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Joechuang,回應《毛的遺產·我的國》
因為這篇文章,回顧了四人幫受審的那段歷史。
看著1980四人幫的審判,證人席上的證人聲淚俱下,控訴著四人幫如何迫害黨內同志們;江青則不以為然的大聲反斥:「你不必作假啦!」語未畢,只聽另一人憤恨的惡罵著「退下!不許妳講話!」。在法庭陳列受迫害者的被害照片後,江青在審判中為自己辯護道:「...你們說的,我太知道的...通過醜化我、醜化毛澤東主席,醜化億萬人民參加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當法庭宣讀判決後,江青大聲喊道:「革命無罪!」兩旁的法警在宣判後強硬的為其上銬,江青不再發一語,隨法警離開;列席的觀眾,則響起一段掌聲。
審判是針對個人的,來受審的卻是一段所有人都曾參與過的歷史。當年的審判如今看來更像是一場儀式性的切割,將毛澤東與四人幫的過錯切割,將中國共產黨與文化大革命的遺害切割,將中國人民與自身曾參與的集體罪惡切割。切割的目的是為了迎向新的年代,將過往的負累留在這場審判中;但被保留下來的部分,那些刻意未解的遺緒,終也潛伏在了接下來的時代基底裡。
2. Zhizihua,回應《《小丑》暗黑版靈魂自由之路:當制度暴力激發個體暴力》
要了解每個人的現在,需要了解他的歷史。如果只用對錯來判斷每個人,那是太簡單了。暗黑騎士的精彩,在於他要揭示人性的複雜性,Joker一直想要挑戰人性中的善良,他有準確的看到人性中醜惡自私憤怒陰暗的一面,也有看錯的時候(比如兩艘船並沒有炸掉對方)。Joker的形成,也有他的歷史,他的精神病,他的遭遇,要了解他,才知道哪裏出錯了。
但是講回來,了解Joker的遭遇和經歷,並不能成為時候這樣的亂世下暴力和殺戮的justification。沒有人,可以凌駕於別人的生命之上。需要考慮,如何讓這個制度不要吃人。
3. 痂銘,回應《抵制與反轉:與NBA「割席」的一週,改變了誰的利益?》
中國社會的所謂抵制與正常社會的抵制完全不是一回事。商業切割的速度之快,彷彿為了愛國就可以完全不在意鉅額損失,但實際則是在當前的環境下可以稱之為 理性 的抉擇。體制內為表忠心,體制外求一個生存,即使費時費力損失慘重,也毅然選擇政治性的避難,一切皆為防止因站在模凌兩可的紅線之外而被清除出分蛋糕的遊戲。而蛋糕的意見,能利用是最好,不能利用的時候,切下去就是了。
4. Hanabixu,回應《政治危機之下,大灣區何去何從?五問粵港澳大灣區計畫》
大灣區計劃為香港青年的工作及生活前景開放了其它可能性,這點應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香港與內地人民之間在文化、觀念等鴻溝要填平並非那麼容易,衝突肯定在所難免,且也會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在這之中,如何平衡各方權力,讓大灣區計劃能夠真正成為惠及人民的項目,應當是最大難題。可以展望的是,如果大灣區計劃能夠順利執行,對於我們普通民眾來說,不僅香港青年可以入內地,內地人民也可以走出去,總而言之只要結果是讓有才有能的人能夠站在合適的為社會服務的位置發光發熱,就是好的。這之中對香港青年來說挑戰較大的是某些權利的放棄,對內地青年來說挑戰較大的是與過去這麼多年來所接觸的迥然不同的意識形態,作為內地青年來看,這個項目更像是一種開放的嘗試,同時也在為五十年後做準備。
一些好的想法執行總是有難度,至於難在哪裏,如何解決,相信有些人也很頭痛。
5. 小刀,回應《虎撲直男與飯圈女孩,誰才是更先進的愛國力量?》
這篇把我前幾天想說的內容說的很清晰。
這段時間的事,我們一齊見證了一場中國網絡社群中的大型復仇,從前飯圈女孩一心粉韓星韓團,當她們的不關心淪為不愛國的罪名,各種【聖戰】、【爆吧】頻發,那就是最早的【帝吧出征】,當年追殺這群飯圈女孩的,為首的就是這些虎撲直男們,帝吧屌絲們,他們所追殺的是一群根本不知道政治是何物只想關心娛樂圈自家歐巴的人,就這樣近十年,整個飯圈被大肆清洗;如今曾經的被迫害者變身加害者,粉圈上位成為了全民主流,當年被虎撲直男罵腦殘的人甚至主導了國家的策略,如今全民粉圈,全民粉紅,他們對於愛國比誰都執著,一言一行盯緊自己的偶像,盯緊身邊人,盯緊整個輿論圈,打擊黑粉的手段,一言不合就開撕,一言不合就舉報,這種粉圈式消滅黑粉的做法結合這幾年中國網絡形式,終於變成了最惡質的洪水猛獸,而當年追殺他們的人也被迫付出了代價,現在大家NBA也不能看,遊戲也不能玩。
作為一個中國網民,這也是中國網絡這麼多年,最奇妙也最令人難過的一件事。
為何難過?因為沒有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能得以保全,一言不合,那我們統統見鬼去吧。
6. bboylonelines、Spher、EricChan,回應《鍾劍華:反修例運動中的施政報告,有處理到「深層次矛盾」嗎?》
bboylonelines:表達幾點自己的看法吧,拋磚引玉。第一點,「香港的經濟發展顯然已經去到一個樽頸位,很多人都感覺不到經濟增長的利益。」 作者將其歸結為政治權利不公平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並不是如此的。韓國明面上已經實現了民選的總統,依然無法在政治上與財閥對抗。香港前十大富豪資產大概是香港GDP的30%。除非使用強制力手段,否則單純的政治力量對抗,平民階層根本不可能勝出。一人一票的雙普選,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民意是善變的。一個連發布施政報告都無人尊重的政府,不可能有序地推進普選。 第二點,放火燒地鐵站,圍毆警察,他們就是暴徒。從媒體到民眾,譴責警察過分使用武力的聲音比比皆是。譴責示威者的呢?警察就有原罪,應該被暴力對待? 還是說示威者被起訴了所以就不應該追求他們的社會責任了?一場持續4個月的暴亂,示威者的武力不斷升級,卻看不到一點對於示威者武力的反思,用對體制的反抗合理化暴力,真是雙標。第三點,「97之前,完全沒有聽說過總督會說,準備施政報告是政府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很簡單,97之前是殖民地政府,你聽說過殖民者需要向被殖民者報告的嗎?毫不重視香港民眾,也不在意自己的施政結果,自然也無需報告什麼。
端的很多文章都是這樣,看似客觀公正,卻往往很多支持論據的細節經不起推敲。大家要仔細分辨。
Spher:@bboylonelines :泛民媒體和輿論雙標是事實,但是為何不思考一下在示威暴力已經如此明顯,並對社會基本秩序造成如此問題的當下,香港社會對示威暴力的譴責為何如此不足?問題不在於譴責不足本身,而在是什麼造成了譴責不足。其實就是一杆秤,一邊是運動本身製造的暴力和失序,一邊是制度的問題,兩者孰輕孰重的問題。制度問題的嚴重已經導致大批民眾寧願漠視運動的暴力也不願放棄對制度的不滿。香港是一個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的社會,社會矛盾、貧富差距嚴重到政府無力解決,卻厚着臉皮不允許民眾有充分的政治代表,只能搞個半民主制度,這才是問題的癥結。如果香港是一個完全民主的制度,政府只要稍微做一點讓步,示威也不可能這麼久保持這麼大的動能,暴力也不至於受到輿論如此縱容。
EricChan:@bboyloneline:這更凸顯了改革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廣泛民主還能選出制衡財閥的領袖。香港這樣的小圈子選舉,選出的特首必然是城中財閥的選擇 進一步說,韓國與香港的政治環境截然不同,香港的特首選舉,中央的取態舉足輕重,比本地財閥的取態更具決定性
7. Spher,回應《「我們反對一切」:即將週年的法國黃背心,何去何從?》
相比黃背心,香港的目標更為清晰和容易達成,就是實現真普選,這個早就已經是發達國家和地區政治標準的制度。不同意評論區另一位提出的質疑,因為新制度下可能無力解決社會問題而懷疑這個運動的目標意義。這個運動本身只是推動香港政治制度民主化,這個目標以外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就是超出了運動的考慮範疇了。雖然人們期盼民主化能救香港,但民主絕不是靈丹妙藥,這個也是肯定的。那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推動民主化了,既然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民主化是事關個體尊嚴的議題,它的道德意義本身就足夠價值,毋需物質利益去做補充。另一個角度,其實從資本主義社會控制的角度看,民主制度還有利於將社會的動能和政府融合,提高矛盾閥值,有力社會穩定,這在香港的社會問題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尤其必要。越是政府無力解決矛盾,政府就越是需要和社會妥協,對民權作出讓步以收買社會人心,否則就是永無止境的無序,現在香港的樣子。
8. ChenMoEURO,回應《內地生筆記:中大校長對話場內外,與那篇讓內地生激憤的人民日報評論》
作為從五月份以來一直關注反修例運動的旁觀者,我理解香港市民飽含憤怒與絕望的訴求。因此當有內地生以」暴徒」稱呼港生時所激起的強烈反應也是意料之中。
幾個月間,由於新聞管制和網絡審查,許多大陸人對香港市民運動產生了很多誤解甚至敵意,陸港矛盾已經愈發接近危險的邊緣。我想說這些敵對情緒其實並不像某些港生認為的」無所謂」。明眼人都清楚,當局妖魔化反修例運動以及香港市民的民主訴求是為了防止這些思想向內地的傳播。這才是當局的要害所在。
在港陸生作為潛在的陸港橋梁,不應該遭到港生的仇視和攻擊。試想如果你們也從小生活在一個從教育到媒體,從電視到網絡全部都被宣傳機器所精巧調控的社會環境下,你們也能保證自己不會把街頭運動人士視作」暴徒」嗎?
陸港學生的對話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來增進互相理解來消融當局試圖標籤化污名化香港市民運動的企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倘使能得到多數陸生的理解乃至支持,以此為基礎盡可能爭取更多大陸人民的理解才能有利於香港市民最終訴求的實現。港生要做的是盡可能增加盟友而非製造敵人。
當局能看到它最怕的事,港人自然也應該清楚這一點。只是靠香港市民並不一定能左右香港的命運。
9. liwords,回應《內地生筆記:中大校長對話場內外,與那篇讓內地生激憤的人民日報評論》
很真誠的文章,謝謝你的分享。這些類似的情景,當初台灣318也經歷過,尤其後來衝突越來越大,一些言論、塗鴉,即使我的立場是支持運動的,也難以認同,氣到離開現場。情緒和分別可以隔閡,可以催動很多事,即使有效或充滿力量,我認為,長久是無益於自由社會的實現。
前陣子,看完傅榆導演的紀錄片後,導演邀請觀眾到旁邊聊聊,現場台生與陸生都有,一位被說服來看片的台生分享,當初318時,僅僅只是因為他人陸生的身分,便對其抗拒、不支持,現在覺得十分羞愧。說完他便大步離開,留下現場的我們原地靜默。
後續的事會越來越多,在紛擾中,希望「我們」都不要輕易放棄,對「他們」的温柔好奇。即使我們期待的結果未必呈現,但這個過程累積的理解,是足以影響整個人生,甚至是一世代的人。雖然很辛苦,卻也值得。
10. KMnese,回應圓桌話題《民調指近七成受訪者支持大規模重組香港警隊,你認同嗎?》
從可行性來看,不支持。
當然我不在香港,或許香港各方勢力能有藉由「重組」重新分配權力進行改革的可能。但最近看來,港警事實就是戒嚴狀態中的鷹犬,究竟是否由林鄭指揮都令人懷疑了,那麼當前沒有大規模重組警隊的條件(獨立調查委員會仍是更好的訴求)。
在實施戒嚴時,營造民眾恐懼氣氛、監控和引發事端的團隊往往有嚴密的防止究責的程序,當年台灣的警備總隊、南韓的思想檢查警隊都是同一類機構,而在兩地即使政黨輪替至今仍未公開任何真相並加以究責。他們是統治者手上的槍,這把槍絕對是統治者最後才會捨棄的工具。
相對可行的作法仍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若要升級,應要求「國際公正人士」必須參與其中,在成立委員會的過程相對於「解散警隊」這樣的剛性命令,港警仍然能發揮些許影響力,如此一來,目前這個警隊的反彈便不至於失控。
目前的香港警隊就是體制的武器,獨立委員會這類「清潔保養」的作法相對之下較能被接受,反之,若下令「追究」、「問罪」於武器,他們只會更兇猛直接的傷害在外部的示威者甚至轉向政府這一方。
當然,還有一種微弱的期待是港警裡出現吹哨者,我常常看到許多香港大嬸大叔和很多中產階級自歎上不了前線,那麼策反港警,出錢出力讓幾個出國去公布真相,那應該是最直接了當的藉由國際壓力迫使港警「自願」接受監察措施了。
要調查武器,唯一的辦法就是他自願接受調查。
想问一下端的读者十论有没有更新?
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