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文学
评论|
科幻瘟疫书单十种:最令我们害怕的并不是“末日”
他认为人类重建文明只会重蹈覆辙,而他的子孙也并不怀念人类浩劫前的生活方式⋯
小端网络观察:梳理骆以军与刘芷妤争议,文学的界限在哪里?
抄袭/剽窃/引用/致敬,文学的界限在哪里?
唐捐:春夜读杨牧,重建多神的星空
楊牧诗作,或猎其鸿裁与艳辞,或衔其山川与香草,不同读者进入诗行总能捕捉到美感与哲思。
哈尔滨疫症日记:告别从前的生活或者什么都没变
但我还是崩溃了,各种谎言,恶心和屈辱让我无法呼吸。
杨佳娴:如何亲近杨牧的诗?声响、火焰与泥土
“杨牧”被当作“名门正派”、仰之弥高的符号,一道权威的门锁。幸运的是,他诗以声响和暧昧取胜,不像余光中的作品那么容易拟为中学考题。
钟耀华:沉默的时间
军队所有枪口立时指著他,他的一举一动正在整个国家直播。
谭剑:五道镜子,与香港
敌对阵营的强者可能以财政勒索你,也可以用情绪,但不管是哪一个,都可以让人连心灵上最后一个避风港也失去。
阎连科:疫劫之下,无力、无助和无奈的文学
就作家、文坛这一散淡的群体言,事实是在寒冬真的到来时,我还比你多一件人家派发、奖励的棉袄在身上。
陈东东:疫病深圳,万里长城是防御谁的呢?
哪怕躲起来写作,也能体会到身在网格化监禁处置间的定位和境遇。若有别样风暴来临,可以想见管控将以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执行于你?
邓安庆:铁丝网拦断了任何可以绕行的路,我们只好停车
父亲从长江大堤下面的小路上慢慢地磨过来。一看到他迟缓无力的步伐,我就知道没有买到药。
淮远:从地狱A到地狱B
口罩可以阻挡新型冠状病毒,却挡不住早已扩散开来的其他瘟疫
评论|
【书摘】边陲位置的喊话:抗战时期的香港与文学
抗战时期的香港与文学,在人物、刊物、理念、空间四个基本因素上,构成从未出现过的文化面貌。
1
…
12
13
14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