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性别暴力
“妈妈快跑”:中国离婚夫妻的孩子争夺战
中国每年约有8万起抢夺、藏匿孩子的事件。“孩子搶回來了,就是你的。”
Jingyao诉刘强东“庭前协议”结案,“误会”还是“分歧”的抗争仍在继续
不满于媒体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网民尝试传播她们认为更准确的措辞,并解释庭前协议的含义。这样的努力仍在继续。
评论|
V太太:性暴力作为“例外状态”——狼师与完美受害者的互为镜像
当群众将性暴力行为人妖魔化、描述成与常人毫不相干的存在时,也必然回头检查受害者的道德水准,以证成此“例外”是怎么形成的。
谁是性侵加害者?性犯罪事件的“色狼”迷思
问题不在变态与否、偏差与否,而是在于性别中的权力关系。
说出被上司性侵的经历后,她跳楼明志——林于仙案后,权势性侵得到重视了吗?
“进到司法程序我才知道,对方有权有势,妹妹只是小职员,出事了没报警。就算她还活著站出来揭露,又有谁会相信她呢?”
后米兔时代,大陆高校的反性骚扰困局
“最初吃螃蟹的高校,压力蛮大的。”有学者透露,“米兔前就有学校尝试(反性骚扰),但在米兔之后不能做了,怕引起关注。”
评论|
张学友是敌是友? ——民粹爱国者与中国宣传机器的分野时刻
没有敌人之后的斗争,对敌人的“辨认”只会更加残酷。
唐山往事:钢厂、黑社会与公安局门前的上访长龙
打人事件引爆舆论后,唐山市民在市公安局信访接待大厅前排起了长龙,“雷霆风暴”的专线电话被打爆。
唐山事件后,她们的恐惧与愤怒
“很多时候女性面对的情况不像唐山这么直白,可能是领导要你出去喝酒应酬,可能是被男领导介绍说‘这是我们公司的美女们’。”
评论|
性别暴力的中国式治理难题:父权制催生的“黑恶势力”,无法被父权本身所清除
唐山打人事件在舆论中已部分转移为对“黑恶势力与其保护伞”的关注,但对性别正义的诉求,是无法靠行政式“清洗”实现的。
唐山打人事件:不是“恶性暴力”,而是“女性屠杀”
造成唐山事件的不是施暴者有势力和靠山,而是父权制社会对一个普通男人也提供了足够信心支持,让他可以参与到“女性屠杀”中。
端开麦:Depp vs Heard,如何影响对#Metoo的思考?ft.弦子、V太、乔瑟芬
邀请弦子、V太、乔瑟芬三位#Metoo运动的行动者和论述者,讨论这次事件的广泛内涵。
1
…
4
5
6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