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人物金像獎

專訪張艾嘉:戰戰兢兢的瘋狂

她選擇拍文藝片,選擇自己面對票房壓力,選擇拒絕不好的劇本,選擇站在關懷的角度,選擇向前衝。

張艾嘉。

張艾嘉。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4-15

#金像獎#電影#香港

【編者按】由香港電影金像獎的2017成績表,我們在許鞍華對談葉德嫻專訪之後,帶你走入張艾嘉的創作,走入她對表演與人生的信念之中。

化妝間的門關不住張艾嘉的笑聲。走進去就看到她坐在鏡子前面,發着光。她戴上眼鏡看看手機的訊息,取下之後又看看鏡子,看看旁人,笑起來有一種近乎頑皮的味道。那些光好像是從她眼裏來。她聽到這樣的描述,哈哈哈哈大笑:「它不像以前那樣能發光了吧。」

西方的電影工業曾經想像這張臉孔是他們在尋找的東方代言人。張艾嘉說那是出於他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華人的好奇。她參加過許多試鏡:「那些劇本大部分都很爛,他們只是需要電影裏有一個華人角色。」她有語言的優勢,演技當時也備受華語電影人肯定,往往變成這些劇本的首選。張艾嘉當然有她的溫柔和慈悲,但她也有她的鋒利和果敢,堅決不接自己不認同的角色,不認可的劇本。在半島看過麥當娜和 Sean Penn 籌備的劇本,她離開時甚至帶着氣:「那真是慘不忍睹。」演員是被動的,但被動的演員也可以選擇。

因為籌備《最愛》,她婉拒了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幾次參演歐美電影項目,她都極為嚴謹地挑選劇本。假如她不那麼嚴格,或許早於他人進軍國際了。「不是我沒有興趣,而是什麼事情不能來得很勉強。」她在許多劇本裏感受不到尊重和誠意,唯有拒絕。她當時也深信,自己在美國不能得到和在東方同等的機會。如今,這一張臉孔是重要的華語電影人,傑出的表演者,勤奮的創作者。勤奮,是張艾嘉對自己的形容。

密密麻麻的工作,《相愛相親》還沒走完領獎台,她就接下舞台劇《聊齋》,1月演過之後又要在6月下旬重演。之前有一次差點成行的訪問,因為通告太多,她病倒了。尋找見縫插針的時間,我們在亞洲電影大獎的後台終於相見。往來的傳媒和電影人像流水,張艾嘉靜靜地也在角落出現了。她帶着頭痛站在閃光燈前,嘴裏承認着累,臉上還是放着光。張艾嘉原來也是一個很「嚴厲」的人啊。她側着頭想了想:「某種程度上也是吧。」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