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近期,最为香港市民熟悉的网络用语是:“咁系因为你悲观,我睇到由治及兴带嚟嘅好处。(这是因为你悲观,我看到由治及兴带来的好处。)”2022年起,香港政府多次提到社会经历街头运动和国安法后复常、经济复苏,香港已经“由治及兴”。然而,我们每天都读到香港经济数据下行的新闻,民间甚至出现诸如“砖头(置业)神话破灭”、“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说法。端传媒将以一系列专题报导,从宏观政策分析、数据整理到小市民访问,尝试理解香港的经济实况。此为“香港经济系列”第一篇,请密切留意后续报导。
在近来的香港,盛事经济成为一个热门词。“盛事活动有助吸引更多旅客,也让市民有更多娱乐休闲选择。未来我们将举办更多盛事活动,并加强统筹协调,扩大活动的经济及宣传效益,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
新发布的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陈茂波继续著墨盛事经济,将预留一亿加强未来三年的盛事宣传工作,又宣布每月在维港举行烟火汇演和无人机表演,“全方位打造香港品牌。”
以前好喜歡看「日本大放送 」。
我在中国天天由治及兴,天天反美向打了兴奋剂一样兴。
說起來台灣城市的盛事也特別多,舉凡跨年演唱會、元宵燈會、花火節、和廟會慶典。尤其高雄剛結束黃色小鴨,然後Coldplay, Ed Sheeran 來高雄開演唱會也要蹭一波。
當然台灣城市不像香港擁有國際能見度,這些盛事多是嘉年華,創造內需,增加市民認同感。但至少台灣城市政府有民意基礎,辦活動的SOP基本已經完整,活動辦不好也會相應調整。基本上市民對政府辦活動不會有太多質疑
香港盛事活動,可以考慮舉辦廿三條之夜,每週慶祝廿三條閩會,慶祝國際金融遺址!
“在他看來,現在的決策過程似乎較由上而下,但底下的部門如旅遊發展局應更有專業技能,但不清楚他們能有多大的自主性,究竟是否由專業人員帶領這件事,還是由高層構思,下面再幫忙執行。”
這段其實才是所謂「香港大陸化」的核心,一種管治模式的範式轉移。搞盛事經濟能滿足特首李家超強調kpi的跑數管治模式,讓他能向中央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實際效果如何其實不完全是重點,反正到時可以瀨外部勢力干預,一如美斯事件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