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2024台湾大选之三:选民只爱看蓝白合?数据显示并非如此

柯文哲最依靠蓝白合维持社群热度,但他所受到的关注仍有一半无关蓝白合。
2024台湾大选 台湾 政治 社交媒体 选举

【编者按】台湾将于2024年1月13日举行第16任总统、副总统大选,并由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民进党现任副总统赖清德,以及国民党现任新北市市长侯友宜三人共同竞逐,这也是台湾第八次总统副总统公民直选。

除了总统人选,本次大选中国会113席次将全数改选,其中包含73席区域立委、34席不分区立委,以及六席原住民立委。

数说2024台湾大选”将以系列报导,透过数据图表,在选前为读者呈现本次选举的各种面貌,并进一步加以分析,呈现台湾论域场上所呈现的大选图像。

而本文所引用数据,来自社群数据平台 QSearch 提供之脸书贴文资料库。该资料库涵盖台湾超过100万个脸书粉丝专页发布的所有贴文,该择选标准,先以人气为指标,纳入绝大多数追踪数在3000人以上之粉专,再由团队手动纳入其他新设、小型粉专。

需留意的是,本资料库只包含粉丝专页,不及于在个人页面上发言、未另外成立专页的关键意见领袖(KOL)。因此,本文的分析并无法呈现台湾社群网络的全貌,而是提供一个切片。

许多政治评论者认为,2024台湾大选出奇地“冷”,缺乏主导选战的议题主轴。尤其,相较于2020年大选,不但有“韩粉”与反韩国瑜群众的激烈对立,更有“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主题“定义”了该次大选。然而,这场大选如今进入倒数计时阶段,如果在路上随机与选民对谈,最多人记得的选举印象,恐怕只能是所谓的“蓝白合”。

这是因为其他议题的空间被蓝白合占据了吗?人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发现一整场对话被一个人或一个话题主宰,让其他事情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这时,有一句英语片语可以形容这样的现象:suck the oxygen out of the room,把房间中的氧气吸走了。

毕竟,跟人一样,议题要活著,总赖著一口气。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是“蓝白合”吸走了台湾公众讨论的所有氧气,让其他主轴无法浮现呢?根据社群媒体脸书(Facebook)的数据资料,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因为,蓝白合的议题并不卖座,社群上人们并没有那么热衷蓝白合的相关讨论。固然,蓝白合相关讨论的“总量”一直胜过其他议题,但实际上,涉及其他政治议题的贴文平均表现更好。即使如此,一时的晴雨却都不成气候,无法真正“定义”这场大选,反而是蓝白合的相关讨论盘踞不去,持续霸占人们的脸书河道。

反过来说,“非关蓝白合”的选举贴文一直都有出现。除此之外,三位主要候选人都有许多“非蓝白合”的相关讨论,柯文哲确实最依靠蓝白合维持社群热度,但他所受到的关注仍有一半无关蓝白合;至于侯友宜,乃至根本在局外的赖清德,在社群上更是有许多“空间”并未被蓝白合占据。但这些空间,至今仍无法长出足够且持久的选战议题。

是以,与其说蓝白合吸走了所有氧气,不如说其他议题也曾吸到氧气,却无法壮大,成为足够有力的主轴,才使得蓝白合成为唯一受到大众“持续关注”的议题——蓝白合受到不成比例的关注,不是选战缺乏主轴的原因,而是结果。

蓝白合 vs. 五组关键词

五组关键词:两岸、贪腐、能源、国防及个人特质。

除了搜寻所有包含“蓝白合”该关键词的贴文,本文也搜寻其他出现“五组关键词”的贴文。这五组关键词分别代表五个“可能”的选战议题:

  • 两岸:这是台湾历来选举都相当重要的议题,各方都必须做出论述,而今年的论述尤其常跟战争有关(词组包含:两岸、和平、避战、台海、台海、统战、台独、台独、九二共识);
  • 贪腐:国民党和民众党都将民进党形容成贪腐的政党(词组包含:贪污、贪腐、腐败);
  • 能源:民进党政府推动能源转型,而国民党和民众党主张提高核能占比,并攻击民进党绿能政策(词组包含:绿电、再生能源、绿能、核电、核能、核四);
  • 国防:面对中国,民进党主张提升国防能力是降低战争风险最好的方式,另外,国民党立委马文君涉及潜舰泄密案,也引发朝野攻防(词组包含:国安、国防、潜舰国造、海鲲号、潜舰);
  • 个人特质:候选人的特质也是选战常见议题(词组包含:诚实、能力、负责、认真、说谎、做事、拗;“拗”是台湾常见用来表达对方强词夺理的词汇)。

为了确保被纳入分析的贴文确实与总统选战有关,而不包含仅提及“以色列‘国防’军”、“某演员很‘认真’”等词句的贴文,因此,本文所设定的搜寻条件不仅包含上述关键词,还需提及至少一位总统候选人(包含赖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也包含最后退出选举的郭台铭)的名字。

当然,这些词组仍无法“穷尽”所有相关的讨论,比如个人特质的清单列表恐怕永远无法完整,但涵盖范围应该已经有一定的广度,不至于太过低估相关议题的讨论热度。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词组并不互斥,比如赖清德可能会希望把和平的讨论导向国防准备,又比如候选人可能攻击对方提出的政策“不负责任”。

一些人爱讲,不代表其他人爱听

蓝白合这场戏,无非是“沤戏拖棚”。

单从贴文数来看,蓝白合确实从9月开始就是热门议题,但一直到10月之后,蓝白合“辗压”其他议题的态势才更为明显。

在9月时,蓝白合已经是热门关键词。在资料库内,9月上半提及这个单词的贴文就已经有423篇,9月下半成长约一倍半,突破一千大关,到10月上半更是成长两倍以上,高达3252篇。同时,两岸、贪腐、国防和能源系列的篇数都只在一、两百则之间徘徊,明显低上不少。

然而,蓝白合并非一枝独秀,“人格特质”也一度相当重要。在9月上半,同时提及总统候选人和人格特质的贴文多达776篇,甚至多出蓝白合约达八成,而9月下半也维持在739篇,仅略逊于蓝白合。例如,赖清德在经济政策的相关贴文中,就曾宣示将“用心、负责地提出具体专业的政策内容”,侯友宜也曾形容自己的对中政策“负责”。是直到10月上半,人格特质相关贴文的数量微降,而蓝白合相关贴文数飙升,才让差距扩大。

而到了10月下半、蓝白双方幕僚正式举行第一次“会前会”之后,蓝白合与其他关键词的差距更进一步扩张,到了“辗压”的地步。

从上图不难发现,随著蓝白整合协商的冲突台面化、双方频繁隔空交火,10月下半提及蓝白合的贴文高达4390篇,11月上半更来到5774篇。而到了11月15日,前总统马英九与侯、柯和朱立伦三人戏剧性的密室协商,五人签署六点协议,之后的两周,则发生诸如“误差范围”争议、“君悦饭店会谈事件”等离奇剧情,更让提及“蓝白合”的贴文数狂飙破万。

但其实,提及其他关键词的贴文量仍维持一定水准。比如,提及“个人特质”相关词汇的贴文,在每个时间区段依然维持一定水准(861、1006、1021篇)。同时,“国防”相关词汇的贴文也一度增加,10月下半来到685篇,11月上、下两半月也都维持在500篇上下,都多过9月上下半的水准。这意味著,这些切角、这些关键词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蓝白合相关贴文的增长速度实在太快,达到爆发的地步。

显然,蓝白合相关贴文“供给”颇多,但人们是否真的买帐呢?答案是否定的。

不论从赞数(“总反应数”,包含爱心、哈、怒等反应)还是分享数来看,蓝白合相关贴文平均而言表现极差。相反地,不论是经典的两岸或个人特质,还是民进党经常强调的国防、蓝白希望强调的贪腐,乃至理应最“硬”最难谈的能源,平均赞数和分享数虽然各有高低起伏,但都稳定高于蓝白合。

事实上,蓝白合相关贴文在10月以前,每篇平均只获得150赞上下,一直到剧情理应最“精彩”的11月,也只成长到200赞出头;同样地,提及蓝白合的贴文,每篇平均分享数在9月维持在三至四次、10月五次、11月六次。

这样疲乏的表现,远低于国防、贪腐等关键词,提及相关关键字的贴文平均赞数在每篇五百至一千,分享数也通常有二、三十之谱。就连能源相关贴文,平均赞数也通常都有五百上下,分享数也能维持在二十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资料库已经挑选过有一定追踪数的专页,并非纳入所有粉专。因此,蓝白合贴文票房惨澹的状况,并非源于许多追踪数极低的粉专尝试“蹭”蓝白合,导致平均值被拉低。相反地,即使在有一定追踪人数的粉专上,蓝白合虽偶有佳作,但整体而言平均票房其实相当惨澹。

退一步来说,即使只看最热门的贴文,也能看出蓝白合绝非唯一能受到“流量之神”眷顾的关键词。若以五千赞为标准,9月到11月之间,提及蓝白合中的贴文固然有81篇达标,但提及个人特质的却有高达97篇,多过蓝白合;此外,国安也有55篇,贪污43篇,两岸27篇,能源则有23篇。值得补充的是,只有贪污主题的贴文明显集中于蓝白阵营,其他关键词上三大阵营都有一定的声量。

总体而言,一个常见的说法总认为:“读者爱看,所以大家才爱报导/爱发相关贴文。”反过来说,总有人认为:“发其他的主题大家又不爱看。”但是,单就蓝白合这个议题而言,证据其实并不支持这样的说法。就连国防安全、绿能与核能相关的议题,社群上都有一定的讨论空间,平均行情甚至稳定高于蓝白合。这时更合适的形容,应当是另一句常听到的台语俗语:蓝白合这场戏,无非是“沤戏拖棚”(难看的戏剧一直拖戏不结束,让观众感到厌烦)。

蓝白合未吸走所有氧气,但其他议题仍发育不良

并不是因为蓝白合才导致选战冷清;反而是因为选战冷清,才使得蓝白合成为这场选战唯一记忆点。

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侯友宜与柯文哲,乃至本就应是蓝白合局外人的赖清德,所受到的关注是否都绑著蓝白合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不仅赖清德在社群上所受到的关注普遍与蓝白合无关,就连侯友宜跟柯文哲,在社群上也有蓝白合以外的宽广操作空间。

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在9月期间,虽然蓝白合的讨论已经开始进行,比如朱立伦已经喊话要建立“非绿大联盟、在野大联盟、执政大联盟”,但提及侯友宜或柯文哲的贴文中,同时提及“蓝白合”的只有一成,甚至更低。到了10月上半,提及柯文哲的贴文才更常提到蓝白合,比率增加许多,但也只有约三分之一,同一时期侯友宜则是四分之一。而从10月下半开始,侯柯两人的此一比率则持平,都维持在三成上下,即使在整合的最后关头,在六点协议、误差范围的6%争议、君悦饭店事件期间,此一比率也未见增长——换言之,社群上侯柯两人被提及的贴文中,一直都有三分之二无关蓝白合。

事实上,在这三个月间,提及柯文哲的贴文中最热门的前五则,只有两则提及“蓝白合”,分别是侯友宜在民调会议前的喊话,以及柯文哲在民调会议后的声明。另外三篇当中,有一篇是柯文哲宣布吴欣盈担任副手,一篇是他的“终结有权无责独裁总统制,把国家还给你”,最后一篇则是由民进党籍立委候选人吴音宁发布,爆料柯文哲曾问“米怎么是硬的”,并批评“近日,他连农业保险与农民保险,都搞不清楚,就批评农保的失言,也不过是他一贯的反应罢了”。

而关于侯友宜的前五大贴文,只有一篇提到蓝白合三个字,但已经是蓝白合破局隔天,侯友宜发文宣布提名赵少康,宣称将“守护中华民国的安全,为人民扫除贪污腐败,顾好台湾这片土地,还给大家守清廉、讲诚信、护公义的政府”。另外有一篇也与整合议题相关,是柯文哲公开“邀请”郭台铭协助推动整合,并且“邀请”侯友宜加入。剩下的三篇,一篇是主张“两岸要客机,不要战机,才能创造和平好时机”,另外两篇是宣传和韩国瑜和卢秀燕同台造势

连侯柯都如此,赖清德当然更没有理由受制于蓝白合。在10月中之前,提及赖清德的贴文通常都不会同时提及“蓝白合”这个词汇,比率都不到一成。在10月下半和11月上半,此一数据稍稍突破一成,到了蓝白合“完结篇”的11月下半也只有18%,还不到两成。换言之,即使到了蓝白合的最后关头,社群上提到赖清德的贴文仍有超过八成并未提到蓝白合。

具体来说,这三个月的期间,提及赖清德的贴文中最热门的前五则,通通都没有提到“蓝白合”,有四则来自赖清德自己的粉丝专页,分别是关于提名萧美琴、发布“选择和你一样好的人”的竞选影片、宣传竞选总部的贴文,以及宣传竞选总部成立活动;剩下的一篇则是农业部部长陈吉仲被迫请辞后的贴文,文中有以一句话感谢赖清德。

当然,上面的数据只考虑总篇数,而未考虑各篇贴文的人气。如果再依 QSearch 提供的技术,用赞数和分享数为各篇加权,越热门的贴文占比越重,图像则略有不同:

在这两张图中,赖清德的变化不大,绝大多数声量无关蓝白合,大约只有两成关注度与蓝白合有关。侯友宜的线段变得平缓,不像只看篇数的那张图中有明显爬升,意味著在这三个月间,侯友宜所受到的关注中,一直也只有三成绑定蓝白合,即使到整合末期都未上升,甚至还有明显下降,降到与赖清德差不多。换言之,在最后关头,侯友宜反而吸引到更多“无关蓝白合”的关注,而实际检视贴文可以发现,这些关注特别是围绕著赵少康这位副手。

两张图之间差异最大的是柯文哲,早在9月初就已经有近半的声量仰赖蓝白合,一路持续到最后。换言之,柯文哲自己创造议题的能力最弱,所获得的关注有半数是关于蓝白合;换句话说,也一直仍有半数并非关乎蓝白合。

这意味著,选战议题主轴无法出现,主因绝非“大家都只关注蓝白合”。相反地,谈其他问题的空间一直都存在,甚至非常宽广。至此,图象已经相当清楚:并不是因为蓝白合才导致选战冷清;反而是因为选战冷清,因为虽有六成乃至八成的宽广空间,却仍难长出具有足够能量的选战主轴,才使得蓝白合成为这场选战唯一记忆点。

此处仍有氧气,而这是乐观的理由

在缺乏议题主轴的背景下,蓝白合这样的权位分配才成为某种替代品、某种无聊消遣。

在政治上,领导人并不总是被动跟随议题,相反地,领导人经常也必须主动创造议题、定义议题。政治人物需要说服选民:是的,这是我们国家现在面对的问题;是的,我们该往那里去;是的,我知道该怎么走过去。

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许多时候,政治人物无法控制怎样的事件会发生,而资源、媒体环境、社群热度经常也不在领导人的掌控之中。何况,这既需要分析的能力,也需要讲故事的能力。甚至,有些低劣的政治人物缺少的不只是资源、能力或机会,而是缺乏严肃面对议题、面对现实的意愿,一心只追求短期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台湾的政治领导人们基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尚未说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故事,取得更多人的认同,进而替这场选战界定出清楚的主轴。即使,台湾政坛从来不缺议题,具体如国家安全的挑战与策略,以及对“一个中国”前提的明确立场,或是新世代所需要的能源政策;抽象如所谓“新政治”的具体内涵,或是“反贪腐”这个说法是否能够成立等等;又或者,候选人之间,是否在能力或在人格特质上有重要的差异,也是一个可能的辩论主轴。

是因为在缺乏议题主轴的背景下,蓝白合这样的权位分配才成为某种替代品、某种无聊消遣,成了唯一幸存者,蓝白合是众人“没有选择下的选择”。透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并不是因为社群上的人们真的对蓝白合情有独钟——蓝白合并未吸走所有氧气,但其他的议题却仍然种不活、长不大,始终发育不良。

选举剩下不到20天,台湾面对中国、面对国际情势、面对能源转型等种种考验,政党和领导人能否找到成功的策略,制造机会、整合资源、发挥自己和团队的能力,为这场选战界定出一个主轴?最后一个月,在蓝白合这出政治肥皂剧终于下档后,公共讨论是否终于能够收束、能够聚焦,进而使得各种闪烁其词与夸夸其谈能被揭穿?

这不仅是很高的期待,还是很艰巨的任务。然而,证据也确实显示,即使在蓝白合最受瞩目的时候,“不谈蓝白合”的空间也一直存在,台湾人并不真的想要只关注权斗的闹剧。

选战进入最后阶段,氧气存量依然足够,乐观的理由依然存在。此刻,台湾尤其需要出色的政治工作者,找出有效策略,好好利用氧气,使得一项议题能够好好发育,在选前倒数阶段,让台湾的公共辩论终于能有清晰的主轴。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的確深度,提供的另外一個視角切入,台灣截至目前為止,在公共議題的討論上的死角與缺失。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