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台北」涉兩岸敏感稱謂,陸生團訪台現爭議|Whatsnew

從「盤絲洞」延燒到「中國台北」,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生團來台參訪引起的兩岸衝突。
2024年12月4日,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前總統馬英九邀請大陸學生訪台九天,上午前往清大與師生交流,有清大學生於場外示威,高舉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迎接,並手拿「台灣獨立」、「交流是平等,民主是前提」等標語,圖為彭弋航及馬龍下車的狀況。攝:陳焯煇/端傳媒

成為端傳媒會員,支持華語世界優質、可信的的獨立新聞媒體:暢讀會員首月5$3美金,可隨時取消),尊享會員85(領《華爾街日報》全語種會籍,美國地區還可領限時福利)。

12月5日,由馬英九基金會邀請的中國大陸學生訪問團離台,這趟為期九天八夜的參訪行程,因著中國學生「中國台北」發言,讓這趟兩岸青年交流之行圍繞爭議,直到陸生團從桃園機場出境當天,亦有不少反對者手持「交流要平等,民主是前提」、「中國可以過除夕嗎」、「國有器官們,Bye!Bye!別再來」、「武漢肺炎 中國製造」、「台灣中國 一邊一國」的標語抗議,有多名學生向陸生遞出中華民國國旗。

與之相對的,則是中國桌球名將馬龍的粉絲,熱情地以「馬龍再來一球,回家一路平安」、「馬龍我會想你」手板應援。

來台參訪的中國學生,在這兩股聲音下,手持裝著伴手禮的黃色購物袋離境,這趟充滿衝突與政治攻防的參訪行程,至此暫時劃下句點。然而,也在行程中,從涉及兩岸稱謂的敏感議題,折射出兩岸對於交流本質上的根本不同;特別是,在台灣仍未褪去在世界棒球12強(WBSC Premier 12)首度奪冠的狂歡之下,一席「中國台北」言論,在此刻更加催化不滿情緒。

2024年12月4日,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前總統馬英九邀請大陸學生訪台九天,上午前往清大與師生交流,有清大學生於場外示威,高舉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迎接,並手拿「台灣獨立」、「交流是平等,民主是前提」等標語。攝:陳焯煇/端傳媒

一場精心規劃的陸生訪台團

此次陸生團訪台行程,實為馬英九基金會近年來兩岸交流活動的延續。

此前,前總統馬英九已於2023年3月27日首開先例,成為兩岸分治以來第一位踏上中國大陸土地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當時他展開為期12天的返鄉祭祖行程,除家人外,也帶領三十多名「大九學堂」的台灣大學生同行。馬英九一行人抵達上海浦東機場時,由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上海市委常委張為等人接機。

2024年4月10日,馬英九再度訪問中國,並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面,這是繼2015年「馬習會」後,兩人時隔九年的第二次會晤。在這次「馬習二會」中,習近平強調「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並表示「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馬英九則主張應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並引用魯迅詩句「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呼籲維護兩岸和平。

而此次陸生訪台團,根據馬英九基金會26日發布的新聞稿,共有40名來自中國七所高校的師生參與,其中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等知名學府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訪問團名單中另有中國桌球名將馬龍及奧運射擊金牌得主楊倩等具有高知名度的運動員。

陸生團先於11月27日抵達台灣,展開為期九天的行程橫跨台灣的多個城市,包括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和南投縣,參訪對象包括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及部分知名高中。此外,基金會也安排團員參觀台灣的文化地標,如故宮博物院、台北101、九份、日月潭等地。

2024年12月4日,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前總統馬英九邀請大陸學生訪台九天,上午前往清大與師生交流,有清大學生於場外示威,高舉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迎接,並手拿「台灣獨立」、「交流是平等,民主是前提」等標語。現場亦有拿五星紅旗的民眾及支持者,包括奧運金牌得主馬龍的粉絲。攝:陳焯煇/端傳媒

奧運六金王馬龍訪台

在此次陸生團中名單中,奧運「六金王」馬龍也以北京體育大學學生身分隨團來訪。他在行前接受中國央視採訪時表示,對台灣一直懷有嚮往,希望能實地探訪課本與電視中所見的風景,也期待品嚐台灣美食。他強調,此行不僅是以運動員身分,更以大學生的角色與台灣青年交流,「這樣可能大家感覺更親切一些。」

11月29日,馬龍前往台北的文化大學與台灣前、現役選手蔣澎龍、陳思羽切磋球技,賽前與馬英九一同開球時,他禮貌地稱呼對方為「馬先生」,賽後笑稱:「這應該是我生涯除了馬琳之外,另一位跟馬先生打球。」

值得注意的是,當提到台灣剛在世界12強棒球賽奪冠時,馬龍以「台灣隊」稱呼,並表示期待體驗棒球運動:「我也知道之前台灣隊拿到冠軍,所以期待有好的體驗。」

12月5日,馬龍搭機離台前,在個人微博發文分享此行感受:「感謝這些天支持我們的朋友們,也收到很多溫暖的鼓勵,這一次讓我解鎖了很多新的地方,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也吃了很多地道的小吃。」文章附上九份夜景、棒球體驗等照片,但未提及陸生團訪台期間引發的爭議。

中山女高參訪,「盤絲洞」言論點燃火藥

馬龍一行人所涉爭議事件,先是陸生團於11月27日造訪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然而此趟屬於校園參訪的行程,卻在中國社群平台和媒體上引發爭議。有中國網友將此行形容為「唐僧進盤絲洞」,暗指中山女高的女學生為《西遊記》中的蜘蛛精。這類物化女性的言論立即引發中山女高師生及家長的強烈不滿。

校方於12月3日發表聲明,表示嚴正抗議,強調要捍衛校譽及女性尊嚴。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對此回應稱,這些言論僅屬於網友留言,希望外界不要過度解讀或擴大事件。

台北市長蔣萬安也對此事表態,明確表示反對並譴責中國網友物化女性、貶低學生的言論。作家顏擇雅在社群媒體上更進一步指出,將中山女高比喻為「盤絲洞」,等同於將該校女學生比作《西遊記》中帶有性暗示的角色,這種比喻對女性具有貶抑意味。

前總統蔡英文於12月7日重返母校中山女高參加127週年校慶活動時,特別在致詞中強調,女生不需要被別人定義或限制,應該勇敢走向世界。這番話被視為對此次爭議的回應。

2024年12月4日,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前總統馬英九邀請大陸學生訪台九天,上午前往清大與師生交流。攝:陳焯煇/端傳媒

洲際球場「中國台北」風波催化衝突

在「盤絲洞」言論在台灣輿論還未平息之際,陸生團於12月1日參訪台中洲際棒球場時,復旦大學學生宋思瑤的一番發言,再度於台灣社會引發軒然大波。當被問及對台灣隊在世界12強棒球賽奪冠的看法時,宋思瑤回應:「我先代表師生訪問團,對中國台北隊獲得世界冠軍表示祝賀。」隨後更表示,希望兩岸同胞能像中信兄弟隊名中的「Brothers」一樣,共同為「祖國」在棒球領域的進步而努力。

這番言論引發台灣社會強烈反響,爭議焦點除在「中國台北隊」的稱謂,更因提及「祖國」一詞而擴大討論——尤其在台灣甫奪下史上第一面棒球12強的金牌,更首度擊敗全職業的日本代表隊,這對棒球被認為是「國球」的台灣,且在「中華隊」vs.「台灣隊」隊名在台灣社會依舊有著高度認知歧異下,此番「中國台北」言論,則讓台灣輿論瞬間沸騰——特別是在台灣隊長陳傑憲在球衣胸口比劃缺位的「國名」引發社會共感之時,「中國台北」的發言,則為這樣的勝利激情以及缺位國名的悵然,再度增添輿論張力。

蕭旭岑則為該爭議辯駁:宋思瑤使用「中國台北隊」稱呼台灣隊,這是她的習慣用語,並無其他意圖,「一個20歲的女同學被鋪天蓋地霸凌,難道這是台灣要給大陸同學看到的嗎?」

值得注意的是,「Chinese Taipei」的正式中文譯名應為「中華台北」而非「中國台北」,此一譯名曾於1988年經過兩岸協商確認,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中國官方也使用「中華台北」稱呼台灣代表隊。

不過,中國官方對「中華台北」的使用態度已悄然改變。2016年7月,《新華社》發布《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明定參與國際組織的台灣代表團應稱為「中國台北」或「中國台灣」,若要使用「中華台北」則需事先請示外交部和國台辦。從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東京奧運以及今年舉辦的巴黎奧運期間,中國官媒已幾乎統一使用「中國台北」稱謂。

兩岸來往過程中的敏感用詞,屢屢引發爭議。今年4月,中國廣西搖滾樂團回春丹在來台演出前夕,於 Instagram 發文稱將前往「中國台灣」演出,也引發台灣網友強烈反彈。儘管貼文隨即下架,仍導致其屏東音樂節「台灣祭」演出被取消。在台北 Legacy 的售票專場演出現場,有觀眾高舉台獨旗、雪山獅子旗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黑旗表達抗議,演出結束後更有民眾在後台出口高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邱垂正於12月2日針對「中國台北」風波接受民進黨立委王義川質詢「馬英九所邀交流團來台已逾越不談政治的紅線」時回應,將依既有機制進行行政處分,申請單位可能會被限制六個月到五年不得再邀請相關人士來台。

蕭旭岑為此緩頰,呼籲外界不要苛責這位20歲的年輕學生,強調應該理解兩岸用語的差異。他表示遺憾,「因為一個大陸女同學沒有惡意的習慣用語,陸委會居然要用這麼重的行政處分。」他稱自己願意親赴陸委會說明。

一些中國官媒肯定陸生團的類似發言。如福建省官方的《今日海峽》就製作短片,稱讚這是「復旦女生高情商回應」。其還稱讚另一位陸生在參訪時的言論。這名男生在被問到是否瞭解滅火器樂團時表示:「瞭解的都是大眾比較喜歡的一些音樂」,並提到張雨生的歌詞「我期待,有一天我會回來。」

2024年12月4日,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前總統馬英九邀請大陸學生訪台九天,上午前往清大與師生交流,有馬龍粉絲等待偶像簽名。攝:陳焯煇/端傳媒

多所大學師生串連抗議行動

在前有「盤絲洞」,後續又以「中國台北」讓陸生團爭議持續延燒之時,12月3日,陸生團前往台灣大學參訪,現場有約30名台大學生自發性發起抗議行動。學生手持「民主人權自由,我要平等交流」、「這裡不是中國台北」、「「親,民主是個好東西」」等標語,高喊「台大同學愛自由,中國同學來交流」的口號。抗議學生準備了與中國民主化、人權及自由平等相關的書籍打算與陸生團學生交流,但參訪團及馬英九基金會人員快步穿越校園,未與台大學生進行互動。

有學生認為,支持陸生交流但須建立在對等互動基礎上,不應是單向參訪或自我審查,而應開放討論包含民主、人權等議題,並讓台灣學生有機會參與。

台大社會研究所學生黃種賢指出,宋思瑤曾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第三十六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優秀學員」。他也質疑,此次擔任中國團領隊的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的身分,顯示此行可能是「假交流、真統戰」。

在台大學生發起抗議行動後,台灣多所大學隨即展開串聯行動,包含台大、清大、陽明交大、中山女高等被參訪學校的學生於12月4日在立法院召開「校園拒絕統戰、交流應該對等:跨校學生串連拒絕統戰團」記者會,提出三大訴求:一是「拒絕假交流、真統戰」,反對中國共產黨員與黨委書記假學生交流之名,行統戰外宣之實;二是「捍衛交流言論自由」,主張學生交流應真誠,不應自我設限、自我審查;三是「恪守對等雙方交流」,強調對等交流應以尊重為前提,不應詆毀台灣主權。

台大濁水溪社社長馮同學在記者會上批評,蕭旭岑面對學生和平理性表達訴求時,以「綠色政客」、「玻璃心碎」、「可悲」等字眼回應,是無視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根本性否定他們的觀點及價值。

同日上午的同一時間,台北正由一群學生召開記者會批判陸生團「假交流」,爭議熱點的陸生團正抵達新竹清華大學,現場已聚集不少清大學生抗議。學生高舉「交流要平等、民主是前提」、「有主權才有平等、有民主才有交流」、「梅有自由、梅有交流」等標語,其中「梅花」代表清華精神。部分學生更高舉「平六四」的紅色標語及「台灣獨立」旗幟。

現場學生試圖向剛下車的陸生發放中華民國國旗,但陸生並未接受。同時,現場也聚集部分馬龍支持者揮舞五星旗表達歡迎,兩派人馬呼喊聲此起彼落。抗議學生高喊「五星旗滾出去」、「不要文革、要改革!」,場面一度混亂。

清華大學社會所研究生王姓同學表示,所有的交流應該要建立在平等開放的基礎之上,他要求清華校方應捍衛學術殿堂的尊嚴,拒絕模稜兩可的統戰活動。另名清大學生認為自己是以開放心態歡迎,「我們現在是專注在運動上面,因為我們都很喜歡運動。」

面對抗議聲浪,蕭旭岑在媒體聯訪時多次被學生打斷。他呼籲陳抗學生應以包容態度看待陸生言論,強調文化交流應求同存異,展現台灣的多元價值,他並拜託學生不要干擾媒體採訪,「這樣才是民主。」

清華校方在活動後發出聲明,呼籲學生理性表達意見,並表示交流活動的宗旨是促進理解,校方將進一步檢討活動安排。

2024年12月4日,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前總統馬英九邀請大陸學生訪台九天,北京清華大學師生前往已故校長梅貽琦的墓冢獻花。攝:陳焯煇/端傳媒

陸生團成藍綠政治攻防熱點

在陸生團接連引發的爭議事件中,民進黨中國部針對中國學生在台灣參訪期間使用「中國台北隊」的稱呼,發表聲明表示,該發言完全不尊重台灣社會,並批評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的相關言論,認為其已淪為中共對台統戰工具。民進黨也指出,中共及相關人士應清楚認知兩岸互不隸屬的客觀事實,兩岸交流應建立在對等、尊嚴的基礎上,避免成為中共對台統戰的工具。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彥秀對於陸委會擬對馬英九基金會進行行政處分表示,應審慎思考此舉對兩岸交流的影響。她指出,中國學生的用詞習慣不應以高度政治化的方式處理,反而應該珍惜這類教育、文化等各層面的交流機會。

李彥秀強調,台灣學生在校園內表達不同意見,正展現台灣民主的高度。她回顧馬英九執政時期的經驗,指出頻繁的兩岸交流並未減損台灣的民主價值。

民眾黨及時代力量並未對此議題發表任何談話。

12月5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對這一系列的陸生團風波回應,「若是透過年輕人的無知或刻意行為,質疑主人身份立場,那麼也不應該中計。」他強調,政府未來仍歡迎在平等互惠前提下進行各種交流活動,但須加強事前溝通並進行必要的事後檢討。此段回應適逢台北「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前夕,不無宣示執政黨對兩岸交流的基本立場。

6日,蕭旭岑協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羅智強等人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針對陸委會擬對基金會進行行政處分一事表達立場。蕭旭岑表示,根據與陸委會簽署的切結書,若有違規情形應「即刻停止行程」,但陸委會當時並未要求。他認為,陸生的用詞僅是無心之過,不應擴大解釋或升高對立。「交流不是統戰,反對交流戒嚴」,他警告此類處分可能造成寒蟬效應,影響未來民間交流意願。

羅智強則批評政府對陸生言論的反應過度,並質疑是否要對兩岸交流實施「戒嚴」。賴士葆提及,超過十位藍委今日到場力挺基金會推動兩岸交流的努力,並對陸委會可能的處分決定表達強烈異議,認為此舉可能進一步惡化兩岸關係。

教育部也於6日表示,兩岸教育交流目的,在於促進相互瞭解與溝通,教育部向來支持兩岸青年學子在平等互惠及對等尊嚴原則下,進行健康有序之交流活動。教育部指出,曾提醒馬英九基金會,來台行程應秉持對等尊嚴原則,依規畫的行程表進行,不發表與活動無關的政治性言論與宣傳等,也提醒入校時應避免干擾學生正常上課,維持校園安寧。

7日,蕭旭岑再投書親藍媒體《中國時報》時指出,九天訪台行程所遇到的民眾反應,反映「真真正正的台灣民意」。他表示,從台北到台中,從埔里到桃園、新竹,都有民眾主動表示:「兩岸太久沒有交流了,你們邀請這個團來,真好!」

蕭旭岑認為此次陸生團訪台具有三大意義:在兩岸危局中扮演安定「圍阻體」、重新將交流帶回兩岸「主旋律」,以及透過「馬龍熱」創造兩岸新的「公約數」。他強調,台灣社會出現「馬龍熱」讓兩岸低迷關係重現火花,有助減緩兩岸民間升高的對立。

針對陸委會的可能處分,蕭旭岑警告這將造成「寒蟬效應」,讓其他民間團體更不敢邀請大陸團。他反駁以「統戰」定調陸生團的說法,認為「對一群20多歲的大陸年輕人如臨大敵,是完全不了解台灣人的想法」,並呼籲政府應展現自信,開放更多兩岸交流機會。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大陸方面對相關衝突的官方回應較為強硬。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2月6日答記者問時稱,「民進黨當局夥同島內特定媒體、網軍對大陸高校師生赴台訪問團成員祝賀『中國台北隊』進行網絡霸凌⋯⋯我們予以強烈譴責。」她稱:「中國台北隊」的用語「沒有任何問題」,還指民進黨政府「企圖製造綠色恐怖」。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