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小丑》暗黑版靈魂自由之路:當制度暴力激發個體暴力

如果對整個系統的結構性暴力視若無睹,而只聚焦於個體濫用暴力的失當,這個世界難道會變得更好嗎?

《Joker 小丑》電影劇照。

《Joker 小丑》電影劇照。圖:電影公司提供

特約作者 賈選凝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9-10-13

#《Joker》#《小丑》#電影

在看完《小丑》的第一個瞬間,我竟然想不到該如何形容影片帶來的巨大震動。唯一能確定的直觀感受是:這是個人目前為止看到的「年度最佳」:一部絢麗精湛的類型片,放在此刻當下的現實語境中又極為應景。

任何一部好電影的成立前提,首先是拋開話題性與種種外延討論,影像本體要足夠傑出。《小丑》正是這種佳作。這部獲得今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影片,在前十分鐘就呈現了極完美的運動鏡頭:裝扮成小丑舉著大促銷廣告牌的亞瑟,被不良少年搶走了牌子,他一路穿越車流人群跑去追——剪接與節奏之精準流暢,足以作為街頭追逐戲的範本。

而後兩場地鐵戲的視聽語言同樣出色:亞瑟第一次開槍殺人的情緒爆發,完全是靠忽明忽暗的地鐵光效去推動。後來警察追捕他時,地鐵已被戴小丑面具的抗議市民迫爆,小丑混入了無數張小丑面孔裡,脫身過程則拍得一氣呵成。

非常電影的電影

在這些嫻熟的商業片技藝之外,《小丑》更可以被視為一部審美意義上的「純電影」:它不但不是典型意義上的超級英雄片,反而更像一部社會寫實犯罪片和具有強烈舞台美感的獨角戲。個人認為片中最美的部分,是小丑那些濃墨重彩的絢爛獨舞:每一次都與殺人有關。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