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性别暴力
为什么难以说出口?十多年后,她要为16岁的自己走上性平申诉
她们受困于老师对她们的好与教导,直到最后才能清楚区分,加害者可以是一名好老师,但同时不应该侵犯学生。
接受完整性平教育的一代:台湾大学生怎样应对性骚扰?
“让心中化脓腐烂的伤口重见天日,相信终有一天,它会留疤,它会痊愈。”
性平之夏:台湾反性骚扰30年后,为何学生又站了出来?
这应该是台湾性平法实施19年来,各个大学最忙碌也最具挑战的一个暑假。
陈美华:台湾MeToo为什么迟到?异性恋常规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词是男人、动词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为客体、受词,还能谈论主体性吗?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后,我们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远?
性暴力不会因为这波MeToo运动而终结,但这是社会集体共同觉醒、深入了解性暴力复杂性的机会。
台湾职场性骚扰:说出“我们不要这样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气
如何在这波浪潮中,正视当事人的经验,重新盘点制度的缺点与完善度,是这波浪潮中应该推进的重要工作。
陈宗元:在台湾,性骚扰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么,司法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在现实中,各单位在处理相关事件时,多为遮家丑而以各种方式勉强、劝服被害人息事宁人,导致被害人反而被体制所伤害。
台湾MeToo运动星火燎原,延烧政坛、艺文、影视娱乐各领域
台湾的MeToo运动仍在进行中,端传媒也将持续跟进。
乔瑟芬:台湾迟来的MeToo浪潮,民进党性骚事件何以成漩涡中心?
为什么长久以来,大家都“听说”过某些事,却无法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台湾政坛MeToo风暴:造浪者卷起的性骚浪潮,将把民进党带往何方?
“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好不好?很多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如果这样的话,人就会慢慢地死掉,会死掉。”
过去一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性别谋杀”
在中国大陆,亲密关系谋杀常被“情感纠纷”“家庭纠纷”等词掩盖杀戮的残酷性,将具有公共特征的暴力行为私人化。
评论|
专访学者陈效能:香港女性遭受暴力,很多时我们仍假设“家庭”很温暖
每4名香港女性中,可能有1名曾在亲密关系或家庭内遭遇暴力。
1
…
3
4
5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