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媒体
专访姬十三:教育、出版、内容不太实用,来了知识付费这个新物种
个性化的、按需定制的知识有大量市场,这本质上就是为每个普通人去提供快速便捷的专家服务。就是“卖人”。
评论|
李立峰:网络新闻只能是低档产品,唤不起付费意欲?
眼前的难题其实有再多一重的复杂性,因为我们不只是要分析现时人们的付费意欲,还要估计人们的付费意欲会如何发展。
评论|
马杰伟、朗澄:静待新一代网媒Craftsmanship诞生
当网络工具渐多,出现各种匠心独运的内容的机会亦会更多。新一代媒体工作者将会从中发展属于自己的职业技艺与志趣。
媒体寒冬,地方记者只能为五斗米折腰?
当报社只看重业务而轻忽新闻,有人离开、有人消极以对,还有人选择将好内容转到别的平台发表,让新闻魂能燃烧下去。
评论|
马杰伟、朗澄:纸媒网媒的跨代矛盾
纸媒巨变,纸、网齐驱。在转轨之际,新丁老鬼,代际碰撞在所难免。
付费订阅是媒体的救命良方,但只是存活的第一步
制作内容的门槛下降,新闻、内容供过于求,“付费订阅”的模式赋予了每则新闻价值,但确定价值后,商业才刚刚开始。
流量的死亡螺旋,你走到哪个位置?
互联网将用户最珍贵的资产“时间”,转换为虚拟世界的货币“流量”。近年,流量的贫富悬殊正在拉大,“内容创业”真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专访传播学者Victor Pickard:未来属于不追求利润的媒体
公共媒体模式是最理想的,次之是非营利媒体模式,而营利模式没有太多的前景。
香港网络媒体联合声明:我们有权采访
一如所有新闻机构,网络媒体也是为公众利益服务 — 为何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送58亿纳税人金钱予迪士尼?为何政务司司...
评论|
今天,媒体人要赢的到底是什么?
政治压力与数位冲击,如何同时打赢这两头巨兽?单靠前线新闻工作者的热诚,可能吗?
评论|
陆子钧:错误KPI,加速媒体死于寒冬
今天的媒体,不得不在暴风雪里求生。没人知道怎么走,但盲目乱走只会大幅降低存活机会。
进军香港、又制造汽车,乐视到底在打什么牌?
视频网站优势不再,又大手笔进军体育;每卖出一台电视或者手机都在亏钱,但乐视又开始生产汽车。乐视到底在干什么?
1
…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