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台灣深度

數說2024台灣大選之三:選民只愛看藍白合?數據顯示並非如此

柯文哲最依靠藍白合維持社群熱度,但他所受到的關注仍有一半無關藍白合。

特約撰稿人 謝達文 端傳媒實習記者 鍾依靜 設計師 郭瑾燁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12-25

#社群#數說2024台灣大選#台灣大選#藍白合#侯友宜#臉書#賴清德#柯文哲

【編者按】台灣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第16任總統、副總統大選,並由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民進黨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以及國民黨現任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三人共同競逐,這也是台灣第八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

除了總統人選,本次大選中國會113席次將全數改選,其中包含73席區域立委、34席不分區立委,以及六席原住民立委。

數說2024台灣大選」將以系列報導,透過數據圖表,在選前為讀者呈現本次選舉的各種面貌,並進一步加以分析,呈現台灣論域場上所呈現的大選圖像。

而本文所引用數據,來自社群數據平台 QSearch 提供之臉書貼文資料庫。該資料庫涵蓋台灣超過100萬個臉書粉絲專頁發布的所有貼文,該擇選標準,先以人氣為指標,納入絕大多數追蹤數在3000人以上之粉專,再由團隊手動納入其他新設、小型粉專。

需留意的是,本資料庫只包含粉絲專頁,不及於在個人頁面上發言、未另外成立專頁的關鍵意見領袖(KOL)。因此,本文的分析並無法呈現台灣社群網絡的全貌,而是提供一個切片。

許多政治評論者認為,2024台灣大選出奇地「冷」,缺乏主導選戰的議題主軸。尤其,相較於2020年大選,不但有「韓粉」與反韓國瑜群眾的激烈對立,更有「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主題「定義」了該次大選。然而,這場大選如今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如果在路上隨機與選民對談,最多人記得的選舉印象,恐怕只能是所謂的「藍白合」。

這是因為其他議題的空間被藍白合佔據了嗎?人們常有這樣的經驗,發現一整場對話被一個人或一個話題主宰,讓其他事情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這時,有一句英語片語可以形容這樣的現象:suck the oxygen out of the room,把房間中的氧氣吸走了。

畢竟,跟人一樣,議題要活著,總賴著一口氣。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是「藍白合」吸走了台灣公眾討論的所有氧氣,讓其他主軸無法浮現呢?根據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的數據資料,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因為,藍白合的議題並不賣座,社群上人們並沒有那麼熱衷藍白合的相關討論。固然,藍白合相關討論的「總量」一直勝過其他議題,但實際上,涉及其他政治議題的貼文平均表現更好。即使如此,一時的晴雨卻都不成氣候,無法真正「定義」這場大選,反而是藍白合的相關討論盤踞不去,持續霸佔人們的臉書河道。

反過來說,「非關藍白合」的選舉貼文一直都有出現。除此之外,三位主要候選人都有許多「非藍白合」的相關討論,柯文哲確實最依靠藍白合維持社群熱度,但他所受到的關注仍有一半無關藍白合;至於侯友宜,乃至根本在局外的賴清德,在社群上更是有許多「空間」並未被藍白合佔據。但這些空間,至今仍無法長出足夠且持久的選戰議題。

是以,與其說藍白合吸走了所有氧氣,不如說其他議題也曾吸到氧氣,卻無法壯大,成為足夠有力的主軸,才使得藍白合成為唯一受到大眾「持續關注」的議題——藍白合受到不成比例的關注,不是選戰缺乏主軸的原因,而是結果。

藍白合 vs. 五組關鍵詞

五組關鍵詞:兩岸、貪腐、能源、國防及個人特質。

除了搜尋所有包含「藍白合」該關鍵詞的貼文,本文也搜尋其他出現「五組關鍵詞」的貼文。這五組關鍵詞分別代表五個「可能」的選戰議題:

  • 兩岸:這是台灣歷來選舉都相當重要的議題,各方都必須做出論述,而今年的論述尤其常跟戰爭有關(詞組包含:兩岸、和平、避戰、臺海、台海、統戰、台獨、臺獨、九二共識);
  • 貪腐:國民黨和民眾黨都將民進黨形容成貪腐的政黨(詞組包含:貪污、貪腐、腐敗);
  • 能源:民進黨政府推動能源轉型,而國民黨和民眾黨主張提高核能佔比,並攻擊民進黨綠能政策(詞組包含:綠電、再生能源、綠能、核電、核能、核四);
  • 國防:面對中國,民進黨主張提升國防能力是降低戰爭風險最好的方式,另外,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涉及潛艦洩密案,也引發朝野攻防(詞組包含:國安、國防、潛艦國造、海鯤號、潛艦);
  • 個人特質:候選人的特質也是選戰常見議題(詞組包含:誠實、能力、負責、認真、說謊、做事、拗;「拗」是台灣常見用來表達對方強詞奪理的詞彙)。

為了確保被納入分析的貼文確實與總統選戰有關,而不包含僅提及「以色列『國防』軍」、「某演員很『認真』」等詞句的貼文,因此,本文所設定的搜尋條件不僅包含上述關鍵詞,還需提及至少一位總統候選人(包含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也包含最後退出選舉的郭台銘)的名字。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