤體制等措施,優先確保他們的安全和健康。

近三個月以來,中國已發生兩宗針對日本人的襲擊事件。6月24日,蘇州一對等候校車的日本母子,遭到一位持刀中國男子施襲。在該事件中,擔任公交引導員的中國女性胡友平在試圖阻攔男子行兇時被刺身亡。此外,今年還有其他針對外國人的襲擊事件。6月,東北吉林市有四名美籍大學教師被刀刺傷。

中國當局堅稱這些攻擊都是「個案」,並表示攻擊者沒有針對任何國家的公民。9月18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強調,「類似案件在任何國家都有可能發生。中方對發生這樣的不幸事件表示遺憾和痛心。中國是法治國家,中國政府絕不容許任何違法暴力行為,將依法調查案件、懲處犯罪分子。中方一直並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保障所有在華外國公民的安全。」

隨著輿論對「仇日教育」的討論,中國官方著重迅速引導輿論方向。

2024年9月19日,中國深圳,一名10歲日籍兒童在前往學校的路上被襲擊者刺傷後死亡,一名女子在學校外獻上鮮花。攝:David Kirton/Reuters/達志影像

《深圳特區報》在20日的報導《深圳日本人學校學生遇刺詳情》中指,事發10分鐘後救護車趕到現場,在救治過程中獲得家屬配合與認可。同時,報道也披露了襲擊者簡要的個人信息。

隨後,包括《北京日報》旗下的新媒體平台「長安街知事」在內的中國官媒對該報道進行轉發。中國新聞網20日發表評論,「無論是中國官方還是民衆,對善惡是非的標準都是一致的。中國政府絕不容許任何違法暴力行為,中國人民默守的準則是文明法治。這次事件中,等待施暴者的將是法律的公正判決。」「事件發生後,還有個別聲音以偏概全,刻意挑起和激化矛盾,將偶發事件上升至在華外國人的安全問題,將責任轉移到仇恨情緒上。」

另一種民族情緒的聲音也在攪動。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要求中方儘快說明事件後,微博愛國領袖大V「孤煙暮蟬」發帖提出,「20年大阪中國遊客被砍殺案,22年神奈川中國旅日姐妹滅門案,23年中國女遊客當街碎顱搶劫殺人案,2024年濱松中國籍高中生被日本仇華暴力少年團虐殺案,這麼多案子裡,有一個日本媒體、一個日本人反省日本仇中宣傳導致兇殺嗎?有一個中國媒體去外務省的發佈會問這是不是政治案件?」同時,疑似從20日開始,網上流傳日本針對中國人的殺人暴力事件列表,有網友進行事實查核後,發現大多案件與國籍身分無關。而後,這名網友的微博疑似被禁言。

日本政界和民間輿論怎麼看?中日關係會受到衝擊嗎?

儘管官方再三強調事件屬「偶發」,擔憂和批評聲音仍未被澆熄。研究當代中國的東京大學教授阿古智子18日對《日經亞洲》表示:「這起不幸發生是必然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當局持續向中國人民灌輸仇日與仇恨日本的教育。」

日經中文網的報導中,一位居住於深圳的日本母親說:「我再次感受到必須特別注意中國政府定為抗日戰爭等紀念日的日子」。其餘地區的日籍在華居民也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同樣的擔憂。

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現代中國研究教授Florian Schneider對彭博表示,中國當局已經將民族主義正常化,並將其視為理解世界的正確方式。Schneider還指,近期襲擊事件除了民族主義的因素,可能還與廣泛的經濟焦慮有關。

中日關係一直是中國社會的敏感地帶。近年來中國加強《反間諜法》和國安舉報體系,加之襲擊事件的發生,或會加劇在華日本企業或從事商業、文化交流的個體流失的情況。

據日經中文網的報導,目前居住在中國的日本人約有10萬人。相比2012年的15萬人,處於近20年來最低水平。而根據日本財政部數據,過去十年,日本對中國的投資並無較大增長,甚至在2021年起有明顯下滑趨勢。

襲擊學童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和民間都大為震動,不同政治力量也作出不同的表態,其中的共識包括,中國政府應解釋事件經過,管控網上針對日本人學校的不實言論。

其中,除首相岸田文雄、外相上川陽子對事件表示高度關注外,日本外務省還派出副外相柘植芳文前往北京和中國政府商討事件及在華日本人安全問題。

共同社報導,日本外相上川陽子也可能在本週聯合國大會召開之際與中國外長王毅在紐約會談。內容包括男童遇襲身亡案、兩國水產品進口協議和領土安全糾紛等。報導還指,上川計劃當面向王毅要求中國政府保障日僑安全和解釋事件動機。

日本媒體則不分左右都關注到中國網絡上的對日仇恨言論。左派報章《東京新聞》指出,雖然中國政府在導致胡友平遇難的蘇州事件之後,宣布將管控網上針對日本的仇恨言論,但關於日本人學校的陰謀論仍在各類平台獲得大量閱讀和轉發。報導還批評中國政府限制對事件的媒體報導,導致普通民眾難以了解事件經過。

具有右翼民族主義立場的《產經新聞》則刊發社論,要求日本政府對事件作出更強硬回應,要求中國深刻反省。社論稱日本政府應該警告日本人不要赴中國旅行,並且不應該接受北京對此事「在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的解釋。

不過,大部分日本主流媒體都較為謹慎地避免斷言事件和「九一八」日期有直接關係。

正在競逐自民黨總裁的多名候選人也對事件作出評論。暫時民調位居前三的小泉進次郎、石破茂和高市早苗在談到事件時都表示中國政府需嚴肅查明事件動機。隨著選舉進行,事件後續會否影響中日關係,暫未可知。

此外,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則在9月20日表示深圳日本人學校已經收到「超過1000束來自社會各界的慰問花束。」其還指考慮到當地氣候炎熱,校方把花束「放置到有空調的獻花室」,和社會各界慰問的心意一齊「陸續轉達給遺屬」。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