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紀錄片《命運之輪》,揭開蒙古的自殺潮之謎

是貧窮還是身份的斷裂導致了蒙古的自殺潮?導演諾敏·拉瓦蘇仁完全不用旁白地去尋找答案。

《命運之輪》(The Wheel)劇照。

《命運之輪》(The Wheel)劇照。圖:百老滙電影中心提供

特約撰稿人 周澄

刊登於 2022-08-15

#情緒#貧窮#紀錄片#蒙古

【編者按】世界銀行和蒙古國家統計局在2020年公布,蒙古的貧困率是27.8%。同時蒙古的自殺率高企,這是否可以將兩者聯繫在一起解讀?導演諾敏·拉瓦蘇仁(Nomin Lkhagvasuren)在2020年推出了紀錄片《命運之輪》(The Wheel),直面在蒙古被視為禁忌的自殺議題,走訪自殺的倖存者及自殺者的親屬,探詢這些事件發生的源頭,在短短52分鐘內由不同身份的受訪者講出他們的無力。該片於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榮獲最佳中長度紀錄片獎,近日於香港的「歐亞紀錄週」上公映。端傳媒專訪了導演諾敏·拉瓦蘇仁。

「我想捕捉這種原始而不經修飾的情感世界,無論是那些自盡離世、那些被遺下獨自悼念至親的人,或是那些曾輕生而倖存的人的經歷。」《命運之輪》(The Wheel)導演諾敏·拉瓦蘇仁(Nomin Lkhagvasuren)說。

在執起導筒之前,拉瓦蘇仁有新聞學及減貧和發展管理兩個碩士學位,曾先後任職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後來才成為獨立記者與紀錄片工作者。《命運之輪》是她第一部中長片。

這部片雖然選題沉重,拉瓦蘇仁希望憑藉《命運之輪》喚起討論,電影跳脫一般倡議型紀錄片的窠臼,以影像與氣氛取勝,全片不用旁白,以自殺倖存者及家屬的訪談自述作為敘述重心。鏡頭多次凝視蒙古鄉郊的蒼茫景觀,天地悠悠而無處容身的意象串連起不同段落,其中一個畫面,是一位倖存者在夕陽下緩緩步遠,背對鏡頭的臉漸沒於地平線之處,無聲中有哀愁,諸如這些具感染力的細節,見得著導演對受訪者故事的敏感與尊重。

「我想呈現他們的證詞而不加評論,讓那些對現況一知半解,或是對自殺者抱有偏見甚至迷信的人們,能夠仿如置身他人的故事,體驗箇中情緒,靜靜地對話。」她續說:「我不想說教,而是去著力呈現。」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