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香港
以独立在地报导,从宏观议题到具体生活,记述香港本土社会变迁。
评论|
专访林慕莲︰书写这座不能磨灭之城,但香港却是一个她回不去的家
一个在殖民地成长的混血儿,在离散潮中反思过去的特权和关于香港人身份、未解的问题。
新香港新校园︰学生、家长、老师,他们竭力撑开爱国围墙的夹缝
公民科老师余子游的两个孩子,每天都自动自觉在电视旁唱中国国歌。“你可以守护到你的学生,那你守护到自己的小朋友吗?”
带上点心、奶茶和广东菜离乡别井,他们只能还原80%的香港
“我想让他们感受香港的味道、香港餐、香港的镬气。我从脑海最深的地方,把儿时吃过的味道拉出来。”
在“50年不变”的中场,回看97转变之年 专访香港摄影师朱迅
如果将来回归100年要研究香港,就可以重看我的照片。
小端网络观察︰七一当天开微博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和普天同庆的中港媒体
虽然现实世界再无抗议示威,但在中港两地不同的社交媒体上,依然有着不一样的网民回响。
评论|
主权移交25年:一场此地无银的“去殖”,从未真正解殖的香港
只有把殖民问题回归到所谓所在地政治(politics of location),才能面对真正的政治问题。
25年后,香港所失去的
这城变得太快,今天忘记了昨天。在一片旗海和花簇中,香港到底失去了什么?
香港警队形象工程:警匪片配合了半世纪,但欠一个李家超般的剧本?
李家超的警察之路,不但前无案例,连电影剧本都未出现过,可能是狮子山奋斗精神的最励志代表。
大型社运创伤之后,他们在时代崩坏中如何自我疗愈?
“我觉得这一代人会有一种迷失。不断参加社运,但过后我们到底是谁?”
评论|
“香港故宫”属于谁?:香港公共空间规划的结构性矛盾与未来
在今日香港国安法敏感的政治气氛和社会环境下,我们的公共空间又何去何从?
端Plus圆桌预告:尼曼归来,与《铿锵集》前记者蔡玉玲聊聊独立报导的未来
本场活动是端Plus周年系列活动的第三场。
后《苹果》时代︰最后一代报档,他们在卖樽装水和油墨味的回忆
“你可以说,现在档口就是披着报档外皮的杂货档。”
1
…
61
62
63
…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