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罢免大失败后:赖清德不让组阁,在野不提倒阁,国会僵局何解?

在少数政府组阁权不愿意让渡、在野党又不愿意倒阁的情况下,国会僵局渐成惯例。
2025年7月26日,台北荣星花园,罢团“山除薇害”的开票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7月26日,台湾大罢免投票结果出炉,遭罢的24席国民党立委一席未过,虽然选前民进党一直强调这是一场由公民团体发起的罢免运动,民进党只是从旁协助,但罢免结果绿营被完封,民进党绝对受伤最重。

目前总统赖清德正排山倒海受到来自党内的检讨,有人要他辞党主席,有人要他内阁改组,更有人要他改变刚愎自用、小圈圈的决策模式。28日,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以大罢免失败为由而向赖清德主席请辞,而以“反共”号召大罢免的主将联电创办人曹兴诚甚至转而批民进党“只想当侧翼”,也宣布放弃支持8月23日第二波的罢免投票,声称“那是民进党的责任,不是我们能承担的”,绿营茶壶里的风暴正卷起千堆雪。

至于被罢24席蓝委,外界有两种看法。第一,是从罢免结果揭晓当晚,各蓝委都吓出一身冷汗来看,当晚有绿营名嘴观察到被罢蓝委们的确懂得“赢赌不赢话”(台语,意指即使在赌博中赢了钱,也不能赢了口舌上的争辩),将来在问政上可能会收敛。但第二种看法以绿委王义川为代表,认为国民党将在之后狠狠报复,大法官任命不给过、NCC委员不给过、明年政府预算将删的更彻底。这种焦土政策会让赖政府令不出行政院。

整体来看,这场罢免是一次“反共”vs.“救民生与反民进党独裁”的对决。而前者配上被罢蓝委在地方上组织盘的动员,配合普发现金一万元(新台币)的“政绩”、保住劳工五天假等物质上的诉求,再加上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带领该党从旁协助,已然成为蓝白合作对抗绿营的代表作。

对于绿营选民来说,虽然在罢免过程中成功吸引到指标性的中间选民,例如花莲的叶霸老师、前全联总裁徐重仁、知名歌手李恕权,甚至还有亲蓝营的和硕董事长童子贤等人,但这场大霸免把对的反共论述放在错误的战场——罢团提出总统大选级的诉求,但却是在地方选区的竞争格局中想要发挥,其结果自然受限。

更不用说罢免的门槛很高,除了同意票要高于不同意票数之外,同意票也要达选举人票的四分之一,制度上的门槛在选前也被许多同意罢免方给轻忽。

而更关键的是反罢方,不管是国民党的支持者与中间选民,认为“大”罢免不分青红皂白把非民进党的立委一律打成亲共立委,甚至用“共匪”称之,然后一如既往在竞选期间偏绿的论述就算有理却很强势,在网路跟街头上让没有意见的人备感压力,反罢方受不了动手骚扰罢免方的新闻更是时有所闻。不过,即便罢免方站在道德的高位,却不见得代表著多数,种种因素下导致大罢免大失败。

2025年7月26日,板桥的投票所,工作人员在点票。摄:陈焯煇/端传媒

反罢胜利又是另次蓝白合的结果

而接下来的台湾政局,尤其是立法院会出现怎样的演变?赖政府面临到的是2000-2008年陈水扁政府时期一样的少数政府,尽管赖在去年刚上任时行政部门还算顺畅运作,多数党所提名的立法院长韩国瑜话不多,对绿营口头上也算友善,但随著蜜月期过去,“战斗蓝”开始强力抗争,又前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为弊案被收押之后,民众党与绿营关系恶化到无以复加。整个局势让蓝白不得不合流。

笔者喜欢观察网红馆长政治立场的转变,他很能代表小草或是白营势力在绿蓝之间的摆荡。当柯文哲过去倾向绿营时,馆长几乎就是绿的;但当柯文哲跟绿营翻脸后,馆长最后也随之靠向蓝。今年6月的中国大陆寻奇之旅,甚至让馆长变成“中国人”。

馆长那一场旅行正代表此次许多反罢方认为两岸兵凶战危,赖总统却不断备战的路线,轻忽了更重要的国内民生议题:高房价、通膨、低薪等。当中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在西元两千年后出生,小时后经历过马英九政府八年执政,之后的执政党都是民进党;他们没有经历过国民党威权,虽然也感受到了中共军机绕台与文攻武赫的威胁。

同时,台湾每逢选前中共就会跳下来,包括2016年的周子瑜事件、2020年的香港反送中等,也不是每一次选举都有,就算有也不能确保发酵完全,正如这一次的德国世大运中国人员抢台湾代表团贺电事件。

此外,再加上特朗普2.0(台译川普)时代对台湾并不像1.0时明确相挺,其交易式外交手段让台湾一再承受压力,包括“美积电”与即将开奖的关税,总总因素都让蓝白支持者觉得美国不可靠。这些蓝白支持者,在各选区相加便会大于绿营支持者,如果遇到民进党在选举时的战术错误,部分浅绿、浅蓝、浅白的选民就会倒向蓝白,这种情况正在这一次25席罢免案中发生。

例如这次新竹市长高虹安的不同意罢免票高达12万4360票,比起她在2022年当选市长的得票数9万8121票还多。高虹安在这次罢免案中不同意罢免的得票率是59.03%,把2022年她竞选新竹市长时,蓝(林耕仁)、白(高虹安)的票数相加,会占投票数的63.09%,“不同意罢免投票率”只比“2022年市长得票率”低了约4个百分点。不赞成罢免高虹安的票数,就是蓝白合的结果。

相同的概念,桃园第5选区的吕玉玲,这次反罢的得票率是62.09%,而她在2024年立委选举时遇到民众党推出赖香伶相争,把当时蓝白的选票相加,有65.33%的得票率,也与这次罢免票的百分比相当接近,反罢胜利又是一次蓝白合的结果。

而台东黄建宾则是另类的蓝白合,2024年时该选区因为绿营分裂,绿营由赖坤成披挂上阵,对上脱党参选的刘櫂豪,把当时黄与刘的票数相加的得票率是60.08%,而这次黄建宾不同意票的比例是62.29%,也相当接近。刘櫂豪的支持者并非单纯的白营选民。他们是一群不倾向民进党赖坤成、同时也不支持国民党黄健宾的中间选民。

至于其他24个选区,不仅在2024年立委选举中蓝白支持者的整合效应延续至此次罢免案,成为反罢免方的助力;此外,这些选区中多数反罢免方的得票率甚至超越了2024年被罢免蓝委的得票率。这显示,除了蓝白合,也有相当数量的中间选民加入了反罢方。

即便在罢免方的主要目标傅崐萁的花莲选区,反罢免票也占了绝大多数。傅崐萁在2024年立委选举中以53.79%的得票率当选,而在这次罢免案中,反对罢免的票数比例更高达57.15%。值得注意的是,如果2024年立委选举中没有白营的竞争对手,笔者会将焦点放在被罢免的蓝委在立委选举及罢免案中的得票率差异上。

从下图可以清楚看出,这次罢免案的开票结果显示蓝白合,甚至在大部分选区还加上了中间选民的支持,完封了这次的罢免案。

接下来的国会僵局是否有解?

读政治学的都知道分立政府对于立法僵局的影响。立法僵局则容易发生在总统制或双首长制,行政与立法分属不同政党的情况之下。

由于台湾从扁政府时期就有往“总统国会制”(president-parliamentarism)发展的经验,也就是纵然遇上分立政府,阁揆还是由总统任命,实际运作也以总统的意志为主。而不像法国第五共和会由总统谦让在野党的党魁来组阁,形成左右共治。

同时,台湾立法院没发生过倒阁案,在野党就算人数已达到倒阁发动门槛,但也因为不想重选而不愿意倒阁——倒阁门槛为立法委员三分之一连署,二分之一记名投票同意——以现在蓝白多数的国会生态而言,其实大可轻易走这条路。但在少数政府组阁权不愿意让渡、在野党又不愿意倒阁的情况下,让这种即使是少数政府但总统仍旧很强势的运作型态,渐渐成为台湾宪政运作的惯例。

蓝绿两党都有不少政治领袖在野时主张不要走“整碗捧去”的总统制,而是由“合议制”的内阁制比较适合解决台湾政党对立的问题,包括蔡英文与朱立伦在野时都这样呼吁过;但等到中央执政时,权力的滋味让他们不再提内阁制。

虽然赖清德与陈水扁在大罢免的立场并不一致,扁更希望赖不要推波助澜大罢免,但在意识形态上赖扁是很接近的,赖曾自称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甚至比陈水扁“自承台独做不到”更有胆识在国家定位的议题上表态。

是此,可以想像赖清德会比蔡英文更支持总统制,哪怕是少数政府的总统制,或者更精确来说是更挺“总统国会制”;“后罢免”时代许多孺慕法国的学者希望赖让出组阁空间的呼吁,这机会微乎其微。

2025年7月26日,花莲,国民党立委傅昆萁步入国民党花莲县党部。摄:李昆翰/端传媒

蓝白应该推动倒阁案

在大罢免完封后,如果蓝白阵营认为民气可用,应勇敢推动倒阁案,也不该惧怕随之而来的解散国会,并依照宪法第2条第5项在60天内举办立委选举。如果蓝白依据目前民意,预估重选会的国会仍会是蓝白多数,甚至获得更多席次,就有机会逼迫届时的赖清德总统交出组阁权,因为将是新国会新民意对上旧总统旧民意。

不过,根据目前国民党主席朱立论是否会交棒给卢秀燕、蒋万安世代的恋栈态度来看,在国民党素来的宫廷文化下,即使有赵少康带领徐巧芯等一群年轻战斗蓝注入新的文化,国民党仍然是一个论述空泛、尤其是在两岸议题上缺乏明确立场的大中国主义政党。尽管他们宣称依照宪法支持中华民国,但也是去台湾化的中华民国。

国民党的本土化工作原本有机会在江启臣担任党主席时推动,后来朱立伦再出手,从江手中强势赢回党主席位置。接下来,身为在中部地区深耕多年的外省后代政治菁英,卢秀燕可能会成为承接本土蓝工作的人选。但不管是北部的战斗蓝还是中部的本土蓝,其实都缺乏大破大立的政党文化。

这样大破大立的政党文化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他们必须勇于抛弃马英九、连战所代表的外省集团所坚持的“终极统一”理念,摒弃九二共识,转而要求中国进行民主化,并与民进党在本土选票市场上展开竞争。其次,在面临目前分立政府导致的立法僵局时,国民党应该积极说服黄国昌和民众党共同倒阁,以打破政治僵局。

然而,以笔者对国民党的了解,要求他们在这两方面做出改变,难度之大不亚于要求赖清德总统释出组阁权。反观近期的政治发展,有不少媒体人观察到,尽管柯文哲已经被押达11个月之久,但在最近出庭时却表现得神采奕奕、斗争坚强。这可能意味著,如果柯文哲未来有机会复出,其爆发力不容小觑。此外,虽然黄国昌在绿营内部的仇恨值很高,但他实际上已经承接了柯文哲对抗绿营的大业。

这一波罢免案中,蓝白合救了不少蓝营立委。2026年的地方选举,黄国昌势必要在蓝白共同支持下,从国民党手中拿下至少一席直辖市长。其中,黄比较看得上的大概只有新北市长的位置;国民党也有可能在许多县市议员的位置上礼让给民众党。

然而,回顾过去“国亲合”(国民党与亲民党合作)的经验,虽然在共同对抗民进党时,他们能够团结一致,但一旦涉及到利益分配,矛盾和内斗就会随之而来。

同样,尽管过去柯文哲与黄国昌现在选择与国民党合作,但他们过去亦曾多次表现出对国民党的轻蔑,这次的合作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2023年11月23日在君悦饭店上演的蓝白合破局,整场记者会沦为一场闹剧,也预示了赖清德在后来总统大选中获胜的结局。蓝白合在2026年地方选举时,可能会面临同样的矛盾。而若民众党在2026年的选举中表现出色,他们在2028年势必会推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与国民党强碰。

2025年5月20日,台北,總統賴清德上任滿一年,上午於總統府發表講話。攝:陳焯煇/端傳媒

赖清德需努力重建跨党派的总统形象

如果蓝白不愿意倒阁,而赖清德也不愿意让出组阁权,那么赖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未来两年多的执政之路将相当艰困;甚至可能因为第一任期政绩不如人意导致连任失利。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赖清德可以考虑采取更柔软的姿态,尝试与蓝白阵营就关键议题进行give and take,甚至进行利益交换,以期在不同议题上达成共识,推动政务。以美国总统为例,即便面临分立政府的局面,也不意味著就一事无成。在野党也不一定会反对执政党的所有作为,关键在于沟通与协调。对于那些具有道德高度的法案,例如军购,在野党恐怕也不敢公开反对。

尽管台湾的宪政设计和运作方式有其特殊性和不完善之处,但制度本身总有找到出路的可能,关键在于政治人物是否愿意正视问题。同理,总统的领导风格有百百种,如果一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直到找到通往目标的道路为止。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