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性别暴力
过去一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性别谋杀”
在中国大陆,亲密关系谋杀常被“情感纠纷”“家庭纠纷”等词掩盖杀戮的残酷性,将具有公共特征的暴力行为私人化。
评论|
专访学者陈效能:香港女性遭受暴力,很多时我们仍假设“家庭”很温暖
每4名香港女性中,可能有1名曾在亲密关系或家庭内遭遇暴力。
淡化科普、强调惩戒与道德污名,三年来中国媒体如何报道疫情
当“封城”一词会唤醒武汉记忆和上海创伤,宣传系统用静默取代了封城。
他们当上男性性工作者,看到人情冷暖,也看到心中那块最向往的自由
在香港,这些“哥哥仔”隐藏于都市中,为客人实现那些难以启齿的性渴望。
评论|
V太太:校园文化与师生关系,如何将少女打造成性暴力受害者?
父权社会的性别规范,在男性教师和女学生之间打造了一组独特的互动模式。
“妈妈快跑”:中国离婚夫妻的孩子争夺战
中国每年约有8万起抢夺、藏匿孩子的事件。“孩子搶回來了,就是你的。”
Jingyao诉刘强东“庭前协议”结案,“误会”还是“分歧”的抗争仍在继续
不满于媒体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网民尝试传播她们认为更准确的措辞,并解释庭前协议的含义。这样的努力仍在继续。
评论|
V太太:性暴力作为“例外状态”——狼师与完美受害者的互为镜像
当群众将性暴力行为人妖魔化、描述成与常人毫不相干的存在时,也必然回头检查受害者的道德水准,以证成此“例外”是怎么形成的。
谁是性侵加害者?性犯罪事件的“色狼”迷思
问题不在变态与否、偏差与否,而是在于性别中的权力关系。
说出被上司性侵的经历后,她跳楼明志——林于仙案后,权势性侵得到重视了吗?
“进到司法程序我才知道,对方有权有势,妹妹只是小职员,出事了没报警。就算她还活著站出来揭露,又有谁会相信她呢?”
后米兔时代,大陆高校的反性骚扰困局
“最初吃螃蟹的高校,压力蛮大的。”有学者透露,“米兔前就有学校尝试(反性骚扰),但在米兔之后不能做了,怕引起关注。”
评论|
张学友是敌是友? ——民粹爱国者与中国宣传机器的分野时刻
没有敌人之后的斗争,对敌人的“辨认”只会更加残酷。
1
…
3
4
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