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美科技知识之争:中国的“模仿创新”,合理不合理? “学习”西方知识是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最重要原因。以宽泛的标准,中国对西方科技的“学习”,可以粗略大致分为七种:有的是合法的,有的是非法的,有的游走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
评论|国家如何有效扶植技术创新?中国国进民退政策的动力与枷锁 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国家管制的刻意扶植,撑起了小米、华为、中兴这些产品商。然而,中国政府现时面对的难题是,这10年来国进民退的改革政策,其实在组织逻辑上与创新存在着张力。
评论|制裁中兴背后的芯片战场:后进厂商有可能弯道超车吗? 种种迹象显示,美国这波包括中兴事件在内的技术出口限制主张,核心除了剑指“中国制造2025”外,最重要的或许是围堵中国5G技术的进程。中国等后进国家的厂商要在技术上“弯道超车”,需要什么契机,同时会面对什么困难?
评论|徐子轩:贸易烟硝四起,美国和印度也要开战了吗? 华府从印度身上看见了中国的影子,利用美国领导的自由秩序而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就让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对印度有所防范,如奥巴马政府时期屡屡将印度告上WTO,压制印度的重商主义倾向。
评论|杨路:中美贸易谈判的很多坏消息和一线曙光 中美贸易谈判一如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那样,没有达成任何结果。中国经此一役,也应该可以抛弃对特朗普所谓“回心转意”的幻想,郑重对待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矛盾极其深重的现实
评论|赵楚:朝韩峰会背后的中国身影,与后“六方会谈”时代的半岛玩家们 不少专业圈学者和公众认为,朝韩峰会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主导朝核与半岛问题的总体规划最终失败。这一认知忽略了相关事态演进中体现的,中国的实际影响和作用。
评论|白信:朝韩峰会“创造历史时刻”的反向解读 在中朝威权体制的相互支持意义上,朝韩第三次首脑峰会可能导致威权体制和民主体制在半岛上的“冷和平”式共存,并导致中国成为这一“创造历史时刻”的赢家,整个东亚或将为此付出代价。
评论|辛钟大:南北韩首脑峰会的无核化议题与中国角色 在第三次南北韩首脑会谈中,中国的作用从结构上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中国也应了解当前的变化,不能以大国自居来表现出更加强势的态度,这反而会促发小国的警惕心理和大国的牵制欲望。
评论|杨路:中兴制造2018,与中国模式2025 目前,还只是在贸易战2.0的中后期,限制中国企业投资的措施尚未出台,中美经济就已经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很难想像如果美国政府真的将贸易战升级到3.0,即全方位对抗或者制衡“中国模式”,那将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评论|沈荣钦:制裁中兴背后──偷窃与保护技术的中美攻防战 中国目前对技术的需求尤其殷切,因为这牵涉到中国的经济成长是否能够持续,以及对中国模式优越性的信心,如果中共对特朗普发起的经济战掉以轻心,一旦失败,中国模式将无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