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真相,谈何看见彼此和追求正义?我们的日报、速递Whatsnew、端闻Podcast能够保持免费,离不开每一位会员的支持。畅读会员首月5折,尊享会员全年85折,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即时报道和深度内容。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周三(10月16日)到立法会宣读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报告以“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为主题。
李家超称,其团队在过去两年以经济建设为主轴,以发展改善民生,今年的施政报告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掘新的增长点,并且继续贯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四点希望”(注:政府提高治理水平、增强香港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及社会共同维护香港和谐稳定),阐述改革和变化的理念及发展目标、关键措施和绩效指标。
跟去年的施政报告一样,李家超将贯彻“一国两制”、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放在报告的首个章节,强调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秉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最高原则。不过,相较去年报告提出在2024年内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今年报告未有提出类似的重大举措。
在强化政府治理体系方面,施政报告提出强化公务员治理能力,除了检讨跟公务员管理和纪律有关的法律,还将要求公务员充分掌握国家的施政理念和策略,例如就中央重大政策、报告等举办研习培训,安排中高级和首长级人员到中国内地和海外知名院校受训,培养他们的国家观和国际视野,并且跟大湾区内地城市、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和杭州展开双向的公务员交流计划。
另外,施政报告提出“公务数字转型”,包括在2024年内推出约20项“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方案”,包括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出部分公务员考试电子证书、消防处牌照等,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处理市民查询。
金融经济、新质生产力
金融经济在今年施政报告占有较大篇幅。
就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施政报告提出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强化香港的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帮助人民币国际化,增加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其中,施政报告建议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包括由港交所鼓励更多上市公司增设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争取国家财政部增加在港发行国债的规模和频率等。
就拓展市场方面,施政报告提及拓展与中东、东盟地区的金融合作,举办更多国际金融盛事,并且在金融领域上寻求进一步与伊斯兰市场合作。就这一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落实追踪港股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在中东上市,吸纳当地资金配置港股;善用与中国内地市场“互联互通”的优势,吸引中国内地和国际企业来港上市,争取短期内实现更多标志性的公开招股(IPO)等。
施政报告又提出便利市民跨境金融安排。报告提到,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推动两地快速支付系统(即香港的转数快 / FPS,跟中国内地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互联,以方便港中两地居民实时小额跨境支付。
另外,施政报告提出大幅调低烈酒税——即日起,进口价200港元以上的烈酒(酒精浓度高于30%),200元以上部分的税率由100%减至10%,200元以下部分的税率则维持不变,而进口价在200元以下烈酒的税率也维持不变。报告提到,参考过往取消红酒税带动相关贸易的经验,认为减税可以促进烈酒贸易,带动物流和储库、旅游和高端餐饮消费等,因此决定实施减烈酒税措施。
施政报告以独立章节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多项措施。
在加大创科产业投资方面,报告提出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以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例如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先进材料和新能源等。此外,报告提出优化“创科创投基金”,即拨款15亿元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投资策略性产业的初创企业,以提升香港初创生态圈建设。
报告还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包括无人机配送、测量、建筑保养、航拍、汇演、搜救等。港府将成立由财政司副司长担任组长的“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负责制订发展策略和跨部门行动计划,包括就建设低空活动配套设施,例如起降场和充电站、通信网络、航路网络和管理等方面展开技术研究及规划,为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港府会建议修例,放宽“超视距飞行”和无人机重量、载货限制等,并且发展空中游览。港府还会跟中国内地商讨共同建设低空跨境航线、出入境及清关安排和基础设施配套等。
抢人才、留学香港
尽管未有指明跟“移民潮”下中产和专业人士流失、人口老化等背景的关系,李家超上任特首以来已多次强调要“抢人才”。 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到,港府2022年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以来,已经收到超过30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与家人已经抵港。 报告提出更新人才清单,加入推动八大中心所需要的人才;扩大高才通大学名单,加入13间大学至198间,并且将高收入人才的首个签证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增设机制,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
施政报告提出要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在全球推广“留学香港”品牌,通过发放奖学金等吸引更多境外,特别是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 此外,港府将推出“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在2025 / 26学年起,每年为最多1200名修读指定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本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鼓励更多本地学生深造。
报告就留学生宿舍配套提出先导计划,放宽规划、地政、建筑图则审批,鼓励市场以自资和私营方式将酒店、商厦改装成为学生宿舍。 同时,当局会因应市场需求提供合适地块,让市场兴建新的宿舍。
报告还预告,港府会在2026年上半年公布“北都大学教育城概念发展纲要”,指港府已经在北部都会区预留至少80公顷用地以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鼓励香港本地专上院校与中国内地及海外知名院校以灵活创新的模式,开拓更多品牌课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项目。
就青年对拥有自住空间的期望,施政报告提出支持青年购买资助出售单位。房委会将由下一期起为申请居屋单位的40岁以下白表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分派多一个抽签号码,并且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场计划起增计1500个配额,全数拨予40岁以下的青年家庭和一人申请者。另外,港府将在启德社区隔离设施设立“青年驿站”旅舍和青年文化艺术交流空间等配置。
文化、体育、旅游
在促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章节,施政报告提出建设“国际体育盛事之都”,重点落明年首季启用的启德体育园。李家超指出,启德体育园是香港历来最大型的体育基建,除了能推动体育发展,还能带动休闲娱乐、旅游业等产业和“盛事经济”发展。报告提到,“启德体育园跨部门工作小组”会加强督导体育园顺利落成启用和宣传,并且就安全部署、人群管理、突发事故处理等做好充分预案和演练。与此同时,港府会检讨香港大球场的改建计划,确保启德体育园和香港大球场发挥协同效应。
此外,港府将进一步推动体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和产业化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兴建可以举办国际赛事的游泳馆、设有剑击训练和比赛设备的体育馆。同时,港府将改革体育总会管治,提高体育总会的运作效能,让运动员在公平和专业环境下发挥潜能。
旅游业方面,施政报告就增加入境旅客提出措施。报告提到,港府已向中央政府请求进一步优化内地居民来港旅游签注,包括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扩大“一周一行”个人游签注政策试点城市范围等。另外,港府即日起放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旅游及商务“一签多行”申请门槛,并且延长相关国家旅客的“一签多行”签证有效期,由两年增加至三年。
就支持中小企业,施政报告提出再推“还息不还本” ,即容许“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的借款企业申请最多12个月“还息不还本”,并且将八成和九成信贷担保产品的最长贷款担保期分别延长至十年和八年,同时向两种担保产品下新造贷款提供“部分本金还款”选项。
民生政策
施政报告最后一章谈及民生政策。
房屋政策方面引起舆论热议的是施政报告提出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俗称“㓥房”)的出租制度,将合标准的分间单位正名为“简朴房”。报告指出,香港目前有约11万户人家居住在㓥房,显示㓥房有实际需求,但㓥房单位的情况参差,有必要在消防、通风、面积、厨厕布局等方面订立最低标准。根据港府的初步建议,简朴房的标准包括必须有窗、有独立厕所、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等。
施政报告提出就㓥房改建简朴房设立登记制度,业主必须在法例宽限期内将不合标准的㓥房改建成合标准的简朴房; 在宽限期过后,假如业主继续出租不合标准的㓥房单位就要负上刑事责任,但住客不必负上法律责任。 至于新进入市场的分间单位,必须符合简朴房的认证标准才可出租。 报告指出,在相关措施之下,不合标准的㓥房单位会有序被取缔,直至清零。
另一项较受公众关注的措施,是打击滥用公屋下的举报奖赏计划。施政报告指房委会近年加强打击滥用公屋,过去两个年度合共收回5000个被滥用和违反租约或房屋政策的公屋单位,“等同兴建了一条小型屋邨”。报告公布,房委会将于2025年1月推出“善用公屋资源奖励计划”,为提供确切情报举报滥用公屋的人士提供奖赏。
此外,施政报告提出放宽住宅物业的按揭贷款条件,不论物业价值、是否自用或公司持有、买家是否首次置业,按揭成数上限一律调整至七成,而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一律调整为五成。至于非住宅物业,有关按揭成数上限及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亦会调整至同样水平。
粉碎“唱衰论”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结语提到,他上任特首以来提出各种改革措施,不同的客观情况让他相信整体的施政方针是正确的。 他举例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上位,重夺世界第三,粉碎了各种唱衰论,而香港的世界竞争力上升两位、排名第五,人才竞争力上升七位、重上世界十大,另外有多项世界排名保持第一。
李家超表示,“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持续加速演进、复杂的地缘政治、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香港面对外部政治力量的冲击都带来挑战,但香港有安全和稳定的投资环境、位处亚洲心脏、集中国优势和国际优势于一身,令香港的机遇大于挑战。
他还重申,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国家是香港的最坚强后盾,无论是国家机遇、中央支持和惠港措施都使香港得天独厚。 他认为“必须抓紧机遇,自强不息,凭香港人的智慧和经验,善拼敢赢的精神,必能遇强愈强,再创高峰”。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