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因噎廢食」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蘇芃之,回應圓桌話題《中國遊戲新規:被殺揮手、火花替代血液......你怎麼看這樣的變動?》

中國對待網路世界的態度是與現實毫無不同,同樣將這個世界扭曲成為經過嚴密控制的反烏託邦。讓人覺得荒謬可笑的緣由,是因為他們過度認真看待虛構,又將真實掩埋在他們的謊言之下。

2. frank_chiang,回應圓桌話題《中國遊戲新規:被殺揮手、火花替代血液......你怎麼看這樣的變動?》

之前看到過一個觀點,是說像綠色血液、從高處跳下不會摔死這種,只會誤導少年兒童,讓他們做出一些後果嚴重的事情而不自知(畢竟基於動畫片、遊戲認知到的世界大概就是被平底鍋/鐵錘砸了只會頭上長一個包下集完好歸來而不會顱骨開裂),但同時紅海行動這種電影居然毫無分級(說真的那電影有些場面血腥到我作為成年人都有點接受不了),所以分級制度、安全教育這些該普及的沒普及,反而是把成年人當小朋友一樣管起來。

3. 蘇蘇圖,回應圓桌話題《中國遊戲新規:被殺揮手、火花替代血液......你怎麼看這樣的變動?》

遊戲改版的第二天我就將它卸載了,事實上,現在大陸有相當一部分玩家已經轉戰至PUBG。廣電局近年來一直飽受詬病,遊戲改版只是國家相關政策體現的一方面。政府企圖以文化輸出和文化控制的方式來儘可能地使更多的人與「主旋律」「社會主義文化」產生共鳴和價值認同——這或許是每一個威權政府所必需。然而,這種做法,尤其是在遊戲中的種種限制條款,是無聊無義無趣的而且十分輕易地會引起反面情緒和反抗態度。

中國社會當今在文化上和教育上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像是美育內容、思想教育的僵化、應試教育、狂熱的民族主義和不當的愛國行為,這些對於一個已成立70年的政權來說,確實是實在的失敗。然而,當局並未致力於健全國民思想,改善社會意識,反而把精力放在遊戲與影視的嚴酷管制中,不能不被當做捨本逐末,而且有思想專制的嫌疑。

另一方面,非暴力化對於競技遊戲究竟是好是壞還有待商榷。竊以為,暴力內容在對抗類遊戲中是必要的——它不僅僅有使個別人產生暴力衝動的可能,而且作為一種暴力體現形式,更多的是提供一種合理的負面情緒的宣泄渠道,並且使更多人認識到暴力,這一方面,和犯罪教育應是等同的。

4. puppy,回應《六四系列報導預告:打撈記憶,延續思考,三十年後的六四現場》

昨天去看了《羅馬》,阿方索卡隆用女傭買嬰兒床偶遇學生運動,拍了1968年墨西哥政府武裝鎮壓學運。槍響以後,年輕學生四處奔逃,幫助學生的店員被打破頭坐在地上哭。在漆黑的影院裡幾乎要掉下眼淚來。

婁燁在《頤和園》也拍過相似的東西。婁燁的鏡頭讓我模模餬餬覺得,其實那些去參加學運的學生並沒有非常強烈的政治訴求,更接近一種自由的、年輕的發聲方式。笑著跳上車和大家去廣場參加運動的餘紅,和廣場上驚恐的臉,一種讓人心碎的互文。

三十年後,這段記憶被人為地抹除了。我的後輩不知道,我的長輩們也即將遺忘,記錄下這一段歷史的書影音在大陸逐漸消失,像槍響後的一片死寂。在嚴密的話語監控下,閉口不提就等於沒有發生過,就可以讓這段歷史過去。或許很久以後,這段記憶也會像那些強壓下被篡改的史記,終於在陽光下被揭開,謝謝你們願意記錄下這一筆。

5. rickdom,回應《楊路:中美貿易談判的已知、不可知、以及變數》

人民日報雖提及三項關切外,但個人認為,對中國而言最無法讓步的或許還是經濟改革及智財權保護,前者會削弱中國政府掌控國內金融市場的力量;而後者則會減緩中國在科技上的進步速度。這對於中國而言,將直接影響到其政權的維穩,與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

6. 蘇蘇圖,回應圓桌話題《台灣同婚專法親子關係問題暫未達成共識,LGBT撫養問題為何頻起爭端?》

在同性婚姻立法之前,有很多人提出了關於倫理上的種種問題,其中就包括了同性家庭的收養問題。我很開心地看到,台灣並沒有因此而止步不前。問題固然存在,但我們不能夠因噎廢食。當同性的婚姻成為合法之後,這些問題也漸已提上日程。

在我個人上,我是支持同性婚姻的,這不只是因為對他們的境遇的同情,同時也是發自於內心的、對他們勇敢的讚美。同性戀從來都不需要被區別看待,他們與我們普羅大眾一樣普通而且享有着同等的權利,他們與我們毫無不同之處。扶養孩子和收養教育在法律上也不應有所偏移。倘若他們願意,那麼法律就應當有滿足他們願望的合理途徑,這是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所在,也是法律立法方向的根本遵循。

現在關於同性家庭領養孩子的種種疑慮,在我看來都是不當的:同性家庭和異性婚姻組成的家庭的區別,除了性別構成的差異,我看不到其他任何可能的存在;同性婚姻與異性婚姻在社會上也應是平等的,受到平等的對待。現在社會上對於同性和第三性向抱有偏見,這是問題的根源所在,也是很多人不贊成於同性家庭領養孩子的原因。然而,我們不能夠因噎廢食,同性合法之後,下一步應是同性合情,逐漸在社會上得到倫理上的認同和肯定。我們要去改變這種偏見,而不是在偏見面前止步不前。

7. YesJV,回應《李肇祐:在香港,認同「中華民族」的人,心裏是怎樣的「中華」?》

一定程度來講,「中華民族」的概念已經被中國政府所挾持了。在此挾持之下,基於其自身經濟實力及影響力不斷提升為前提,按其自我價值觀對「中華民族」的形塑權也越來越大,當然這裏所說的形塑在某種意義上可理解為對過往的編造想像與對當下的絕對定義。香港本土意識的產生說到底就是對這種編造定義價值觀的不認同,因為民族的產生本身就是若干群體間自願的相互主觀身份認同,倘若在其中一方產生某種不認同,並且非常在意,而另外一方不但對其漠視,還要單向強制達成的這種認同,那隻會激發更適得其反的抵觸與對抗。

8. sorryshin,回應《楊路:經濟增速的迷思——貿易戰,中美各自有多少底牌?》

貿易戰最可怕的是引起連鎖反應。中央財政依賴於沿海,沿海依賴於對外貿易。缺少沿海的經濟增長,財政盈餘下降,中央財政可能會出問題,然後連鎖到轉移支付出現問題,最後就是全國出問題。說到底,沒有江浙滬,福建廣東的財政轉移支付,中西部的快速增長是沒有根基的。而江浙滬福建廣東依賴於對外貿易。現在這麼打下去核心地區財政承壓,其他地方可能要自求多福了。還有外匯儲備,匯率等等,問題的複雜性實在是非人力可以釐清

9. FrankLiuPhD,回應《教學遊戲真的有助教學嗎?——來自香港的一線觀察》

以前比較過Socrative和Kahoot!,最後選擇了Socrative的主要原因是界面的簡潔。

我覺得高等教育教學中最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是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及時對學生理解進度的反饋。教學遊戲是否可行,關鍵在於使用工具的老師。在討論如何利用這類教學工具來達到互動教學之前,首先得考慮老師本身是否知道該如何把知識融匯貫通,然後能從不同學生的視角推測出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疑點和難點。如果難以通過傳統的講述及PPT展示來解決這類難點,那這時可以考慮通過教學遊戲來幫助學生從另外一個視角來理解。

舉個例子,在講述行為金融學的時候,經常會涉及到引用前人行為試驗的結果,比如endowment effect裏的咖啡杯或者現金。如果僅僅是老師告訴學生之前的結果,那學生可能無法確信為什麼得到咖啡杯的參與者會對咖啡杯的定價會更高。

這時利用Socrative就能在短時間內發起survey,達到在課堂內重複前人的實驗,然後從現場結果的角度出發進行下一步探討。

10. 六樓,回應圓桌話題《北京地鐵將不文明乘車行為記入「個人信用不良」,你怎麼看?》

2009年,江蘇公民朱玉妹因為在北京坐公交車不投幣,被勞教一年。而今勞教被廢除,統治者卻並沒有放棄用強制手段規訓道德問題。

在地鐵中進食、喧譁、躺卧、大小便是同等嚴重的行為嗎?值得用同樣嚴厲的信用制度規訓嗎?我在澳大利亞,地鐵上經常有青少年放肆地把腳搭在椅子上,街上地鐵站裏也常有人隨地坐卧,他們國家的道德因此比中國更敗壞嗎?為什麼別國沒有處罰這些行為?

與對道德的過高要求相比,信用制度造成的權力濫用更使人擔憂。不止一名記者、律師、訪民發現自己莫名其妙成為失信人,無法坐飛機高鐵,出行也被嚴格審查。何謂動輒得咎?再沒有比坐姿不對都失信更為生動的詮釋了。政府編制密不透風的牢籠,只要想處置的人隨時可以挑出任何錯誤。每個人都明白政府沒有那麼大的精力處罰每個吃東西的人,但也都明白異見者一定會被選擇性執法,總會有紕漏被抓住。

所以我們為何要支持這種罰不當罪的惡法呢?用超高標準的處罰真的能規訓出品行高尚的公民嗎?我看不過是打造更加戰戰兢兢的奴隸而已。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我看到有留言者說反對個人徵信的人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但是,為了自己的長遠健康計,還是不要給自己太多彎腰的理由了吧。

  2. 與其讓不可控的強力打着輝煌的理由介入你的生活,不如努力讓你成為不必要人管的人。

  3. 今天香港雅虎有則新聞,一個男人在東鐵橫臥四人位,另一名乘客用力拍醒他,問他是不是需要幫忙。事後這名乘客稱,大家都不作聲,只會助長歪風。這就是健康的社群監察。但同時,他感歎,在香港,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是的,尤其近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