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提同志伴侣替代框架惹议员反对,上诉人岑子杰指已比要求同婚卑微|Whatsnew

政府框架要求登记人先在海外注册同婚,同志团体指未有全面保障同志权益。
2018年11月17日,香港同志游行,有游行人士画了一幅由特区区徽与彩虹旗组成的画作。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获2025年SOPA卓越新闻奖十项大奖,请支持我们完成下一篇报导,用订阅守护新闻价值:畅读会员首年9折,立即解锁全站深度内容;尊享会员首年6折,同时获得《华尔街日报》及《当今大马》会籍。

2023年9月,香港终审法院裁定同性婚权案“岑子杰案”部分胜诉,颁令政府须确立“替代框架”,令同性伴侣关系获得法律承认,港府于7月2日向立法会建议立法设立“登记机制”,让已在海外确立婚姻或伴侣等关系的同性伴侣在港进行登记。然而,新机制一方面被同志团体批评未回应同性伴侣的基本权利,同时亦在建制派为主的立法会上遭受大力反对。

法院颁令确立框架的死线设于今年10月,尚余约3-4个月,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提出的新框架,要求登记人已在海外注册婚姻、民事伴侣关系或民事结合。关注同志权益的团体批评,新机制没有顾及未有在海外注册或缺少资源的基层同志,而且登记后的伴侣仅享有处理对方医疗和身后事等权利,没有涵盖其他同志社群早已透过司法覆核争取到的重要权利。

根据政府的讨论文件,同性伴侣在港登记的条件共有6则,包括:双方已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根据当地的法律,注册有效的同性婚姻、同性民事伴侣关系或同性民事结合;双方或一方为香港居民、已足18岁、性别相同,以及关系必须在亲等限制关系以外等。讨论文件并没有提及在香港推动同性婚姻。

而获法律承认的同性伴侣可享有参与伴侣医疗相关事宜的权利,包括医院探视;获取医疗资讯、参与医疗决定;以及一方处于危及生命的处境时,其同性伴侣能获告知情况。另外,他们亦享有处理对方身后事的权利,例如申请“死亡相关证明书”和向卫生署提出申请火葬许可证等。

2日晚上,司法覆核上诉人岑子杰回应指框架内容“以‘超出想像’的低程度地,去展述伴侣的核心权利”,并怀疑未能符合终院判决中,框架须使同性伴侣“满足其基本社会需求”的要求。

2025年5月30日,47人案其中一名被告岑子杰出狱,早上接受记者采访。摄:林振东/端传媒

岑子杰:现时已比要求同婚卑微很多

立法会于7月3日召开特别会议处理相关建议,由建制派议员主导的会议上,反对声音甚响。各党派均以守护“一夫一妻”制度和“家庭价值”等为由,表明反对“替代框架”,又指政府应进行公众咨询,甚至向法院申请延期立法。立法会将在今年7月30日后开始暑期休会。

岑子杰今日亲身到立法会旁听会议,会后对端传媒表示:“现在我们讨论的不是同性婚姻,我们只是希望有一个登记制度,一个替代的框架,让我们同志可以选择对象去缔结关系。这是比(要求)同性婚姻卑微很多的一个要求,但是议会的赞成度似乎不太高。”

他解释,法院的判决已为同婚落闸,而他所希望的是一套本地、“不触碰外国同性婚姻”的登记制度,让同志伴侣享有核心权利。“登记成为伴侣也好,伙伴也好,你喜欢怎么叫都好,其实这样反而真的是跟婚姻脱钩。”

他认为上述建议和议员的分歧实际上并不大,又表示听见和尊重他们“维护家庭传统价值”的声音,“我们没有人想摧毁传统的家庭价值。”

他早前在社交媒体透露,政府未有与任何同志团体讨论,或咨询同志的需求。至于这个制度包括什么权利、有什么登记条件等,岑子杰指自己和不同团体都有想法,并希望政府能充分地咨询并综合不同声音,推出一个尽可能进步的方案,避免法律挑战和社会争议。

议会反对声音大,何君尧倡人大释法

2013年,岑子杰和男友于美国纽约注册结婚,但香港法律不承认海外注册同性婚姻,亦不允许同性伴侣结婚。他在2018年提出司法覆核,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获高院原讼庭和上诉庭判败诉。法庭曾表示申请人要法庭视外国注册同婚和异性婚姻完全平等是“过于进取”,又指《基本法》第37条所指婚姻自由只限于异性伴侣等。

他上诉至终审法院,在2023年获得部分胜诉。终院宣告港府未履行“积极义务”确立替代框架,令同性伴侣关系获得法律承认,属违宪,但裁定政府不承认本地及海外同性婚姻没有违宪,并要求政府于2025年10月前定立替代框架。

政府文件出炉后,岑子杰于社交媒体上解释,新机制登记条件之一,是双方事先已在海外注册同性婚姻、民事伴侣或民事结合,“这对于无法负担海外注册的伴侣,造成很大的困难。”他又指,同性伴侣到海外解除关系非易事,他指政府的安排或造成“能注册,不能解除”的困境。

另外,岑子杰认为“生离死别”的权利之外,亦需要将其他权利须纳入保障之中,才能满足伴侣的基本需求,例如在囚人士的伴侣探视权。现时有多项已完成司法覆核的同性伴侣权益,包括申请受养人签证、公务员伴侣福利、合并报税、继承遗产、共同申请公屋和居屋权利,且尚有多项权利未受保障。他指现时政府建议“等于是叫同性伴侣再逐一提出打官司”,“实在是劳民伤财”。

2024年6月25日, 逸东酒店举办了香港首场大型多元骄傲婚礼,十对多元性别及性倾向的伴侣于线上登记美国的同性婚姻。摄:林振东/端传媒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曾国卫在立法会会议上,主动回应岑子杰的说法,指政府有责任确认同性伴侣的关系为“既承诺并且稳定的关系”,其一做法为与登记人会面,或要求提交相片等证明和查看纪录,但或会被视为“滋扰”;另一做法则是承认登记人海外登记的同性关系。曾国卫指,现时逾3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同婚或伴侣登记安排,亦有网上登记,相信对一般人而言不会构成太大的困难。

曾国卫又说,“我亦奉劝一些公开发表言论的人士,发表言论时,请以负责任和心思熟虑的态度进行。否则一些不设实际、甚至会为同行人士带来不良或者不利影响的言论,不但于事无补,甚至可能会有害而无益。”

由建制派主要构成的会议上,反对的声音占大比数。一直反对同婚的何君尧指:“终审法院一定啱哂㗎咩?(终审法院一定全对吗?)”他问及政府有否考虑提请人大释法,又指议员们都积极看待问题,因为将“害及子子孙孙千万代”。他将议题升级至国安层面,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指要保障一夫一妻、男女婚姻制度。

经民联梁美芬认为法案如“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之后会有更多同性伴侣为争取权益而司法覆核,要政府花钱打官司。她又指现时年轻人“思想混乱”,“美国英国都已经受害,现在想返转头。”梁美芬举例香港也有婚外恋,不等于要立法改变婚姻制度,指小众的恋爱关系“不等于搞到大众的性别都混乱”。

民建联周浩鼎认为“替代框架”的“客观效果”是鼓励海外同性婚姻,变相承认同性婚姻,又指会牵动领养小孩的问题。同为民建联的李慧琼则指会对年轻人有影响:“有个错误讯息,任何性别结婚都可以。”

众议员当中,只有谢伟俊态度较温和。他表明不同意同性婚姻,但指框架“相对保守”、“走半步”,而受保障的权利是核心权利,认为应尊重人性和文明,以及法院的判决。他又指,如立法会否决法案,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司法覆核和折腾。

曾国卫重申,政府无意动摇“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根基,亦没有承认和实行同性婚姻的打算,是次立法为政府的“积极义务”。

对于曾国卫认为海外注册并不困难的说法,岑子杰向端传媒补充,海外注册的价钱较昂贵,会导致基层的同性伴侣无法使用框架,而解除海外登记的程序繁复,“越是穷就越是辛苦。”他举例在美国注册结婚,二人会因香港不承认同婚而无法在港处理离婚,而美国法例规定离婚前须在美国分居三个月。

多个同志团体忧虑框架未提供全面保障

各大关注同性伴侣权益亦就框架发表回应。“萌家香港”指,同性伴侣需要先于外国注册,但异性伴侣可以在港登记,担心会造成歧视。而在港登记美国同性婚姻服务的收费在2021年为1.8万元,但香港异性婚姻注册费不到2000元,组织质疑“喺香港系咪冇钱就冇资格获得法律保障?(在香港是不是没有钱就没资格获得法律保障?)”

另外对于新框架并未包括之前同志社群经司法覆核争取的同志权益,“萌家香港”形容政府建议是“将之前斩开的烧味砌返埋一齐”,“砌唔齐之余,仲要大家去外国斩返黎。”(“把之前斩开的烧味拼在一起”,“凑不齐之余,还要大家到外国斩完再回来”)

2018年11月17日,香港同志游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而婚姻平权协会亦表示,政府提出的方案“仅为向前迈进的一小步”,“远未能为所有伴侣与家庭提供应有的、全面而平等的承认与保障。”协会引用平等机会委员会在2019年委托进行的研究,指香港在21个法律范畴中,有逾100项基于伴侣关系而出现的差别待遇,目前建议对于缩窄差距的作用“极其有限”。协会和“萌家香港”亦引用2023年由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发表的报告,指有六成市民支持婚姻平权。

提供多元共融一站式生死服务的社企“同行 Alongside”则指出,现时的框架并没清楚列出同志处理身后事的顺序,需进一步厘清在家人反对下,谁有最终权利去处理身后事。

由同志基督徒组成的教会“基恩之家”对现时框架有担忧,包括将同性伴侣置于“次一等”的地位、没有纳入性别流动者和非二元性别者关系的保障等。而文件未有涵盖多种权利,例如财产共有与管理、继承、税务优惠,“如果立法只处理局部问题,未来必然会衍生大量争议,甚至需不断依赖司法覆核,增扩讨论文件内的四项权利及责任。”

对于立法会会否通过框架,岑子杰不敢乐观或悲观。被问及会否采取行动或提出司法覆核,他表示过于遥远,会先观察事态发展。“我只能够保持天真的精神尽力去做。”

“很重要的是,政府很需要去聆听不同的声音,同时让人看到不同的声音有被聆听,看到社会是有改变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今时今日的社会很需要的一种动力。”他希望立法会的讨论是个开始。

自2018年提出司法覆核,经历败诉、终审法院裁定部分胜诉,至框架近日出炉、立法会进行讨论,岑子杰感谢同行者的支持,“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在这段路上,保持著天真和善意去关心身边的人,去关注最弱势 、最无权力的一班人。”

他说,“世界未必完全跟我们的想像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值得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东西。”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