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Meadowlark,回應《青年很忙:時刻準備著,應付「大學習」》
這已經和思想的集中營沒區別了。八年前的上位者雖乏善可陳,但終究沒有折騰民眾;再前任甚至思想有些許西化,想也不會禁止過聖誕節、感恩節的吧。作為一個非唯物主義者,假使現在我是學生中的一員,一定會痛苦不堪——要在謊言和受懲罰間做選擇。
下面有朋友質疑為何不反抗的,我想說一代代的順民早已失去了反抗的意識,不過這不是藉口,每個人都應該拒絕那些虛假的謊言,至少不要配合。
2. frisk,回應《青年很忙:時刻準備著,應付「大學習」》
青年很忙,時刻準備著,應付「大學習」。
「忙」是因為受到來自上面的催促與壓力,「應付」是因為自身並不想做。
給大人的「學習強國」和給青年的「大學習」,不過是這張網下面的一部分,他們想要織起更大的網,雖然你不做,雖然你在應付,但你也會知道:你是需要「學習」的,我是可以「要求/指示」你們的。我覺得重點比起「學習內容」,更在於這種「權力」的在場暗示。
作為大陸某高校的團支書,每週都會收到一次來自團支部的通知:新一週的青年大學習開始了,請各位於週三前將統計表格發至 xxx 郵箱。
看到這篇文章,終於對這種高校現象有一個更為前面的了解。這倘若按照文章來說,這更像是一種從「數據/達標率」出發,去一步步細分(比如說省、市、學校、班級)約束大家服從觀看。事實上,我相信很多大陸學生早就習慣於這種模棱兩可,看似寬鬆,但實際上仍然是「強制」的套路。
3.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青年很忙:時刻準備著,應付「大學習」》
我是左派,但是我也不喜歡青年大學習,主要是青年大學習並不是左派和工人農民們的橋頭堡和宣傳陣地,它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宣傳陣地——很多期理論內容脱離工人和無產者的實踐,甚至勸說工人「貢獻自己的剩餘價值」給資本家剝削,以及時不時宣揚一些共產主義者應該警惕的種族觀念和民族主義思想,全盤否定西方國家的成果等。
這都不是一個國際主義者、一個共產主義者不希望看到的東西。所謂的大學習只不過是一些自己都沒明白什麼是共產主義的狹隘的國家種族主義者,揮舞着扭曲的理論大棒在叫囂「佔領宣傳陣地」下導致的惡果,淪為維護統治的工具,而不是真正為工人階級和無產階級發聲的工具。
這種內在把共產主義理想扭曲成「種族主義+狹隘民族主義+排外主義」帶來的內部腐蝕的危害性,遠高於「和平演變」帶來的危害。
4. EricChan,回應《校園前線諮商心理師內心話:如何「接住」處於低潮與危機中的青年學生?》
這也就是內文提到的個案管理與輔導工作重疊的內容。如果我們用生理疾病的例子,諮商師和精神科醫師要做的就是生理疾病中醫生的角色。而個案管理與輔導就是做的護士乃至護工的工作。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社會功能出現了缺失,或者說是受損現象,就好像是換上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己的患者需要他人照顧一樣。然而麻煩的是,處理這些社會功能缺失的情緒疾病患者,比處理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更為複雜,更需要技巧。這種「護工」角色的缺失反過來又令這些情緒疾病患者病情復發/惡化/難以痊癒。
我對於王牧奇諮商心理師的感受很深。作為受訓中的諮商心理師以及抑鬱症患者,我對於急需校園諮商服務的學生,以及提供諮商服務的社工師/心理師的處境都有深刻的體會。
不止是學校,甚至是社會本身都將心理疾病與普通疾病等量齊觀:只要看醫生,遵照醫囑按時吃藥就能沒事。而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就是醫生。然而事實並不完全如此,家人、學校、職場,甚至是社會氛圍,都會對於這些受情緒病困擾的患者的情況造成關鍵影響。
然而不論是社會大眾甚至是一些社工師、心理諮商師都會錯誤理解了自己的角色與能力。大家都把社工師、心理諮商師當作是把學生從危機中拉回來的關鍵人物,甚至是唯一的人物。這樣對於情緒病患者的康復乃至是改善校園內精神健康是事倍功半的。除了增加輔導資源以外,學校中各院系的行政乃至教學人員都應該扮演一定角色,更不要論家庭乃至社會。
5. siwee994,回應《主流,去死吧!—— 屬於怪咖、異類、小眾、弱勢的第 57 屆金馬獎》
觸動我的一句話在於,小情小愛小人物的故事,從來都不輸大政治大社會的宏觀敘事。宏大歷史時代背景下的主流敘事固然重要而不可忽視,但這不是壓迫小人物看起來似乎不值一提的生活和情感理由,從來不是。
人可能並不生而平等,但對於每個人自身,個人的生活就是自我世界裏最耀眼最重要的所有。
6. bbbbbb,回應《葉耀元:「戰略模糊」不變,台灣如何在中美關係的未來中尋找身位?》
首先,這篇文章似乎認為美國本屆的外交政策是現實主義的。但我覺得,本屆外交最大的兩個特點是1)基於MAGA的民粹主義 2)後期的中美外交甚至可以說是 ideology 的碰撞,幾乎是鐵幕外交。
本屆的外交路線其實是偏離了美國自尼克松以來的現實主義路線。舉幾個例子。美國不止向中國發起貿易戰,它也向很多傳統盟友要求加税;它試圖退出各種國際組織;它指責德國沒有承擔責任,並威脅要減少對北約的負擔。這些在我看來都是 MAGA 背景下美國內部情緒在外交上的反應。
另一方面,蓬佩奧最近對華發表過非常強硬的講話,在 ideology 層面把中共刻畫成 evil regime、自由世界的威脅,甚至煽動人民和中共對立。這把對抗提高到了非常嚴重全面的程度,是近幾十年罕見的。這些都和美國高度分裂,還有本屆政府的特點息息相關。
拜登上台,雖然不能完全抹平內部分裂,但我想還是會回歸美國傳統的現實主義策略。至少在意識形態層面不會 seek total conflict。他可能會因內政掣肘而放出強硬聲音,但整體思維不會像本屆一樣偏激,甚至 seeking regime change。
在這個背景下,台灣應該怎樣,歡迎大家討論。我的看法是蔡在本屆後期和 Trump 基本站到了一起,把對抗提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提升到捍衞自由世界的高度。拜登上台後,應該不會 endorse。蔡可能會經歷一個失落期。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評論,我會說 Trump 的外交對中國越來越敵對,但它基本放棄了民主世界的 leadership,甚至成了別國的笑柄,它使得美國的國力和影響下降了;拜登上台後應該對中國有所緩和,但也會修補美國的國際形象,在某些地方重拾 leadership。
那麼,對台灣,還有香港的廣大民主自由派來說,是endorse 特朗普還是endorse 拜登?其實在一個層面上,反映的是追求什麼樣的民主。
7. KKKKKC,回應圓桌話題《你看過線上演唱會嗎?它將會如何改變音樂界?》
演唱會看上去不外乎視與聽,實則不然。
線上雖然看起來理他們更近,音質也更好,就連招牌的開車成分都沒有丟,但演唱會非常講究臨場感,線上演唱會是無法做到的。像五月天的現場演唱會,除了耳膜的震顫以外,你還可以看到溫柔響起時的一片星海,也可以體驗到全場一起蹦迪帶來的地板高潮,這種一個體育場的熱情在家是無法複製的。
我知道這可能聽起來有很狂熱的成分,但也許這是我買票走進體育館的原因, 畢竟隔空和曾經一起看演唱會的老友聊天,跟以往一起在體育場裡用力蹦用力喊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
希望疫情儘快過去,希望線下演唱會能夠重返我們的生活。
8. EricChan、bbbbbb,回應圓桌話題《香港政府宣布確診者可獲5000元津貼,「補助政策」能有效鼓勵市民檢測嗎?》
EricChan:說到政府政策出現的反效果,我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一個故事。元朝末年,黃河決堤,河南安徽等地出現饑荒,民不聊生。為了治理河患,丞相下令征用百姓修黃河河堤。這本是應做之事,卻成為了元朝棺材的第一口釘。元朝腐敗的官僚克扣原是飢民的河工口糧薪資,讓他們心生不滿,聚集在一齊治河的河工相互串聯最終爆發了紅巾軍的起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政府政策能否達成其目標,需要考慮的不止是政策的設計,還有政策執行的能力。
抗疫政治最重要的是政府給予民眾的信心,而特區政府是無法給與民眾信心的。從疫情初期各界呼籲封關但是政府沒有理會,還有口罩供應方面的遲鈍與官僚。到了第一波疫情平息後,政府被前任特首、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遊說放寬船員檢疫,導致又一波疫情的發生。香港防疫表現不算差,但政府政治官僚的表現可以用拙劣來形容。林鄭月娥更像是一個缺乏 EQ 的高傲官僚。同為特首,賀一誠的表現要好得多。
從政治制度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就是在於香港目前的政治體制的畸形與失效,無法代表民眾利益,更缺乏政治能量。林鄭月娥在建制派心目中就是中央現在信得過的一條狗,僅此而已,根本不用給你面子,三字經罵你就罵你。這也導致政府在防疫政策上的混亂。
為什麼之前可以在餐廳裡顧客可以脫下口罩6人一桌,但是到了街上戴上口罩只能4個人坐在一齊?因為飲食界在立法會有一席功能組別,特首選舉有17票選委。為什麼政府會放寬船員免檢上岸?在專家指出這個漏洞以後還有反駁反而被打臉?那是因為前特首,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是航運界出身,背後的利益在向政府遊說。
bbbbbb:@EricChan:政府防疫不力肯定一個因素。沒有政策執行能力。但這5000元事件說明什麼呢?前面有讀者說關於5000元的罵聲,更多是對於整體抗議政策乃至政府的不滿。也就是說,政府拿出一個政策來,很多人沒有僅考慮這個政策的防疫效果,而是摻雜了很多別的東西進去。以這5000元為例,覺得獎勵了不守限聚令的人,淨賺5000。這種看法本質上是覺得不公平,覺得為是什麼咎由自取的人沒受懲罰?這本身是一個關於價值的 statement,和抗疫不直接相關。
如果僅從抗疫考慮,那就要論斷這5000元給某些人鬆懈抗疫的激勵,和引致的後果大於這5000元對基層家庭的抗疫援助,以及減少後顧之憂後對檢疫的幫助。就是這麼個問題。
最後,疫情很複雜,其實香港的專家也經常沒有一致的意見。你看當時全民檢測,中大的徐國勇和港大的醫學院院長都是贊成的,袁國偉貌似也贊成,但當時TVB新聞採訪過另一個專家就反對的。這東西專家都沒有一致意見。
EricChan:@bbbbbb:我覺得問題是在於市民對於政府的不信任。用內地的例子就是07年廈門市民強烈反對石化PX項目甚至上街遊行示威,當時不少業界專業人士都認為廈門市民的擔心是太誇張,PX生產工藝成熟,正常運作下不會造成污染(當然離居民區,廈門市區太近這點毋容置疑)。因此當年廈門PX事件後來有不少人認為是民粹主義下的環保政治,用現在的說法就是白左思維作祟。結果該項目遷往古雷半島以後就發生兩次事故。後來就產生一個梗:我說廈門市民不懂化工,廈門市民說我不懂中國。
政治無處不在,公共衛生政策不去談政治只去談專業是過於理想化。我不是說公共衛生決策應該被政治左右,而是認為需要政治手段讓防疫政策得以實行。在台灣的例子就是行政院用各種梗圖澄清防疫過程中的謠言。你可以批評民進黨小編治國,但是你不能否定這些梗圖在台灣防疫中的作用,這就是政治如何讓防疫政策得以實行。
講到全民檢測,過去的一年就有中國政府收集新疆人的DNA的傳聞,這個傳聞沒有證實也沒有證偽。在現今的政治氣氛下,自然會有不少香港人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個時候特區政府不讓負責公衛政策的陳肇始去做宣傳,而是找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去宣傳,就是加深民眾猜疑,自己給自己捅了一刀。
可能有些小粉紅會嘲笑香港逢中必反,總是不吝以最大的惡意懷疑中國。落得今日第四次爆發的狀況。但我想提醒一下他們,一年前香港新聞在持續追蹤武漢疫情的時候,你們也是如此嘲笑香港人的。
bbbbbb:@EricChan:你看你回覆裡也說了,董建華的事情只能是心證,而拿新疆人 DNA 也沒有證實或證偽。現在一切都政治化,人們懷疑對方說的一切,只相信自己的信息和印象。那在這種環境下面對這些爭拗應該是什麼態度呢?如果說ok政府說的我一概都不信,沒有問題;但是為了反對,很多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論點在社會大肆傳播,那對社會有什麼好處呢?
這個5000元事件的討論就給我這個感覺。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說5000元會引誘人故意染病的猜測,包括媒體,朋友圈,連登。大家半調侃半認真的評論著,有的人可能覺得好玩,有的人可能真信;因為反政府,大家都把它當成政府無能的一個論據。一個蠻有人性,也很有可能於抗疫有利的政策就陷入了漩渦。結果我來端這裡一看,信的人也不多,都覺得不太可能有很多人故意染病;然而這並不妨礙這個站不住腳的東西被廣泛用來反對這個政策。
我的意思是,如果把一切都歸於政府不可信,只做陣營的頭卒,在能辨析的事上也懶於動腦,那和小粉紅有什麼區別呢?和相信qanon的川粉有啥區別呢?遺憾的是我覺得香港越來越有這個趨勢(當然大陸也是)。一切都歸因於對方不可信。
或者說你指出社會氛圍的影響(不信政府),我在這個事件上更 count on 每個人的理性。我不能忍受一種類似陰謀論的東西在廣泛傳播(就是這個故意染病論)。它可以通過一些常識加推理辨析。我甚至覺得這個論點會對社會道德起很不利的影響。
EricChan:@bbbbbb:呢5000蚊津貼嘅邏輯問題其實何啟明副局長已經講咗出來:新冠病毒可大可小,不會有人為了這5000而主動受感染 –》既然可大可小,為什麼有些受感染者不去主動做檢測?
可能是因為:1. 沒有病徵,不懷疑自己被感染 2. 有病徵,不懷疑自己被感染 3. 有病徵,懷疑自己受感染,但因為擔心生計不去主動求醫。政府需要證明有3這種人存在才能證明這5000元津貼的必要性。
bbbbbb:@EricChan:所以: 這個政策,無論是檢測還是得病後,肯定比沒有5000有幫助吧(檢測的人至少不會更少。得病後經濟會容易一些)。那他的弊端是在哪裡呢?我覺得說來說去,肯定還是回到故意染病,或者故意放鬆防疫這些論述上。
而且說實話。我覺得對比之前的發錢,還有保就業計畫,這5000元也具有針對性,是在真正幫助市民(得病不管怎麼說都是一件非常倒霉的事情。而且經常會傳染家人。)我甚至覺得對一些得病的市民,如果他們是家中收入的主要來源,政府通過給這個家庭補助的。
EricChan:@bbbbbb:我覺得問題是要回到這5000元的目的是什麼,政府的說法是避免有人因為擔心生計隱瞞自己患病,不去檢測。這就會出現前一段留言我提到的問題。如果是為了幫助患病者,那就是陳凱茵所批評的問題。
所以這個政策就是如果沒有什麼弊端,也沒有什麼效用,我不覺得是值得推行的政策。
9.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不賠錢就給差評!你如何看待網購平台上的「職業差評師」?》
端這個話題挺老的了,以前阿里巴巴來我們大學做大數據和深度學習講座時就講到如何應用大數據對刷單和故意差評,現在淘寶對惡意差評有很多手段。
1.差評師有一個致命的缺陷,無論他把差評商品理由說的天花亂墜,他向商家進行勒索時一般都會要求「大額現金賠償」(相對於商品價值來說),一旦有「不給錢就差評」或者類似的字眼出現,店家要求淘寶小二(淘寶糾紛客服的暱稱)介入,勝訴率高達八九成,因為碰到一般小質量問題普通用戶會選擇退貨或者等額賠償,而不是威脅進行高額賠償否則就差評,所以鑑別起來很容易。
2.惡評師的賬號一般是用賬號註冊腳本批量註冊的,也就是所謂的「小號」,這種賬號使用時間很短且「正常商品瀏覽成交率」很低,大數據非常容易識別這一點,只要給「新註冊賬號+經常差評」的賬號進行標記並進行AI大數據訓練,就容易識別並自動封號,偶爾會封錯,不過正常人一般會申訴,但是惡評師不會,所以其實錯殺率很低。類似的特徵識別算法如經常更換收貨地址,經常退貨並經常發生糾紛等等都已經可以被大數據學習,這一點也運用在識別違規刷單上,現在刷單群都要求有使用歷史的賬號,而不是那種腳本賬號,那種腳本賬號被查率現在已經很高了
3.淘寶現在比較注重小商家權益維護,故意差評由系統檢測並刪除後商家營銷數據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恢復正常,儘量減小故意差評帶來的流量影響,我認為「最後,淘寶網投訴和申訴過程繁瑣且不能很好地保障賣家利益。」應該是15-16年那時候相對管理比較混亂的時間,2020年的現在已經好很多了
4.關於《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刪除用戶不利評價」這一點,其實在法規出台之前淘寶賣家就無權刪除任何評價,注意是任何評價,無論好評差評商家都無法隱藏,客觀上增強了商品描述的可信度。
5.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對程序員要求很高,校招都是985211起步,阿里的大數據學習能力和過去淘寶初開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假賬號和機器註冊賬號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了。
10. 無產階級Gemini,回應圓桌話題《巴黎教師斬首案後,法國將定義以宗教為由的威脅恐嚇為犯罪行為,你如何看?》
我認為在多元自由的社會裏,法律不能解決宗教與言論自由的衝突。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都是要有基礎的、有社群傳播的基礎、有一群能理解你的人、有物質生活的基礎、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有和諧的社區和穩定的工作,兩者的自由自然不會衝突。但如果缺乏某種基礎,就會極端化。
極端宗教會傷害特定群體(比如伊斯蘭世界裏的女性和異教徒),極端言論亦會傷害少數群體(比如移民和老弱病殘)。要我看,畫一個清楚的法律界限是很難的。不如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更好地管理政府機構,更好地調查處理事犯罪上。
顺民要如何反抗呢?抱怨几声,然后继续做下去。刚收到文件要求制定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案。挺违心的一项活,但自己处在政教这个位置,不得不做。我不过是苟活在天朝下的一个践民,巴巴地等着上面发的工资好继续苟延残喘,如果我家境好,我自然不去理会独自逍遥,呆在行政也不过为了每学期能多几百块钱,而学生也早已熟悉这些形式化的东西。
把绥靖政策当成高瞻远瞩的“现实主义”,然后把丘吉尔之流“极端反德分子”打成民粹主义,是自私自利的阴谋家,然后把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汲汲营营希望英美援助的“极端反德分子”打成不识时务的愚蠢站队傻瓜,从而凸显自己的高瞻远瞩和理性客观中立。这就是你的所谓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