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神庙、领土、领导人风波:泰柬边境停火,但争议核心为何?

两国之间为何起争议,有什么挑战?现在的停火协议,会带来怎样的和平?
2025年7月29日,柬埔寨斯雷斯南(Srei Snam),柬埔寨与泰国的致命边境冲突持续十年,双方在连续五天的激烈交火后达成停火协议,于周一(28日)午夜正式生效,柬埔寨民众携带财物前往临时避难所。摄:Tyrone Siu/Reuters/达志影像
东南亚 国际 政治 地缘政治 宗教 民族主义

7月24日清晨时分,泰国和柬埔寨的军队在边境地区爆发武装冲突,冲突范围由一开始素林府(泰)/栢威夏省(柬)边界的塔莫安通(Prasat Ta Muen Thom)附近,很快便漫延至四色菊府(泰)、乌汶府(泰)、武里南府(泰)和奥多棉芷省(柬)的边界。

两日后,冲突更一度扩展到沙缴府(泰)和达叻府(泰)/菩萨省(柬)边界,当日甚至有炮弹射进寮国境内。双方在冲突期间互相斥责针对平民,柬国使用了火箭砲等重型武器逾界攻击,而泰国也承认使用国际法禁止的集束弹对付军事目标(注:泰国没有签署《集束弹药公约》),形势变得变愈来愈严峻。到7月29日为止,边界冲突已造成34人死亡,超过27万人被逼迁离居所。短短一星期内冲突的伤亡数字,已经逼近2008至2011年泰柬边境冲突死亡人数的总和(40人)。

柬埔寨在冲突初期所占领的土地和寺庙,大部份都被泰军重新夺回。即使冲突形势看似回到战前阶段,但双方都无意示弱率先返回谈判桌:柬埔寨希望通过多边制度向泰国施压,在冲突当日已经直接寻求联合国安理会介入,要求泰方无条件停火;泰国则明确指出柬埔寨需要展示“真正结束冲突的诚意”,把军队完全撤离泰国边境,才符合恢复双边对话的条件。

事实上,泰柬两国之间的冲突从5月开始,断断续续已有近两个月。这场冲突与2008年的看似有相似之处,但时代语境已然不同。两国互信频临破产,只能依仗第三国家介入调停,才有望成功中止冲突。到底,两国之间为何起争议,有什么挑战?现在的停火协议,会带来怎样的和平?

2025年7月28日,马来西亚布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Hun Manet)、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Anwar Ibrahim)、泰国代首相普谭(Phumtham Wechayachai)三国领导人就泰柬边境冲突举行调解会谈。摄:Mohd Rasfan/Pool/Reuters/达志影像

泰柬停火带来的脆弱和平

目前泰柬的战略互信跌至历史低点而言,泰柬两国的和平状态无疑非常脆弱。

冲突四日后,泰柬冲突看似迎来曙光:7月28日,东盟主席国马来西亚联同中国和美国的协调下,邀请泰国代首相普谭(Phumtham Wechayachai)和柬埔寨首相洪玛奈(Hun Manet)到布城开会调停冲突。

会议结束后,泰柬两国随即宣布三点协定:(一)两国将于7月29日凌晨正式无条件停火、(二)泰军的第一和第二军区司令将于同日分别与柬军的第四和第五军区司令会面,并在双方同意的原则下,参加由东盟主席国主持的武官会议、(三)泰柬于8月4日在柬埔寨召开“边境联合委员会”(General Border Commission)会议。

停火协议生效当日,负责东北“伊善地区”的泰国第二军区司令本辛(Boonsin Paadklang)与柬国第四军区司令波兴(Pov Heng)在边境进行会谈达成三项主要共识:(一)即时停火、(二)暂停调动军队、(三)向对方归还伤亡士兵。泰柬双方也承诺各自成立四人协调小组,解决有关停火协议的事端。根据泰国《民族报》报导,其他军区负责人在同日举行的会谈都得出相同结论,显示泰柬双方各有意愿为冲突降温。

据泰国陆军提供的资料显示,泰国已于停火协议生效当日守著十一个战略重镇,表明自己无意扩张版图。同时,泰国方面强调即使柬埔寨在停火协议生效后至少有八次向驻守边境区域的泰军开火(柬埔寨否认指控),但泰方依然坚守诺言没有动武还击。泰国外长玛里(Maris Sangiampongsa)指出,泰国政府绝不容忍任何侵犯领土主权的行为,但他们现时仍然愿意展示耐性,只会依循外交途径向中、美、及马来西亚投诉。

以目前泰柬的战略互信跌至历史低点而言,泰柬两国的和平状态无疑非常脆弱。两国接下来几星期的互动,将左右停火协议的后续安排。不过,以下有几项挑战,很可能会打乱泰柬关系“正常化”的动向。

2011年2月9日,柬埔寨柏威夏省,柬泰边境的紧张局势持续升温,柬埔寨士兵在已被设立为军士驻地的栢威夏古庙(Preah Vihear Temple)的废墟上休息。摄: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挑战一:《法暹条约》边界争议

国际法院的裁决没有解决两条问题:首先,到底柬埔寨的主权范围延伸到栢威夏庙“周边地带”的哪一点呢?第二个问题是,到底泰柬边界应该如何划分?

过去泰柬的陆地边界争议主要围绕栢威夏古庙(Preah Vihear)的主权从属问题。泰国一直认为,它与法国(当时控制法属印度支那)在1904年和1907年的边界安排应该是沿著扁担山脉的分水岭线划界,因此位于分水岭线以北的古庙应该属于泰国拥有。柬埔寨反对有关说法,原因是法国在1908年为《法暹条约》测绘的地图(“附件一地图”)中,栢威夏庙明确位于柬埔寨境内。1962年,国际法院就栢威夏庙的主权作出裁决,大比数认同该庙属柬国所有。

不过,国际法院的裁决没有解决两条问题:首先,到底柬埔寨的主权范围延伸到栢威夏庙“周边地带”的哪一点呢?只要对比扁担山脉分水岭线和“附件一地图”边界图的分别,大概可以划出一片面积达4.6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域”,当中包括了栢威夏庙坐落的断崖,以及邻近的特腊塔(Phnom Trap,泰称普马丘 Phu Makua)山丘。柬埔寨认为,国际法院的裁决意味“周边地带”等同所谓的“争议区域”,按照“附件一地图”的划分方法,应该属于柬国的领土范围。

不过,泰国反对这种“广义”的理解方法,认为国际法院所划出的“周边地带”只包括古庙主体及面向北方的台阶入口(再多20米左右),面积大约只有0.28-0.35平方公里左右,意味柬国只有权管辖古庙主体及部份出入口。

虽然泰柬对“周边地带”的观点有异,但两国曾经有一段时间能够把主权问题暂时搁置。自越南在1989年完全从柬埔寨撤军之后,泰柬两国便有意共同开发栢威夏庙一带的旅游业务,希望能够达成“把战场变成商场”的战略目标。在他信(Thaksin Shinawatra)担任泰国首相期间(2001年-2006年),他甚至向柬国提出共同将栢威夏庙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单。不过,柬埔寨认为古庙的主权十分清晰(即使一般旅客通常经由泰国边境的主通道进入栢威夏庙),因此拒绝他信的建议。

2008年7月20日,柬埔寨柏威夏寺(Preah Vihear Temple),泰国士兵在附近的一座柬埔寨佛教寺庙周围驻守。摄:Str/AP/达志影像

2008年,柬埔寨独自为栢威夏庙成功申遗,却引起泰国保守派及民族主义者不满。泰军率先派兵进驻栢威夏庙附近的古塔和“苍鹰地”(Veal Intry),及后占领“争议区域”以外、位于素林府边境的塔莫安庙建筑群(Ta Moan Complex,亦即2025年边境冲突的导火线之一)。柬埔寨亦增兵到栢威夏庙,以及素林府/奥多棉芷省边界的塔克拉贝庙(Ta Krabei)回应泰军“入侵”。两国军队很快便陷入对峙状态,偶尔爆出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同时两国也有意控制冲突局面,不时举行双边会谈缓和局势。

就算泰柬冲突在2011年再度升温,但武装冲突仍然集中于柬国的栢威夏省、奥多棉芷省和泰国的素林府及四色菊府。泰柬两国争议的地点,亦主要聚焦于栢威夏庙附近地点。两国军队增兵到栢威夏庙以外的地区,目的更似是逼使对方就栢威夏庙“周边地带”的问题上让步,多于“扩张”或“收复”额外领土。

柬埔寨在2011年要求国际法院介入案件,并颁布临时措施要求建立“非军事区”逼使泰柬双方停战。国际法院在2013年发表有关1962年“栢威夏庙案”的诠释文件,明确指出栢威夏庙的“周边地区”包括古庙座落的全个岬角,都由柬埔寨所有。然而,柬埔寨争取一并归入主权范围的特腊塔,则不属于这个范围。

国际法院遗下的第二个问题是,到底泰柬边界应该如何划分?随著栢威夏的主权归属尘埃落定,泰柬两国现时要处理的,是《法暹条约》剩下的一连串边界问题。这个问题亦构成2025年边境冲突的重点。

由于泰国已在1960年宣布拒绝承认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权,国际法院必须满足“两国共同认可”的条件,才可作出关于领土争议的裁决(除非是“诠释”已裁决的案例)。经过“栢威夏庙”的法庭战后,泰国内部对国际法院已经失去信任,外界很难指望海牙法庭可以有效介入争端。只要泰国一日拒绝接受国际法院裁决,这些问题只可以透过双边磋商处理,或是搁置一旁。亦即是说,就算柬国有意解决边境争议,主动权只会在泰国手上。

泰国和柬国在过去两年触碰的主权争议,都与《法暹条约》脱不了关系:它们分别包括泰国湾的主权重叠海域(Overlapping Claim Area),以及扁担山脉以东一带的陆地划界问题。

2025年6月24日,泰国曼谷,总理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处理与柬埔寨的边境争端时受到严厉批评,完成内阁会议后离开政府大楼。政府已承诺本周将进行内阁改组,以回应公众的不满并稳定政局。摄:Chalinee Thirasupa/Reuters/达志影像

他信在2001年与柬埔寨曾达成谅解备忘录(MOU-44),以示双方愿意就泰国湾主权重叠海域问题上进行磋商,并在解决主权问题之前,可以共同勘察及开发油气资源。但他信势力在2008年后失势,MOU-44的共享安排也音讯全无。自“为泰党”在2023年回朝之后,泰柬政府打算恢复讨论关于MOU-44的细节。不过,就算“为泰党”多次呈清MOU-44不会牵涉主权问题,保守派还是一口咬定有关协定只会削弱泰国的领土主权(泰国旅游热点骨阁岛(Koh Kood))。最后,泰国首相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和柬国首相洪玛奈因为重申骨阁岛的主权不能让步,合作会议无疾而终。

在陆界争议上,柬埔寨比起2011年的边境冲突更敢于挑战现状。

在陆界争议上,柬埔寨比起2011年的边境冲突更敢于挑战现状。今年二月,柬埔寨士兵被指护送国民到塔莫安通庙高唱柬国国歌,引起泰国第二军区代表向柬国发出警告。双方随后增强当地兵力。同月,柬军扫清连结泰、柬、寮三国边境——“翡翠三角”(Chong Bok/Mom Bei)——的路障,同样在当地加强军备。泰柬在“翡翠三角”本来承诺建立一个五公里的军事缓冲区,但两国无视协定,终于在今年五月发生一场长达十分钟的交火,造成一名柬国士兵身亡。

五月冲突后,泰国希望利用双边机制解决边境冲突,但柬埔寨再次主张透过国际法院解决。有别于过去只专注单一地方主权状况的做法,柬埔寨这次要求国际法院一次过解决“翡翠三角”、塔莫安通庙、塔莫安陶庙(Ta Moan Tauch),和塔克拉贝庙的主权问题。泰国打从一开始就否定了国际法院路线,柬国却坚持透过国际法院解决冲突。尤其当下两国关系紧张,双边对话恐怕只会沦为“鸡同鸭讲”的外交骚。

同一时间,柬埔寨似是一早预备下一波冲突来临,立即派出精锐步队到“翡翠三角”布署,埋下地雷及防空工具。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员Nathen Ruser的观察及统计,由今年开始起计算,至少有33次冲突升级的事件由柬埔寨发动,有14次源自泰国,而大部份的升级行动都在五月冲突后才发生。

泰柬七月冲突爆发后,两国实质控制的领土又出现了微妙变化,可能影响谈判筹码和意愿。讽刺的是,柬埔寨虽然看似准备充足,但泰国目前比柬国占有更多优势。其中一个较值得留意的是,泰军在冲突不久便宣布“重夺”普马丘(特腊塔),亦即栢威夏庙附近的一个山丘。这个据点在2011年后便一直被柬军占领著,直到冲突爆发后正式“沦陷”。如果柬埔寨在日后停火协议的商讨设下“回归到战前驻军原点”的话,或会牵起一波领土主权的争执。

2025年6月28日,泰国曼谷胜利纪念碑,反政府抗议者不满泰国总理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与柬埔寨前首相洪森(Hue Sen)就泰柬边境争端被泄漏的通话,要求她辞职。摄:Athit Perawongmetha/Reuters/达志影像

挑战二:民族主义再度燃起

每当泰/柬两国国内政治环境不稳时,民族主义的破坏力便更显得强大。

让边界问题更加复杂的因素,还有两国非常刚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对于泰国民族主义者而言,《法暹条约》本来就象征著“失落土地”的国家耻辱。任何政治势力如果无法坚持“收复失地”的主张,就会被视为丧失担任政府领导的资格。

同理,对于柬埔寨民族主义者而言,越南和泰国都是国家存亡的最大威胁,特别是两国在冷战时期屡次“入侵”边境(例如泰国在1954年派武装部队占领栢威夏庙、越南在1978年入侵柬国驱逐赤柬)和“分裂”国家(泰国曾经支援柬国前首相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的政敌发动政变——“曼谷阴谋”)。假若任何政治势力向外国——尤其是越南和泰国——屈从的话,就难免被冤上出卖民族利益的罪名。

每当泰/柬两国国内政治环境不稳时,民族主义的破坏力便更显得强大。

2008-2011年的边境冲突,刚巧发生在泰国内部政治最混乱的时期:2008年,亲他信的“泰人民力量党”执政时,他们本来打算低调处理有关栢威夏庙周边地区的争议。代表著保皇势力、敌视他信的公民团体“人民民主联盟”(“黄衫军”)本来就想找机会推倒政府,于是借助栢威夏庙的争议,趁机把焦点转移到柬埔寨这个假想敌身上,要求政府应该执锁边境,废除泰柬的划界合作等。

两个月后,泰柬关系陷入对峙状态,“黄衫军”甚至一度占领首相府及瘫痪交通网络,逼使泰国时任首相沙玛(Samak Sunthorawet)取消泰柬边境会谈。面对街头抗争、国会内以“民主党”为首的反对派、以及司法机关和皇家陆军里应外合下,“泰人民力量党”政府不消几个月便倒台。事实上,在“黄衫军”煽动的民族主义情绪下,就连后来上台的“民主党”政府也不敢向柬埔寨再作丝毫妥协。经此一役,柬埔寨对双边沟通缺乏耐性和信任,认为任何商议的进展都会遭到泰国民族主义的反噬。

不过,只要确保两国关系能够斗而不破,柬埔寨时任首相洪森(Hun Sen)也乐于触碰泰柬边境敏感议题。当初柬埔寨坚持把栢威夏庙申遗,因为有关决定必然能够掀起国民的民族主义的自豪感,让他们可以自发在2008年的国会选举中支持执政党。再者,挑衅泰柬边境冲突,有助凝造一种危机感,有效刺激“聚旗效应”,让选民自愿站到执政党一边。根据当年的报导显示,其中一个柬国选民在受访时,表示“只要有人能够立刻解决栢威夏庙问题,我就会投给他”。

2025年6月18日,柬埔寨金边,市民参加一场声援游行,支持柬埔寨政府最近在与泰国的边境争端的行动。摄:Tang Chhin Sothy/AFP via Getty Images

为了打造自己“民族英雄”的形象,洪森更招揽正在流亡海外的泰国首相他信担任柬埔寨的“经济顾问”,呈现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政治手腕,也更巩固执政党不向强权妥协的民族主义色彩。泰国在“民主党”执政期间,两国关系持续恶化的原因,更多是来自于洪森竟然找来泰国民族主义者的眼中钉搞对抗。

来到2025年,无论是“为泰党”联合政府的脆弱程度、他信和保守势力的明争暗斗、以致政府和军队之间的张力,泰国现时面临的政局形势与2008年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自从佩通坦开始处理泰柬海上边界议题时,泰国“黄衫军”的精神领袖林明达(Sondhi Limthongkul)已批评政府意图“出卖国家”,威胁动员群众上街。五月冲突爆发后,泰国皇家陆军更高调表示他们在“必要关头”将会升级应对任何入侵主权的行为,并陆续封镇边境检察站。纵使佩通坦和“为泰党”阁员多番尝试为冲突降温,但也只能公开表示政府将与军方保持合作。

这个时候,洪森为泰国民族主义者“赠送”一份大礼:佩通坦与他的私人通话录音。根据洪森后来提供的资讯显示,这次通话应该在六月十五日进行,电话录音长达十七分钟,参与通话的似乎只有三人:洪森、佩通坦、以及精通泰语的金边副市长担任翻译一角。显然,佩通坦丝毫没有防备过洪森这位“叔叔”会公开出卖“姪女”(注:洪森与他信曾经称呼对方作“干兄弟”),在通话内容中毫不掩饰自己在国内的困扰。佩通坦在通话中向“叔叔”(洪森)批评泰国第二军区司令本辛是站在她的“对面”(意思指反对派),又指责他所说的任何东西“对我们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好处”。

洪森在通话中语气强硬,要求泰方必须自行解封边境,柬方才会跟从。面对洪森强势的姿态,佩通坦却连番表示“不管你需要什么,可以直接找我,我们可以私下讨论”,又低声下气地说“我们真的很想要和平”。佩通坦事后解释这是她的“外交技巧”,但泰国文官和武官的战略目标有重大反歧,确实反映到“为泰党”和皇家陆军暗自较劲的情况。

通话一公开,“为泰党”为首的联合政府便立即分裂。

通话一公开,“为泰党”为首的联合政府便立即分裂。同属执政联盟的“泰自豪党”在录音公开前,已经跟“为泰党”在重大政策(如《综合娱乐场所法案》)及人事任命上出现磨擦。洪森公开佩通坦的讲话内容后,“泰自豪党”名正言顺退出政府,并暗示“为泰党”不尊重泰国军人和国家主权,要求佩通坦为通话内容负上责任。

在民族主义情绪的号召下,群众也发动了“为泰党”在2023年掌权以来最大型的街头抗争,民众举起“首相是国家敌人”的标语,要求佩通坦辞去职务。即使佩通坦试图加剧打击柬国的诈骗集团挽回声望,但一切都已经太迟了。七月一日,宪法法院命令佩通坦暂停所有首相职务,并审理到底应否罢免她。面对情绪高涨的民族主义,“为泰党”基本上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完全站在军人一边,任由其决定边境安全的策略及回应。抗议佩通坦“出卖国家”的声音此坡彼落下,他信家族的政治前境也不见得乐观。

2018年1月24日,印度新德里东盟峰会,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听取官员的讲解。摄:Money Sharma/AFP/Getty Images

挑战三:万人之上的洪森体制

跟2008年的状况不一样,洪森家族在柬埔寨的控制几乎已经牢不可破,党、政、军无一不是洪森一手掌控,肆意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反而有机会损害政权稳定。

让人感到好奇的,反而是洪森可以从冲突中获得什么?

跟2008年的状况不一样,洪森家族在柬埔寨的控制几乎已经牢不可破,党、政、军无一不是洪森一手掌控,肆意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反而有机会损害政权稳定。柬埔寨去年被逼退出“越寮柬发展三角区”,与柬埔寨民族主义的反越情绪不无关系。若果洪森希望透过煽动国内的反泰情意结,让民众视线从“三角区”触礁一役,转到泰国“入侵”边境的话,那么他就更需要显示自己寸土不让的决心。不过,泰国军事实力比柬埔寨强大,军事冲突注定是兵行险著的举动。倘若柬国政府再在主权问题上失手的话,民族主义的反噬只会更难驾驭。

如果洪森目的是替儿子洪玛奈扫除障碍,凝聚军民一心的话,那他很应该积极突显洪玛奈的领导角色。

七月冲突一爆发,洪森在社交媒体中便公开披露自己在“战情室”的工作模样,又公布自己跟将领和顾问参考边境地区的地势图。相比起来,儿子暨总理洪玛奈则低调得多,只公开几张自己在办公室内阅读文件和讲电话,跟边境地区枪林弹雨的情境形成极大落差,与父亲“忧国忧民”的形像更显分别。

洪森这次处理泰柬冲突的安排上,似乎与2008年处理栢威夏边境冲突的人事安排上有所分别。2008年,有说法认为洪森一心为长子洪玛奈度身订做“储君”身份,所以特地调配他到前线,让他建立功绩。在2011年另一次泰柬冲突时,洪玛奈更获晋升少将一阶,让他可以有资格继承父亲“民族英雄”的衣钵。若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洪玛奈在这次冲突的角色便显得有点太过“温柔”,与奋勇抗敌和“运筹为握”的强人形象尚有一段差距。

如果洪森只是有意识地经营自己领袖形象的话,那到底洪森是为儿子洗太平地,还是只关心自己一人的墓志铭呢?补充一点,关于柬埔寨内部的资讯较泰国封闭,外界很难望清该国的内部角力,最多只能够作出一些臆测。

他信在最近一次公开场合中,嘲讽洪森现时就似一个“丧尸”一样,“生性多疑”,“整天坐在社交媒体平台面前独自发疯”。他的说法并非完全假话(毕竟洪森本人经常更新社交媒体资讯),洪森现时坐拥一个“万人之上”的国家制度,再加上他情绪化的性格,对柬国外交的确影响深远。就像2022年柬埔寨担任东盟主席国,洪森在处理缅甸问题时本来多次向缅军领袖示好,但一下子忽然发出多项声明谴责军政府残暴不仁,让外界大跌眼镜。

一个飘忽无常的领袖,再加上一个权力非常集中的政体,对未来的泰柬关系恐怕又是一道隐忧。

评论区 1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好的分析報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