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 深度 輿論觀察 大陸

媒體觀察:機場風波後的24小時,陸港輿論走向哪裏?

一些中間派或原本支持反修例的大陸網民發聲譴責;有人對香港人說:「雖然有理也很委屈,但暴力違法的事千萬別做,別中了他們的圈套。『我不是苛責你,我是想保護你。』」


2019年8月13日晚上,一名自稱旅客的內地男子,其後被證實為《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被示威者用膠索帶綁著手和腳,坐在行李車上。 攝:林振東/端傳媒
2019年8月13日晚上,一名自稱旅客的內地男子,其後被證實為《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被示威者用膠索帶綁著手和腳,坐在行李車上。 攝:林振東/端傳媒

8月13日,香港國際機場「警察還眼」集會發生風波,示威者控制一位疑似內地輔警的男子四小時,期間,該男子遭到一些示威者的拳打腳踢。23時46分,又一名內地男子(後被證實為《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被一些示威者以索帶綁到行李車上(事件具體情況請見端傳媒報導)。事件在陸港兩地引發熱議,在大陸官媒的密集宣傳、表態下,陸港民間的裂痕愈深。

大陸官媒微博深夜發文,力挺付國豪

8月14日凌晨00:23時,《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推特上用英文發出一條求救信息,稱《環球時報》派往香港執行報導任務的記者付國豪在香港機場被示威者扣押,要求示威者釋放他,請求在場西方記者提供幫助(I sincerely ask the demonstrators to release him. I also ask for help of West reporters)。00:44時,胡錫進在微博用中文發布消息,稱付已被香港警隊救出,同時譴責示威者的暴力行徑。3分鐘後,《環球時報》微博轉載這一消息,並引用付國豪在現場對示威者說的一句話:「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

這句「宣言」被迅速做成紅底白字的圖片(中文「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英文「What a shame for Hong Kong」),和相關消息一起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快速傳播。到早上8時,「付國豪」的微指數(反映微博實時熱度的數據)已經達到了1272,151,是另一熱詞「香港」的三分之一。

8月14日凌晨01:50時,《人民日報》置頂微博也發布付國豪的宣言圖片,並加上話題「我也支持香港警察!」,該條微博被眾多明星藝人集體轉發,24小時後,轉發量已達635萬(翻看近幾天《人民日報》其他微博,轉發量大多在8000以內)。同樣在微博話題榜前列的,還有「14億人撐香港」、「香港是中國香港」、「香港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等。

14日上午,各路媒體繼續跟進,在微信公眾號平台,《人民日報》公眾號發布的《付國豪,真漢子》、央視新聞發布的《在中國香港拿著美國國旗追打同胞 豈有此理!》、港漂圈發布的《昨夜,香港之恥!!!》都獲得超過10萬閲讀數和大量轉發。

付國豪8月14日出院接受採訪,在大陸輿論場收穫好評。

付國豪8月14日出院接受採訪,在大陸輿論場收穫好評。

晚上7點,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用連續8條新聞的篇幅關注這一事件,包括港澳辦、中聯辦、新聞工作者協會、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各界人士對扣押事件的譴責,以及對付國豪的訪問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人民日報》置頂微博下近14萬條評論裏,排在最頂部的(按點讚數量排列)的評論都在呼籲冷靜——「相信祖國、中央心裏有數」,「別被憤怒裹挾,別用你的思想去逼迫國家做出決斷」,「中央主動出兵直接代表著一國兩制失敗」。對此,一些大陸媒體人調笑道:「開始控評(控制評論)了」。

付國豪機場事件成為14日中國大陸民間最受熱議的話題,輿論一邊倒地支持《環球時報》、《人民日報》,眾多網民對此表示憤怒,一些中間派或原本支持反修例運動的網民,亦發聲譴責。

不過,在官媒公號大量使用感歎句、為民間仇恨添油加柴的同時,亦出現少許試圖釐清事實、彌合矛盾的文章,比如《香港這場社會運動如何從「和理非」變成勇武派》、《日落俱樂部》、《香港機場與平度往事:暴風雨來臨的時候》、《看完付國豪被困全程視頻之後》等,向大陸讀者解釋運動的來龍去脈、一些示威者為何走向暴力,以及還原當日現場:少數示威者訴諸暴力的同時,更多的人對此進行了勸阻。

《香港機場與平度往事:暴風雨來臨的時候》中的一句話,被不少依舊支持反修例運動的人貼在朋友圈:「雖然有理也很委屈,但暴力違法的事千萬別做,別中了他們的圈套。『我不是苛責你,我是想保護你。』」不過,這些文章的傳播度遠不及官媒賬號,多數文章在發布後不久被刪除或屏蔽。

8月14日中午開始,一些香港民眾就機場事件發出的道歉信,也在微博、豆瓣、微信朋友圈小範圍流傳,但很快被屏蔽。另一方面,一張三個香港年輕人舉著道歉牌子(「對唔住阻到你,但香港生病了」「Sorry For Incovenience HK is Sick」)鞠躬的照片則被廣泛傳播,多數評論表示不接受道歉。

微博認證為哈佛肯尼迪學院公共政策研究生的博主@兔主席,從6月起連續在微博發長文討論反修例運動,基調為譴責黑衣人。8月14日他發布題為《香港自殺日誌》的長文,譴責機場圍堵內地男子的示威者為「極端主義」暴徒,之後談到《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事件,他認為付是「以身試法」、「見義勇為」、「捨生取義」、「釣魚」,並強調如果是他可能也會這麼做,去暴露港獨分子。但是他的「釣魚」論受到大陸網民的譴責,被指為「胡說八道」。

2019年8月13日,打算離境的一家人,請求示威者放行進入禁區但被拒絕,但示威者期間不停向其致歉。

2019年8月13日,打算離境的一家人,請求示威者放行進入禁區但被拒絕,但示威者期間不停向其致歉。攝:林振東/端傳媒

香港民意轉折點?「不割席」成主流意見

在香港,政府發言人在凌晨2點15發聲明譴責暴力,建制派政黨民建聯也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示威者向旅客濫用私刑。中聯辦全資機構持有的《大公報》也刊發《機場暴行泯滅人性》報導,稱香港機場已淪為「黑衣暴徒毆打逞兇的私人刑場」,認為「外國勢力黑白不分」,要求警隊「全力執法」,甚至要求「中央介入」。

泛民議員也在不同程度批評示威者的做法。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在8月13日當晚10時許曾抵達機場,呼籲示威者放人,不要動私刑。14日接受港台節目訪問時,張超雄形容機場情況為「不幸」,他不同意示威者有關做法,認為示威者的行為是因為警方週日(11日)使用的暴力太恐怖,產生「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情緒。但張超雄強調,他不會割席,仍然支持反修例運動,惟絕不接受傷害他人身體,因為偏離運動取回港人自由和法治的原意。

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也表示,在機場的暴力行為是錯誤,阻礙旅客登機亦「講唔通」,應擔心民意反彈。但她也表示,自從警方承認有警員在反修例運動中扮演不同角色後,市民特別是年輕人明顯變得焦慮、猜疑,不知8月13日當晚是否牽涉煽動者。毛孟靜還說,「唔會用到咩割席嘅字眼(不會用到割席的字眼)」,只是「是其是,非其非」。此外,她說,見到不少市民已發道歉聲明,甚至在機場舉牌、鞠躬致歉,民主派對此「理解」、「接受」。她亦希望國際社會接受他們的道歉。

8月14日早上,關於是否應該就機場事件道歉的討論出現在連登網首頁,有人認為應該道歉,因為示威者在機場用私刑對待現場兩名內地人、阻礙旅客及救護人員的行為本身存在問題,「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做錯就要認」。部分支持道歉者認為即使不願意承認示威者有犯錯,也要用道歉補救昨晚流失的民意,「視之為公關show」。反對道歉者則認為「誰道歉就等於同前線示威者劃清界線」。

Telegram公海群組亦一度流傳一個有1488人參與的投票,結果顯示,56%的人認為應該(向記者、機場、旅客)全面道歉,29%的人認為不應該道歉,因為沒有做錯,還有15%的人則認為應該向機場、旅客道歉,但不向記者付國豪道歉。

同時,在連登網、臉書、Telegram群組,也出現了很多以「停止分化」為題的呼籲,認為「不分勇武還是和理非,出來的都是手足」,亦有人認為整件事是大陸官方及香港警察的分化手段,籲示威人士「千萬不要中計」。

2019年8月13日,機場的示威者不停向受影響旅客致歉。

2019年8月13日,機場的示威者不停向受影響旅客致歉。攝:林振東/端傳媒

根據連登網熱門區的帖子,不割席是連登用戶的主流意見。一篇題為《一句到尾 琴晚機場咁多件事 割定唔割(一句話 昨晚機場這麼多件事 割還是不割)》的投票帖到目前為止獲得了6075個正評「核彈都唔割」和404個負評「真係幫唔落」。另一篇討論議員毛孟靜的發言「民主派不同意機場示威者的部分行徑,但不會譴責他們。機場示威者已經承認錯誤,絕不對機場示威者割席」給出了2437個正評與33個負評。

14日中午,有示威者在臉書群組發出道歉信《對不起,我們衝動了》,向公眾表達「錯誤行為」的真誠歉意,承諾將檢討改進,並且將盡量協助醫護人員工作、盡量不阻礙記者。同時呼籲群眾繼續支持:「我們從不害怕面對問題,有良知應當如此。唯一害怕的是你們因為我們的失誤,而不再支持運動、就此放棄抗爭。」

「環球時報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機會」

與此同時,在大陸輿論場,和付國豪一同走紅、收割關注度的,還有《環球時報》及其總編胡錫進——不僅在付國豪被扣押的第一時間於推特、微博上發表聲明,更在付被送醫、出院的每一步進展中緊密發聲。

不少網民在《環球時報》微博下留言:「環球時報是好樣的!」「向環球致敬」。根據知微數據的分析,關鍵詞「環球時報」的微指數由8月12日的萬級(63,490),暴漲為8月14日的百萬級(4,635,668),是「人民日報」指數的三倍。

媒體人張豐在公眾號發布了題為《環球時報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機會》的文章,指出這一做法不僅符合《環球時報》的「一貫追求」,而且已成為「時代先鋒」,因為中國媒體的市場選擇只剩下民族主義了。張豐還說,《環球時報》過去在體制內的地位十分邊緣(編註:《環球時報》系人民日報社旗下,持民族主義立場,「小報」風格語言,敢於在新疆、台灣等敏感議題上發言,曾遭網信辦責令整改),相比於《人民日報》是亂搞,相比於《新京報》又不夠專業,但它的主編胡錫進敢於賭博。這篇文章在閲讀量達到數萬之後被張豐自行刪除。

除了付國豪,在8月14日的大陸輿論中,關鍵詞「新聞自由」也被多次提及。《人民日報》微博發表評論稱:「一名關注香港前途命運的記者,遭此非人道待遇,新聞自由何在?法治何在?人性何在?」《央視新聞》微博也發表了相似評論:「毆打記者,算什麼新聞自由!」

市民到機場為8月13日晚發生的暴力行為向旅客及其他受影響人士鞠躬致歉。

市民到機場為8月13日晚發生的暴力行為向旅客及其他受影響人士鞠躬致歉。網上圖片

但是從微博搜索「新聞自由」的結果來看,不少人對於《人民日報》呼籲新聞自由這一事件感到荒誕。新華社旗下微信公眾號《新華每日電訊》也轉載了《人民日報》的評論,並在標題提到「新聞自由」,幾個小時後又將文章刪除。

關於付國豪未及時亮出記者身份,陸港媒體也有不少爭議。根據《香港01》對付國豪事件的現場重組,8月13日晚上11點多,付國豪在機場被示威者詢問來歷時,以英語回答自己為「遊客」,也沒有出示記者證,並稱持有的記者反光衣是朋友贈予。

根據中國記協發布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記者「要通過合法途徑和方式獲取新聞素材,新聞採訪要出示有效的新聞記者證」。香港記協也在8月14日呼籲內地記者到港採訪時出示記者證,同時呼籲市民不應阻撓採訪。

媒體人張豐在那篇《環球時報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機會》中指出,付國豪在講出「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的時候,就已經放棄了記者身分,因為經典意義上的記者不會如此介入事件。

另一篇質疑文章《關於<環球時報>記者被打的幾個問題》也提及付國豪沒有展示身分、介入事件的問題,同時還指出,付國豪如果持旅遊簽證赴港採訪,可能觸犯香港法律。發布這一文章的公眾號被迅速封禁。

8月14日下午6點,胡錫進在微博回應記者證問題。他說,付國豪入職環球網一年,還需要一些程序才能領取記者證,像他一樣活躍在一線卻沒有記者證的年輕媒體工作者有很多,這是中國的體制決定的。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逃犯條例 香港 媒體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