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包围立法院:太阳花十年后,运动的新时代、声音与面貌

“一场一场运动都是不断牺牲、堆叠起来的,我们现在也是踩著太阳花,不断往前进。”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大雨下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太阳花学运十周年 台湾 公民社会 政治 社会运动

21日上午9点,立法院准时开议,虽然在进场前,国民党与民进党的立法委员已先在议场门口发生口角冲突,但并不影响国民党与民众党联手通过国会改革法案的决心。

况且,这日的冲突程度远比17日第一次进行法条表决时来得低,更多的只是口号的叫阵与民进党立委三分钟独白式的发言——内容是对蓝白的严厉批判。在人数不比蓝白下,民进党也仅能寄托于拖延战术,通过不断提案清点人数、记名表决以及重付表决的方式,试图延缓法案三读通过的时间。

在议场内一次次的叫阵,与民进党一次次的遭到人数优势全面碾压后,在立法院旁的青岛东路上,公民团体已经架起舞台、搭设起遮雨棚。虽然是上班日的白天,但现场座位已经满座,没有座位的人潮则站在道路两旁,手持著“我藐视国会”、“没有讨论,不是民主”的标语,抗议蓝白两党“强行”通过法案。在反对者眼里,这般行径近似“黑箱”,让人联想起十年前的太阳花运动,也是因著“程序正义”的问题掀起滔天巨浪。

白天,除了公民团体以外,前来参与声援的民众多是请假前来。虽然天气闷热、气象预告即将下起大雨,但随著中午、下午、傍晚的过去,满地的声援者已坐满整条青岛东路。直到晚间,下班下课的人潮如海水般地涌入,几乎将青岛东路淹没,溢出的人潮只好流向中山南路、济南路,以及忠孝西路。

这晚,端传媒采访多位年轻的声援者,他们有的身著学校制服前来,有的刚补习下课。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遥远得只是课本上的一则历史事件。

十年之后,在同样的街头上,新时代的青年在更新颖的社群媒体上集结号召,这可能不会是另外一场太阳花运动,但也是十年后另一次的运动集结。这些青年是谁,他们为什么来到现场?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集会中穿著制服的高中生

傍晚,从学校下课的高中生前往立法院附近的集会,绿色、白色、黄色的制服挤进人潮,周围的大人纷纷让座、递上雨衣。Tsu 就读北一女末代人社班,她说虽然家人以今年7月的分科考试为由阻止她前往,但 Tsu 仍在雨中与同行的同学一起分发抗议贴纸,高三的她们同声强调:“我们已经成年了。”

Tsu 认为,这次集会的起因是蓝白两党仗著人数优势未落实程序正义。双手捧著放学路上买的热呼呼鸡蛋糕的她进一步说明,修正动议应限于对已公布提案的字句修改,不应夹带新的条文内容或对内容有大幅修订,否则这会为往后的黑箱作业开启先例,透过修正动议偷渡法案将成为常态。

刚满18岁不到一个月的 Tsu,对十年前的太阳花运动(318运动)没有印象,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时也仅国中年纪,这(今日)是她第一次参与大型抗争集会。

Tsu 自陈家中母亲不关心政治,父亲虽然支持民进党但不支持学生上街,对台湾本土历史的认识来自高二读的一本课外书。书中关于二二八、白色恐怖历史的知识让 Tsu 认知到台湾民主制度建立之不易,她认为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方式,并站出来反对任何威胁民主制度的政党与法案。

不过, Tsu 也认为自己是因为有身为北一女人社班成员的资源和探索空间,才比较有机会碰触到社会议题,拥有更多讨论政治的伙伴和识读资讯能力。事实上,她觉得无论是台湾本土历史,还是探索社会议题的空间,在课本上或是校园内都是远远不够的。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播放议场内的情况。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播放议场内的情况。摄:陈焯煇/端传媒

以往与网路上不同立场网友的沟通经验曾让 Tsu 蒙受许多恶意攻击,因此她曾以为高中生群体里头关注政治的人是少数。上周五(17日)、也是这次争议的国会改革法案表决当日,因民进党立委沈伯洋遭国民党立委从高台上拽下落地的影片引爆众怒,立法院前的临时陈抗 Tsu 也有前往声援。

这两次的集结让 Tsu 发现,关心政治和社会议题的高中同侪比想像中更多。其中,521集会的其中一个主办单位“救国高中生”总召目前仅高中一年级。

“救国高中生”是由全台各地高中生自发性组成的社群,根据他们在社群媒体上的声明,517立法院黑箱事件触发这群高中生迅速在网路上形成互助社群,当时有许多学生在 Threads 上表达不满,他们透过 Instagram 聊天室分工,并制作图文和撰写论述证明他们并非“被政党洗脑的小朋友”。

直到晚上9点、10点,青岛东路、中山南路、济南教会周遭仍水泄不通,看不到路只能跟著拥挤人潮缓步向前,往济南路的第四个舞台集结。这时南阳街的补习班纷纷到了下课时间,揹著书包的学生有些绕了些路,刻意经过集会现场再回家。

在济南路肥皂箱的对面,三名刚下课高中男生远远看著人群,似乎有些迟疑。其中一位穿著运动制服的高二学生 Jing 告诉记者,自己是因为补习班同学好奇现场状况才跟来看看。勿怪他只是好奇,十年前的太阳花运动时 Jing 才七岁,而五年前香港反修例运动最初爆发之时,他小学还没毕业。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但他与其他同侪不一样,“国中同学都在看卡通动漫的时候,我都在看新闻。”Jing 表示,当自己看到香港处境时,很担心中国所谓“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承诺被破坏。

Jing 认为虽然家里的政治倾向支持国民党,但仍让他保有去探索、接触各种不同社会议题的空间。高中分组之后他选择第一类组,希望未来朝政治领域发展,也在辩论社的活动之中,开始去了解民生议题,如能源、交通,乃至于废死。

采访到一半,手机显示来自“老妈”的来电,Jing 没有接。他继续说,自己的政治光谱其实偏蓝白(国民党与民众党),所以本来没有特别支持这场集会,但他认为即便立场相左,仍应该多交流、多沟通、去理解对方,所以主动来到立法院周围观察;此前,Jing也曾在社群媒体上阅读反对这次法案审查的论述,试图去了解矛盾与冲突发生的原因。尽管仍不愿表明是否有因此改变想法,他仍强调,我们要尊重彼此的意见,尤其在两岸议题议题上,台湾更要团结对外。

采访期间,舞台车上不时传来针对民众党立委黄国昌的怒吼。黄国昌曾是十年前太阳花运动的领袖人物,现在是这场集会主要的抗议对象。这位高中生对于台上对黄国昌的批判思考了几秒,表示自己知道十年前运动的诉求是“反服贸”、“反黑箱”,与不少人现在声称当时是“反黑箱不反服贸”有异,而立场摇摆确实会影响自己对政治人物的信任度,但他仍看好黄国昌的问政能力,“因为当立法委员最重要的不就是问政能力吗?”

最终,Jing 还是接起持续响起的手机:“我妈生气了,我得赶快回去。”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国民党立委举手表决。摄:张国耀/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国民党立委举手表决。摄:张国耀/端传媒

直到深夜近11点,坐在济南教会侧门花圃的谢泛哲低头在手机社群媒体聊天室上快速打字。今年16岁的他,穿著制服孤身一人来到现场,他说要不是得补习的关系,他还可以更早来的。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参与政治,不是嘴巴上说要打败国民党,让这些糟糕的民众党下去,”谢泛哲自承,结果参加后发现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以为只是上街喊喊口号。”

谢泛哲脸上架著近视眼镜,慷慨激昂地说即便身为学生,还是有许多可以参与的事。尽管学生常被归类为民进党的支持者,但他说这次的街头示威是为了“拯救国家”,而不是对任何政党输诚。他说,在听到学长在17日晚上就冲到立法院后,便下定决心来到现场,“我没有跟我的同学说要来,我怕他们担心我,也担心被老师阻止,我很害怕。”

不过,这样的热血青年,在班上则被认为是政治狂热者,他为自己辩护,“我不是狂热,我像范仲淹一样,很喜欢古文,现在很多高中生都说读古文无用,可是我觉得很有用,我知道这都是过程。”他说起自己读了文天祥遗书的心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我们读书就是为了要救国家!”

随著大批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入立法院周遭,警力的增援也特别让人有感。不过父母皆为军人的谢泛哲显得体贴,“我觉得不必要为难这些警察,也为了避免落人口实,应该尊从员警指示的比较好。”

谢泛哲对此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他对记者说,今天来这里的人都是来抗议不公不义的事,“但我们不该用不正义的行为对抗另一个不正义的行为,对吧?”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运动的新时代、声音与面貌

“我18岁才知道太阳花在干嘛,我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再发生在下一代身上。”20岁的世新学生 Ryan 今年20岁,结束国小社团舞蹈教学的他从南港赶到会场,于晚间11点半,站在济南路的公民肥皂箱中心发表短讲。

“身为舞蹈老师,我不希望学生只是看见立法委员打架、头破血流,觉得政治很无聊。我希望他们知道什么是民主,而不是现在这样,随便通过几条法案。”他毫无畏惧看向围观的几十张陌生面孔,“我希望站出来,除了让自己多一个经历,也想感谢在场所有人为台湾民主站出来。我想谢谢你们,谢谢!”

过去的 Ryan 并未特别关注社会议题,但这次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的过程让他感到荒谬,“像刚刚通过的第47条,我觉得非常严重危害到人民的隐私权、自主权。”对他来说,现在立院内蓝白的举动是在侵犯、践踏台湾民主。

他说的第47条,指的是21日晚间二读通过的《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第47条。二读通过的条文规定,调查委员会或调查专案小组为行使调查权,得要求政府机关、部队、法人、团体或社会上有关系人员于五日内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及档案。

Ryan 家中不太讨论政治。十年前太阳花运动当年,Ryan 的父母正在处理离婚手续,打官司的过程时常吵架,年仅十岁的他无暇顾及社会动向。十年过去,5月21日成为他更接近日常政治的重要时刻。Ryan 在主舞台边待了将近三个小时,听著各式口号与短讲,内心激动得想掉泪。在他眼中,有这么一群人,为了支持台湾的民主聚集在一起。

Ryan 说,身边同侪和街舞圈朋友几乎是“小草”(民众党支持者),或对政治冷感的人,来到现场发现好多年轻面孔,让他备感惊讶。“现在对有点改观了,觉得学生这一代是真的满有希望的。”他开玩笑地接续,“要自首一下,我曾经是支持柯文哲的。”

但他也说,就像舞蹈圈内会就彼此想法与舞技进行交流,会场中一群人一起针对一件事讨论,其实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Ryan 的女友不久前刚在主舞台做公民短讲。他说,会接触政治、变得喜欢讨论社会议题,也是因为女友的缘故。Ryan发现政治与社会密不可分,他觉得这也是他先前一直忽略的。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民进党立委在桥上向民众挥手。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民进党立委在桥上向民众挥手。摄:陈焯煇/端传媒

在济南路公民肥皂箱最外围,王非坐在分隔岛上,看著马路上或流动、或停驻的人群。9点多结束家教的她来到这里,从青岛东路附近的天桥绕了一圈,边分送水果给在场认识的朋友。

“我现在状态不太好,来到这里还是还是满冲击的。”22岁的王非,说自己没料到过了十年后,竟然还有这种事情会发生。大四的她有参与此次的台大组织连署,过往接触组织与运动的经验,也让她大概知道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我知道人群的重要性,我也相信会有很多人站出来。”

十年前,还是国一生的王非看著电视画面上每天计算著占领天数,“就像在写天气预报,在写国庆倒数一样。镜头对著立院主席台,我就记得这样。”王非认为当时的自己在同年龄层中,算是蛮了解整场运动的状况。看著与十年前类似的行动模式和象征延续,她说,“我满不想要这次的运动是一个复制,或者象征被移用。”然而从运动策略的角度,她认为没有不恰当。

“就是大家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和恐惧,为什么事情会一再重复?其实人也不免俗的复制了。”王非觉得这次的行动与太阳花脱不了关系、也不需要脱掉关系,如此才会让大家记得民主是一直延续而来,没有一场运动能够独立出来。

“一场一场运动都是不断牺牲、堆叠起来的,我们现在也是踩著太阳花,不断往前进。”太阳花十周年晚会那天,她看得出来有一些人,从十年前一直在意到至今。

王非在现场察觉到了各种声音。“有贩卖衣服的声音、在吹奏乐器的声音、喊著 free HongKong 的声音、反对立法的声音⋯⋯”她一一细数,“不会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民主的声音。”除了听见,她也感受到许多关心,“走到这里之后,大家突然都变得很亲密了。会关心彼此的在街头的身体、心理状况,也会说我们不要一个父权的社会运动,我觉得这都是每场运动堆叠起来的改变。”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民进党立委在布满太阳花的台上发言。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民进党立委在布满太阳花的台上发言。摄:陈焯煇/端传媒

此次事件引爆之前,王非就有在关注国会改革的进程,她说,这次的藐视国会法案,唤起更多人走上街头。她感慨,太阳花十周年的纪念晚会距今不过两个月,这也再次提醒人们事情变化能如此迅速,“我们是公民,随时监看政府的作为,随时看著那些民意代表在干嘛,本来就是我们的职责。”

年初总统大选落幕那晚,看著民众党成为国会第三大党,即使没有好感,王非仍对民这个新兴势力抱有期待。“就算我讨厌柯文哲和黄国昌,既然台湾人民选出了这八席,我也相信那是‘我们’这个共同体的一部分,不应该被排除在外,或说‘小草’就是怎样。”王非曾经有过期待民众党或许真能实践理念,在国会成为关键少数。然而事情走向却让她气愤,“我真的非常、非常失望,没有想到他们完全跟国民党站在一起。”

王非说,即使这日人潮散去,也绝不代表争议就此结束。但若运动者真如太阳花运动时冲进议场,也是她很不乐见的状况,“我看过很多有关太阳花的纪录片,我知道冲进立法院后,运动者的身心状态都不是好的。”王非觉得,大家可以用其他方式持续施压,像是人手一只的手机,画质也更清晰,“我们可以记录,做更多、更多事情。”

随著立法院的议程即将宣告散会,群众陆续往忠孝西路善捷运导寺站一带移动,就读花莲东华大学历史系一年级的林方如和邱可欣亦在其中。这是19岁的她们第一次“在场”。

对于十年前才9岁的她们,太阳花学运、反服贸都只是课本教材。

没印象、在课本读过,但读完就是读完,不再去了解,或许是这一代青年认识太阳花运动的缩影。也因此,她们更没想到自己会出现在这。一切的起心动念是晨间雾峰林家血泪史的演讲,在那场演讲上,教授问起学生有没有想去现场看看,就此让她们决定“冲一波”,买车票、订饭店,来台北。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示威者在大雨下集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示威者在大雨下集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我最害怕的事情是台湾变得跟中国一样,”前两天国会议案吵得沸沸扬扬之时,她在 Instagram 上看到影片,内容是3月19日香港议员举手表决通过《基本法》第23条二读,那一幕,她是真真正正地看进眼里。

“一开始会对政治不关心,但(危机)真的要发生的时候,一定还是会很心急。”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还是国三生的她们透过电视新闻转播了解现场、持续关注社群媒体的消息,这场运动让他们留下“实在太荒谬”的印象。

冲一波来台北后,站在立法院外的街头上,她们感受到群众齐发声的口号,声势回荡在笼罩在夜色的台北。一位说,林芳如说,“黄国昌下台”的口号,让她非常有感。

不远的肥皂箱上,一名参与者站上台上宣讲,一旁有近二十位的民众围起圈来,整齐地喊著“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就像背景音一般。

“还有、还有,王世坚,他很可爱,他出来比两次爱心。”邱可欣兴奋地补充。

来自泛蓝家庭的邱可欣说,父母不会想跟她讨论政治,“我们平常不会聊到这个,以后我也不会想去跟他们讨论,各看各的吧,不会想要坐在沙发跟他们吵架,争他的立场、我的立场。”

她说,即便是转到新闻台,自己也会装没事低头滑手机,或是远离电视。对父母政治立场的印象感到模模糊糊的她,只记得父亲在2024年总统票投给柯文哲,再前一次投给韩国瑜,“应该算是满蓝的吧。”林方如则说,父母是“蓝绿都一样烂”的选民,所以将选票投给民众党。

邱可欣盯著一名站在她眼前的参与者,她举著“我是追星人,我也是台湾人”的手写板,邱可欣看了许久,她也追星、但也追求民主,困惑地对记者问:“为什么这也是个标语”。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十年后的立院集结

23岁的台大生林泊玮在立法院周边已经待了11个小时。

林泊玮过往实习的 NGO 组织是这次行动的主办单位,他中午就来到现场帮忙。他说,午间聚集的人虽然不少,但空间还算松散、舒适,“白天出现较多是 NGO 工作者,或很有热忱的人,真的就是请假来到这边。”他完全没料到天色暗下,人数反急遽上升,挤得会场水泄不通。

“我自己在大学运作异议性社团,常常觉得大家都不再关心议题了,结果一个事件就这样爆发,然后发现台湾社会其实还是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出这么多人。”对林泊玮而言,太阳花运动内容涉及国际贸易法的架构,是他更感兴趣的议题。林泊玮认为国会改革较不亲民,此次运动也是极短时间内冲出来的,相比太阳花运动的酝酿与累积,量能差距非常大。

下午被推上台发表短讲时,林泊玮念了与台大学生组织一起发表的声明,他的神情看不出一丝疲惫,满是振奋。过去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表演说的他,很满意自己的表现,他说刚台上所讲的内容,都是本来就非常关注的事情,“我真的很开心能讲出来,让大家知道学生团体也在意这个议题。”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唐佐欣/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唐佐欣/端传媒

林泊玮乐观地认为,即便很难阻止态势发展,公民集结本身就是力量的展现。他观察到,21日的集结与17日存在极大不同,“前次的行动战场是由民进党立委宣布,比较多的个人是从网路上,自发性听从民进党委员指示,今天则是由各公民团体集合成指挥团队。”在林泊玮看来,如此走向才是比较正确的。他说,运动不是为了单一民进党的利益,或以支持民进党为理念,“这次行动,更多团体从议题的不同面向去做讨论,这是运动者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即使历经17与21日两晚的号召行动,但林泊玮认为,运动还在初期,头几天抗争仍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除了避免让议题或行动沦为特定政党的提款机,他强调:“我更希望大家更意识到,抗争者彼此间就可能造成伤害,包括过度的阳刚气质、不够互相体谅彼此等等。”

在傍晚大雨滂沱时,林泊玮因工作穿梭现场。看见参与的民众被淋湿却不愿离去,惊讶又感动。

“就算大家怀抱不同的目的,我也觉得没关系。”他说,这个时代,如何让站出来的行动者共同营造更友善、更具包容性的抗争社群网络更为重要。“我喜欢多元异质的抗争环境,让更多不同特质的人愿意上街头。甚至以后可以是更软性的、不是抗争的形式,我觉得这就非常好了。”

Tsu、 Jing、谢泛哲、Ryan、王非、林方如、邱可欣为化名。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一名民众在路上看手机。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一名民众在路上看手机。摄:陈焯煇/端传媒

读者评论 5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不久前才提到「…一個與當權者同行的群眾運動…」,這幾天賴清德提到,在釋憲結果有爭議時「青鳥飛出來」,頗有仿效川普國會山莊事件的「號召」作為…
    繼續看下去,他會怎麼演這齣「用民主反民主」的戲。

  2. @weber 民主抗爭不淪為當權者打手的基本原則就是:「是否與當權者站在對立面」。這很重要,值得說上三十次…
    在不同的討論裡,表達始終一致的個人意見,讓不同參與的人都能知道在下的意見,誰曰不宜?一則貼文,就能被閣下冠上「洗版」云云,閣下操弄文字的抹黑,才是不折不扣的惡意。

  3. @weber. “請問是因為2006—16這十年的跨距不值一提嗎?
    你連八年前的國民黨都不願意了解,卻拿十八年前的國民黨來分析批判民主進步黨?”笑死,可是你给我的三个关键词,两个都在16年前。如果你认为只有最后一个是relevant的,那你直接用那最后一个举例就行。我用了你的例子来说明你的论证有问题,你倒好,倒打一钯说我的例子太久远不相关。民进党小将果然够霸道。何况我在发第一条评论的时候认为“组织街头运动能力强”这完全是无关价值取向的事实判断,这么快就给我带上批判民进党的帽子,寻找敌人的敏感意识可真是比肩中共。

  4. 同樣貼文在不同文章張貼,@cjlan在惡意洗版嗎?

  5. 與權力結合的群眾運動也配稱民主?!
    掌握執政權力者還在搞群眾運動的,擺明了就是反民主的政治操作。
    要判斷一個群眾運動是否符合爭民主自由的最簡單條件,就是它是否與執政者對立。台灣紅衫軍是、大陸六四是、香港雨傘運動是、法國黃背心是…而紅衛兵不是、美國國會山莊運動不是…
    這次就算再多的群眾聚集,也絕不會是民主運動,它就是向執政權力靠攏的政治操作。賴清德倒也老實,用感謝的方式,明示了掌權者在背後的操控。他以掌權者的身分不避嫌的鼓勵著:「謝謝」。
    繼續看吧,一個掌權者會如何感謝支持他的群眾運動…

  6. @EricChan :
    端之前(2016.12.02)的報導有提到: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1202-opinion-lgbt/
    『上周六聯合新聞網報導,民進黨立委柯建銘表態支持同性婚姻「立專法」;報導中甚至引述柯建銘指出,相較於直接修改民法而言,民進黨目前更傾向於立專法。消息傳開後,引發支持婚姻平權者的嘩然,並出現了「立專法即是歧視同性戀」的說法。』
    早在大法官釋憲的前一年,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就已經給同婚『專法』開綠燈了。
    這一點從今天來看,應該如何解讀?
    順便提示一個在綠營支持者中流傳的名詞:
    『沙包黨』

  7. @weber 再說了,當年同婚專法投票有13名綠營立委或跑票或技術性缺席。也有7名藍委頂住黨內和選民的壓力投下同意票。哪有說藍營就一定是遵循黨意,綠營就為了理想價值信念就不顧一切的這種刻板印象。

  8. @weber 同婚立法時,民進黨是要「逆民意而動」,立法過程需要平衡民意的反彈和政治的理想,自然要謹慎再謹慎,考慮反同方的觀點。但這次國會修法跟單年通過反滲透法一樣是順民意而動,應該用這兩者做比較才合適。

  9. EricChan :
    《最後兩個月: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 倒數計時》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324-taiwan-lgbt-marriage/invite_token/hTtJYGxwUR
    『反同團體隨後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合併舉行的公投中,提出三項反同公投…「民法婚姻限定一男一女…「國中小不應實施同志教育」、「以專法保障同性伴侶而不修改民法定義的婚姻形式」等公投案,先後都獲得超過六百萬的同意票數。』
    反同公投之所以不能從字面上解讀,是因此為國民黨針對2018年地方選舉的操作策略。受限不可提出違反釋憲結果的公投提案,故包裝為『限男女』、『提專法』以透過中選會審查,其後以特定媒體宣傳為『反同婚公投』,並據此攻擊民進黨政府的同婚政策。
    也因此日後反同陣營『強力批判,稱政院版草案將同性伴侶在結婚的規定上,準用「民法」第4編親屬第2章婚姻規定的作法,明顯違背愛家公投去年底通過的700萬民意,』
    即便有著『700萬反同婚民意』,在修法工作上,民進黨政府為最大化保障同婚權益,『法案實質內容採「準用民法」而非「適用民法」,意即在性質不相牴觸的範圍內,同性婚姻將採用民法的相關規定。』
    名稱《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也是府院間反覆推敲,力求中性的結果。
    而立法當時為周全之共同領養、跨國婚姻等較具議題,日前也已透過修法加以補強。
    與之相對,『在反同團體挾帶公投700萬民意強力遊說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沈智慧兩人領銜共同提案,在三月初提出由國民黨立委黃昭順等19位跨黨派立委共同連署的反同專法草案』。
    有讀過這篇文章的人,就會知道立法條文與過程有多麼重要、必須要多麼嚴謹。
    多數民意不是沒收人權的藉口,更不是浮濫立法的理由。
    而民進黨為了同婚修法做了這麼多…我無話可說,多說何益?

  10. @weber 你首先說一下我對與2018年同婚公投案的理解有什麼問題吧?🙄

  11. @EricChan 你要不要先把端傳媒裡關於同婚修法的歷史報導先翻出來看一下? 昨天有人留言問我同婚修法跟蔡政府何干,就已經讓我毀三觀了。

  12. @weber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4成4民眾滿意蔡政府執政8年來的整體表現,不過,高達6成7的民眾表示贊成「藐視國會罪」的立法。」
    我還提了這段民調呢,要不要回應一下😅。還民調耗時長?要不要看看昨天台灣民意基金會做的民調:
    「台灣民意基金會指出,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五成八大體上贊成「公務員藐視國會罪」立法,二成九不贊成。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在野黨極力推動的「公務員藐視國會罪」已贏得社會強烈共鳴。從另一個角度看,「公務員藐視國會罪」立法,民進黨不但國會表決輸,也輸掉民意的戰場。」

  13. @weber 你可以不要在篡改歷史好嗎?😅 2018年的公投結果是反對以修改民法將同婚合法化,但是通過了以另立專法的方式施行。後續的立法動作也是依照公投的結果另立專法。扭曲歷史給民進黨臉上貼金,也是有夠不要臉的。

  14. @EricChan QuickseeK的問題在於,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曾說過:『要把選前一個月的民調都記錄下來,選後拿出來公布,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為什麼要跟沒穿褲子的走在一起?
    用民調數據來支持這個議題的問題在於,正規民調耗時長,無法及時反應輿情;被白藍用來替當下支持度背書的TPOC,其內容非常微妙:
    https://www.tpoc.com.tw/article/1196
    所謂『高達6成7的民眾表示贊成「藐視國會罪」的立法』,反映的是當下人民,對「藐視國會罪」制訂的支持,並不意味著對具體內容的同意。如果中國國民黨直到投票當天晚上九點才公開具體法條內容給媒體,那如何用過往的民調來背書人民的支持與否?
    最大的問題是,不論法案受人民支持與否,都不構成國會訂立劣質法案的理由。
    同性婚姻不論有無立法皆受憲法保障,民進黨有因此輕忽嗎?
    公投結果台灣有超過七成的選民反對入民法,更有許多人據此反對同婚,民進黨有因此剝奪削弱同婚的權利嗎?
    沒有。
    更進一步的,民進黨在2023年5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修正案,同性婚姻的伴侶正式可以共同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子。
    而在今天,佔國會多數的國民黨,連提出一個不會讓法學專家搖頭的法案都做不到。

  15. @lckk :  不論是民進黨、民眾黨時代力量等其他小黨、甚至是公民團體,都有能力在台灣舉辦街頭運動來推行政策。
    例如2013年的洪仲丘事件,公民團體便號招超過十萬人以上參與,並順利完成活動。
    問題不在於哪個政黨、團體的能力好,而是國民黨在這方面,不論政黨或支持者的能力特別糟糕。
    2016年蔡政府新上任,積極推動軍公教年金改革,被群眾運動壓著打、淪落為在野黨的中國國民黨抓到機會,號招支持者上街。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F%8D%E5%B9%B4%E9%87%91%E6%94%B9%E9%9D%A9%E8%A1%8C%E5%8B%95
    然而如同政治名嘴人渣文本日前在節目上所說的:
    『辦活動沒這麼簡單;把人帶出來,你要有能力把人帶回去。』
    國民黨不止沒有能力把人帶回去,人還死掉了。
    『2018年2月,八百壯士參與者繆德生在陳抗過程中不慎自高處摔落而逝世』
    而這些抗爭者上了街頭後,便用他們想像的方式進行群眾運動:
    『國會議員及助理、監察委員、一些縣市首長和傳媒記者也被激進份子攻擊』(2017.4.7)
    『一些人攻擊記者和警方⋯⋯部分抗議人士進入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醫院休息⋯⋯在大廳大喊「造反有理,警察打人!」。少數抗議群眾甚至表示要將警察綁在宣傳車上,為他人制止⋯⋯過程中至少有12名傳媒記者被波及』(2018.4.25)
    相較於一般人民在西元2013年已經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街頭運動,並有自覺地維持和平、秩序;中國國民黨支持者在其後表現出其特有的瘋狂、暴力與無序。
    2017年,台北舉辦國際活動——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原本應該有141國家的代表隊入場,結果遭到反年改團體成員抗議,僅有13團的選手由掌旗手引領入場,C字頭以後的國家一度只有掌旗手代表繞場。』
    『中央安全指揮中心發表聲明,表示世大運會開幕儀程中,因「反年金改革」團體於會場周邊以高音汽笛、丟擲煙霧彈及推擠等違法、脫序行為進行滋擾,雖然警局強力排除,逮捕現行犯,仍造成部分國家代表團未能按照原訂流程入場。』
    這些抗爭者,不止干擾國際賽事活動,更威脅來台的外國運動人員。
    為何中國國民黨無法舉辦大規模抗爭活動來爭取支持?為何其支持者上街頭後表現出瘋狂的攻擊行為?
    中國端友能否回達這個問題?或著是可以先想想,『無大頭』、『百萬人』這件事,實際上有多難。

  16. 不了解不要緊,這個世上有維基😍

  17. @lckk : 進一步回覆之前,我想問:都已經給你關鍵字了,得到的回應卻是『另外兩個不了解』;請問是因為2006—16這十年的跨距不值一提嗎?
    你連八年前的國民黨都不願意了解,卻拿十八年前的國民黨來分析批判民主進步黨?

  18. @weber,另外两个不了解,但是百万红衫军倒扁领导发起人不是前 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吗。虽然参与的大部分是泛蓝民众,但是上街反对一个贪腐的民进党总统居然需要一个前绿营领导,绿头蓝身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正是证明了民进党在组织街头运动方面的优势。然后你也不用次次评论都强调“中国国民党”,正常人也不会每次提到民进党都用全称“民主进步党”吧

  19. 我真的對台灣政治嚴肅不起來,一個法案的通過與否是靠政客親自打擂搶主席臺阻止對方發言,就這樣的體系不請個摔跤手都顯得不合理。
    發言台後面還要舉牌喊口號,而且還都是直接人身攻擊,怪不得群衆參與度那麽高,這也太有娛樂性了。
    説到底這個可以跳流程,臨時更改投票方式,法案討論前臨時更改的系統,你要對方不按人數優勢作弊也太難了吧。

  20. @lckk : >>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感觉好像每次诉诸大规模街头运动的都是民进党。
    為什麼呢? 因為這很明顯是錯覺,是對民進黨的普遍偏見。
    中國國民黨光是大規模街頭運動,至少就有2004凱道抗爭、2006百萬紅衫軍倒扁、2016軍公教反年改。
    而近年的716、反紅媒、318太陽花則多跟民眾黨—時代力量—的黃國昌有關,但通常牽涉到很多公民組織。
    《凱達格蘭大道大型集會遊行列表》
    https://zh.m.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7%B1%E9%81%94%E6%A0%BC%E8%98%AD%E5%A4%A7%E9%81%93%E5%A4%A7%E5%9E%8B%E9%9B%86%E6%9C%83%E9%81%8A%E8%A1%8C%E5%88%97%E8%A1%A8&wprov=rarw1
    光是在凱道上每年舉辦遊行的團體就如此之多,何來『每次诉诸大规模街头运动的都是民进党』這種說法?

  21. 民主與自由的空氣,就是青年人還有敢去揮舞自由旗幟的空間,草帽小子們,去吧,one piece就在哪裡!

  22. @anonymous3 :我正好有想到以這個角度來提起釋憲的風險。
    不過我想先跟你確認一下,你是『看到』了什麼,才啟發你寫出這篇留言嗎?
    因為我注意到至少這幾個月,有很多(海外)反共中國人寫出類似內容的文章,基本核心是要求民進黨政府落實憲法一中。

  23. 真的有人喜欢中华民国宪法吗。它之所以现在被称作中华民国“宪法”,不是因为它有多庄严,多伟大,惟一的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它被更改。
    不客气的说中华民国宪法本身就是中共意志的体现,为宪法辩护的就是中共同路人。
    我不屑任何政党用违宪来为自己的主张辩护,因为声称违宪的背后是价值的缺失—-说不出自己的正当性在哪里,就哪一部本身就正当性存疑的宪法来为自己背书。
    差不多得了,输了就认,做得好下次赢回来,输打赢要回让自己输得更多。

  24. 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感觉好像每次诉诸大规模街头运动的都是民进党。到底是作为国会多数的国民党太霸道,还是民进党搞运动出家,擅长在程序内得不到想要东西时候就诉诸街头政治的优良战斗传统?

  25. @firework 恕我先將您看法用GPT整理一下——
    『我個人一眼看過法案最感困惑的點是:
    1. 創造了總統到立法院接受即問即答的憲法所未規定之義務。
    2. 蔑視國會罪的構成要件不清楚。
    3. 官員的真實陳述義務從何而來很可疑。』
    我先做簡單回覆:跟我目前在政論節目上聽到的分析相去不遠,也就是立法品質很糟糕。
    所以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今天要忍受這種東西通過,然後再去期待——
    用無法跟民意妥協的釋憲去妥協民意,
    用製造衝突的罷免來讓政客負起政治責任,
    用導致內戰的群眾運動來讓立法院——
    我也不知道他們能作什麼,不論出來的人有多少,不論群眾組成是否有藍白綠,
    立法院多數永遠都有所謂『60%』的民意支持,而這些『民意』為粗製濫造的法條背書、連讓其哪怕只是正常一點的意願都沒有。
    難道這『60%』就沒有想要抱怨嗎?

  26. @Weber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4成4民眾滿意蔡政府執政8年來的整體表現,不過,高達6成7的民眾表示贊成「藐視國會罪」的立法。
    至於你想拿總統大選時的民調數據反對quickseek的數據。那我還能說藍白在大選中的得票相加超過民進黨,代表大多數民意呢。當然,民進黨可以質疑支持國會改革的民調都是藍營做的,有機構效應。可是有趣的是綠營現在還沒有能拿出手的民調🙄

  27. @Weber
    我個人一眼看過法案最感困惑的點是創造了總統到立法院接受即問即答的憲法所未規定之義務與蔑視國會罪的構成要件不清楚及官員的真實陳述義務從何而來很可疑
    但請容許我沒有餘力進行更進一步的釋義學探討,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法學者之論述可以找到並且講得一定比我想出來得更好,不過我可以轉貼我朋友的文章(順便推廣,這篇觸及很低):https://www.facebook.com/YJAT2017/posts/pfbid0ZsxC6XYkCkT4mRAt1C4rdApsY8RAdad115mwDoaEc8YFSCdJ8p6swMvzMqUSNrqCl
    一般來說,相比於隸屬特定政黨的代議士,法官比較會被認為是中立、獨立跟專業的。
    當然還是會有人質疑大法官的公信力,但至少跟政黨色彩鮮明者相比大法官還是比較有機會使立場不同者接受吧
    詹森林法官講到的問題其實也是憲法學的經典題目了,即司法的抗多數困境問題:為何不具民意基礎的法官可以否決有民意正當性的立法者之決斷?
    或是說,法官可不可以在高度價值爭議時介入立法者的形成空間代替立法者進行判斷。
    但死刑跟今日的憲法爭議不一樣。死刑可能真是原本憲法沒有規定而法院若介入就是實質上在做政治決定的問題。但今天國會法案的違憲爭議是純粹的釋義學,這邊並沒有法官可否越俎代庖做價值判斷的問題啊。
    再說,縱使今天真有價值判斷的問題,以當今的憲政實務來看,主張司法積極主義的許宗力院長為首的大法官們大概不會怯於作出政治決斷吧。

  28. 針對以下關於媒體敘述影響觀眾認知的討論,提供廢死一案中大法官發言逐字稿(借助GPT):
    『還有,難道我們大法官不可以在或許當時跟民意有衝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情況之下,做出大法官或憲法法庭認為可以對民眾闡釋憲法價值,或者是對一般的大眾來做憲法教育的解釋或裁判嗎?一定只要跟民意有關,就絕對要和民意來妥協,或者是用比較溫柔一點的用語,依循民意而捨棄大法官自己所認為的憲法價值。』
    對造1:
    《民意炸裂!多數人反廢死 大法官質問法務部:一定要妥協嗎?》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423005693-260407
    『…對於法務部提出多數民眾反對廢死,大法官詹森林則對此疑問,「只要跟民意有關,就絕對要和民意妥協?」引發討論。』
    『…來舉例指出,現在法務部表示多數民意反對廢死,「只要跟民意有關,就絕對要和民意妥協?或要依循民意,而捨棄大法官自己所認為的憲法價值?」』
    對照2(端):《生死之辯:台灣首次對死刑的憲法審 查言詞辯論實錄》
    『…但難道大法官不能在跟民意有衝突之下,對民眾闡釋憲法價值或憲法教育嗎?「難道一定得和民意妥協、依循民意,反而捨棄大法官認為的憲法價值?」』

  29. @EricChan 能請您提供民調資料嗎? 我這邊看到的是跟QuickseeK的,裡面寫:
    『總統最新民調:「賴蕭配」支持度以33.7%維持領先,「柯盈配」支持度超車「侯康配」』
    柯的支持度比侯還高,我是覺得有點離譜啦…

  30. @firework 原來如此,是我失禮了,我必須向您道歉。
    確實,人民怎麼想才是最重要的。
    就這篇報導:
    『民意炸裂!多數人反廢死 大法官質問法務部:一定要妥協嗎?』
    『…現在法務部表示多數民意反對廢死,「只要跟民意有關,就絕對要和民意妥協?或要依循民意,而捨棄大法官自己所認為的憲法價值?」』
    「只要跟民意有關,就絕對要和民意妥協?」,這個新聞出來之後,網路上很多人以此攻擊這是大法官的傲慢。
    但如果是從端傳媒的報導來看,大法官的姿態是循循善誘的:
    『…但難道大法官不能在跟民意有衝突之下,對民眾闡釋憲法價值或憲法教育嗎?「難道一定得和民意妥協、依循民意,反而捨棄大法官認為的憲法價值?」…』
    廢死爭議稱不上是有很大的政治利益,但就已經可以透過媒體有很大的操作。就我來看,廢死一案就有媒體開始企圖貶低大法官,而如今國民黨更是直接質疑其不可信任。
    死刑存廢與否是千古難題,不得不透過釋憲來解決爭議。
    而未來還有很多法案要審,需不需要再釋憲?
    @firework,既然你是法學專業,那請問就您觀察,此次議案合憲與否? 畢竟若違憲明顯,就是徒生事端了。

  31. @weber 最現實的問題是,藍白搬出的民調都顯示他們的行動有相當民意支持(不管藍營綠各自如何詮釋)但是綠營現在都沒能搬出民調作為行動背書😯。

  32. @Weber
    國民黨怎麼講不重要,那是他們基於自己立場政治修辭與話術,人民怎麼想才重要。
    對於威瑪德國的理解我閱讀的是相關法學作品居多,而且同一段歷史基於切入角度、選擇之史料與詮釋方式不同的確可能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就此而言你若能提供史家出發的觀點我會非常感激
    但一般來說我不會稱之為這是「修理」就是了,我以爲這裡這在進行的是基於相互提出理由說服的論辯形式
    你可能誤會了什麼,我並不想羞辱或打敗任何人,只是想跟同樣憂心於(儘管理由不同)當前政治境況的公民們交換意見

  33. @Weber 總是在忽視一點。那就是藍白兩黨的國會改革都有自己的支持者(這一點可從藍白在大選的得票可見)。遇到這種民意vs憲法框架的狀況不正正是需要大法官釋憲的場景嗎?🙄 怎麼可能反倒「影響國家威信呢」
    反過來說,同婚釋憲的時候,怎麼又不說「影響國家威信」呢?🙄 無非是民意向背而已。

  34. @firework 說:『釋憲為什麼會傷害國家威信個推論實在有點讓人難以理解』
    中國國民黨:『…大法官都是民進黨提名,大法官會如何解讀法條,全民都在看,如果大法官誤導大家,國民黨絕對會有「動作」。』
    @firework,為什麼你會覺得「難以理解」?

  35. @firework 威瑪共和後期啊! 這是個好題目呢,雖然非歷史本科專業,但我對這個題目非常感興趣呢! 光是《從俾斯麥到希特勒》我就反覆翻過好幾次了。
    如果你不怕被我羞辱的話,我現在就能從書架上翻出那個時代的人的原話來~修~理~你~喔~

  36. 樓下,『針對民進黨打算就藍、白兩黨推動的「國會改革法案」提出釋憲,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昨稱在大法官宣布合憲之前,賴清德總統應該不會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國民黨智庫執行長柯志恩今日受訪回應,如果賴清德不想來立法院,或根本從頭到尾就沒有誠意來,就直接說一聲,不要拿這件事(釋憲)當藉口!』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681881
    總統合乎程序,等釋憲確認合憲後方入立院,卻在現時就被在野黨質疑。
    『程序』作為文字可以很單純,但中國國民黨已經用行動表明會做得很難看。
    『柯志恩也警告稱,大法官都是民進黨提名,大法官會如何解讀法條,全民都在看,如果大法官誤導大家,國民黨絕對會有「動作」。』
    哇,還沒釋憲就在質疑大法官了呢。

  37. 當然啦,純粹想支持自己支持的黨而跑去立法院外加油也不是不被允許的行為啦。不過也別把自己叫做公民運動了,應該稱之為追星或是「守護黨行動」比較貼切。
    另外一種理解,就是覺得藍白就是串通中共在協助敵人,推動法案的目的是要破壞我們的國家,因此我們挺身出來要守護台灣。那其實邏輯上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到這裡也跟公民運動或守護憲政秩序沒關係了,這是純粹的「內戰」,是邪惡的敵國與滲透進來的間諜跟善良的人民之間的戰爭

  38. @Weber
    釋憲為什麼會傷害國家威信個推論實在有點讓人難以理解,立法、司法、行政都是國家的一環,如果司法得以競競業業的忠誠於憲政秩序駁回立院的立法,在我看來這正是國家憲政體制運作良好的展現,這才是國家的權威正當性之所在
    >>面對警察質疑警察只回你去自行尋求救濟。我是更看不出來這問題在哪裡了,這不就是法治國家正常的程序流程而已嗎
    如果相信民主體制,相信我們當下的憲政制度
    何必出來「守護」憲政民主?民主體制會自己守護自己。憲法沒有那麼容易被破壞,要是隨便一個奇怪的立法都叫做「毀憲亂政」那憲法早就死了無數次了
    我們不能總是輕率地訴諸直接民意,訴諸非常規的管道來解決議會效能不彰所造成的危機。威瑪後期就是這樣,議會混亂失去功能,導致人民寄託於總統作為全民民意之代表,繞過常規的民主機制直接以「憲法的守護者」身份來介入,後來發生什麼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39. 樓下此言差矣。
    用體制機制補救制衡,同藍營立委所說面臨濫權則行政救濟交法官裁奪,或平民百姓面臨不當罰單則訴求救濟。非不可行,然不只事倍功半,更是公信大減。
    請問,如果一個人面臨警察不當開立罰單,直接質疑卻是要求自行尋求救濟補救;請問人民對於警察的權力與專業,是否還會信服?
    釋憲更是如此,動輒得咎,便是傷害國家威信。更別說現今早有藍營在試圖操作消息,指總統釋憲合憲不去立院之舉,是藐視立法權。
    請問如此『補救』措施,能隨意當作是立院諸公兒戲之後的防線嗎?

  40. 對於立院濫權,體制內本來就還留有制衡的手段。覆議、憲法解釋都還沒用上,今日不若太陽花學運當時是行政立法都被同一邊把持。在這種前提下,實在是無法理解此次運動的正當性及目的何在。怕不是對我國憲政體制毫無信心或根本不信民主制度吧

  41. 當今國會最大黨之總召為傅崐萁,縱橫政壇已久。其人如何,行事如何,台灣畢竟不是像香港那樣媒體新聞皆盡噤聲,花點功夫查查總是能摸清楚的。
    有些端友在此也可說是有一定份量,多加留神,免得於德有損。

  42. 作為香港人,由事實中看到台灣的民進黨無恥程度可比中國共慘黨。唯一要佩服的是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法…地方的人民自願受剝削還可以歌高誦德,利害!由似可見民主投票只是其中一種政權產生和交接的可能性,和那個政權是否「正確」沒太大關連;自由商業市場也沒有人強調消費,很多人也很樂意花大錢買沒用、甚至與有害健康的「保健品」…但相比獨裁政府的無得選擇,民選出來的苦果可以給人民沒有藉口推卸責任…所以如果生活有什麼不滿都是自找的;把握下次機會再選擇過(前提是大多數人能夠變得更有智慧…)

  43. 看到所謂高中生對政治的關心
    讓人笑了

  44. 看到很多中學高中生關心政治,對抖音小紅書的焦慮小了一點

  45. 先簡單提醒一句會看到這裡的端友:
    這次法案很多藍營立委都用『人民監督』、『政治責任』來為擴權之後不會濫權做擔保。
    那請問如果真的修法後藍營真的因為『人民監督』而負起『政治責任』,進而失去國會多數。
    全面再次執政的綠營再配『濫權國會』,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怪物?
    要修正權力浮濫,也是要立法院的當權者來修。人民交出去的權力,有這麼容易收回來嗎?

  46. 民主民主,就是民進黨做主

  47. 「乃哥是不是輸不起啊?」

  48. >>他仍看好黃國昌的問政能力,「因為當立法委員最重要的不就是問政能力嗎?」
    這部分是我所懷疑的,『問政』一詞應指的就是質詢官員的部分。但『立法』委員的訂定法條的能力與法律素養難道不也是最重要的嗎?
    黃做為咆哮哥,許多人應該會期待他質詢攻擊的火力,而也期待透過國會擴權來加大炮火。但是黃是法學出身,曾任中研院法學研究員,更是長期以來鼓吹推動國會改革議題。
    問題是,何以這次推出立法的改革法案會如此荒腔走板? 反質詢定義不明確、調查濫權反要人民走行政救濟,甚至有可能違憲導致白忙一場。
    法學專業、長期耕耘議題,更是許多小白的政治啟蒙導師,何以在立法委員的『立法』工作上如此荒唐淪落?
    若看過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律師的著作《拱心石下》,就會知道法律立法不論內容、用詞都需嚴謹非常,尤其不可因民意躁動而恣意立法,否則有朝一日將遭反噬。
    台灣國會,三教九流、龍蛇雜處,很多立委甚至專業是選民服務;黃國昌作為法學專業、研究專精,所交付出來獻給國家與人民的法學功課,結果卻是如此。

  49. 立院濫權法案,違憲亂政的法條內容以及程序正義。這種高中公民課就上過的事情,還有人挺得下去,你的公民老師黃國昌還情有可原。不是的話,連當個台灣人的資格都沒有! #沒有討論沒有民主

  50. 我会很期待端能够有一篇关于此次改革源流的追溯,以及投票程序是否符合现行规则的分析。

  51. 很棒的觀察與訪問。
    有些人只是太害怕理解未知與相左的立場。
    也許在他眼中諸如某委員吹笛子的新聞才有新聞價值吧😂

  52. 實習記者寫出這樣的報導,也不需要實習了
    做為記者的調查工作都做不好
    這就是民進黨主政下教改的悲歌
    二流的學識素養三流的記者一流的謊言
    歷史作為全人類的紀實
    不分種族文化都足堪學習記取教訓
    你以為的民主只成為政客吸取金錢的墊腳石
    一票一票的肉票成為政客的鈔票造就今日的亂象
    媒體成為政客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