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逃犯條例

鍾劍華:反修例運動中的施政報告,有處理到「深層次矛盾」嗎?

如果政府說這個施政報告要處理香港深層次的矛盾,就更加有需要正視上面提到的政治結構問題。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月娥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記者會。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月娥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記者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刊登於 2019-10-17

#鐘劍華#逃犯條例#香港#評論#施政報告

10月16日早上,當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主席台上宣佈休會之後,特首林鄭月娥即時離開了立法會的會議室,立法會內的泛民主派議員也隨即見記者。泛民主派的召集人陳淑莊議員說林鄭月娥「有乜資格」(有什麼資格)在這個會議室宣讀施政報告;有議員說這次是「把林鄭月娥驅逐出立法會」。從憲政角度來說,這樣的說法顯然不算合理,因為無論林鄭月娥的表現如何難以令人滿意,在制度上她仍然是唯一被確認為特首的人。隨後建制派議員見記者的時候,就說出了這一點,認為特首在立法會的議事廳宣讀她的施政報告,是香港憲政秩序的一部份。

當然,這一種講法只是從制度結構上去評論,如果把政治行為視作整個社會在權力秩序上的互動的話,今天誰又可以否認林鄭月娥已經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作為特首應有的公信力及政治認受性?而她的繼續被確認擁有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的政治地位,可能正好反過來說明了香港制度的結構性問題。所以那些要倚靠吸取選票才能保得住立法會議席的泛民主派議員,也要繼續赤膊上陣,而且去得更盡:

在林鄭月娥宣讀她的演辭的時候,有議員用投影機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這個口號投射到講壇及林鄭月娥身上,他們還叫口號,又把暴力對抗過程中示威者的呼救及呼喊聲廣播出來。他們用這種被建制派議員批評為「非常危險的暴力手段」,來突出這個制度的破產——施政報告第一次破天荒地未能在立法會的議事廳中宣讀。林鄭月娥隨後要用視像方式宣讀施政報告。

「深層次矛盾」到底是什麼矛盾?

這些矛盾主要是因為社會經濟結構及利益傾斜,再加上政治制度過度偏頗而形成的。如果只迴避去處理造成這種結構性矛盾的根源問題,即政治權利不公平這個問題,而意圖從政府有限的再分配機制去着手,那根本就不能產生令各界都滿意的結果。

過去幾個星期,特首及政府高官一再反覆強調,這一次施政報告要處理深層次的社會矛盾,是經過長時間的社會對抗之後,政府踏出的重要一步。林鄭月娥又說希望用上藍色封面,可以代表期望「雨過天青,重新起步」。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