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逃犯條例

未成年抗爭:他們最漫長的暑假

他們十五、六歲,走上街頭,也將朋輩、父母、老師、校長帶動起來。這個暑假,「一起成長吧,整個家庭」。

安琪與母親。

安琪與母親。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特約記者 李亞妹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9-08-16

#逃犯條例#香港

白靈16歲,她穿黑衣,整個夏天從手機和電視讀著反修例運動的消息,但大部分時間她並沒有在現場,即使在現場,她也是選擇後退的一群。

她媽媽是位清潔工,有時白靈幫她在公屋拾垃圾,這成了她唯一能在運動裡奉獻的技能。她自覺自己是一個站得遠遠的溫和群眾,尋找著一種安全又合適的參與方式。「這種抗爭是長期的,厭惡性工作沒什麼人想做,就我來做吧。」

這場盛夏運動,從六月、七月、八月至今,遍地開花,經歷了不同階段,不斷刷新人們認知的除了運動本身的能量和型態以外,還有街頭示威者的年齡———大學生固然不少,但還有許許多多一看就是中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他們有的衝在前線,但似乎更多的選擇站在後頭。在十五六歲的年齡,他們大膽又小心的嘗試表達自己的訴求,也處理著和校園,和家庭的緊張關係。

要說有多少學生參與這次的反修例運動,目前並無準確統計,但可以從香港中文大學在每次示威現場的調查裡,看見人數比例。根據《「反逃犯條例修訂示威」現場調查報告》(註),整場運動的參與者年齡主要介乎20歲至30歲,19歲以下者參與遊行較多,後來運動自從7月21日元朗事件後,轉向各區流動示威後,19歲以下者的參與比例也明顯下降。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