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总统被刺案,与台湾在加勒比海的外交阵地战

总统被刺,局势动摇,让这位于中美洲的动荡岛国、台湾仅存的邦交国成为国际瞩目焦点。
2021年7月14日,海地太子港, Jovenel Moise支持者带著鲜花、雪茄、蜡烛在总统府外祈祷,以纪念被杀害的总统 Jovenel Moise。
北美 台湾 国际 地缘政治

2021 年 7 月 7 日凌晨一时,海地总统摩依士(Jovenel Moïse)在宅邸里,遭一群闯入的凶嫌枪杀身亡,消息传出后举世哗然。

事件发生后,海地警方展开了追捕行动;根据海地警方的最新数据,这起事件的嫌犯由 28 人组成,其中两位是归化为美国籍的海地人,其余则皆为哥伦比亚人,而其中三名嫌犯,已在追捕过程中遭警方击毙。

根据一部由目击者录下的影片,嫌犯曾在现场称自己为“美国缉毒局人员”;由于美国近代曾多次介入海地政局,因此这则影片,也引起部分人对外国势力介入的疑虑,不过美国缉毒局已否认与这起案件有任何关联,而海地政府希望美国派出军队协助维安的请求,也已遭到美国总统拜登的正式拒绝。

摩依士的妻子玛蒂娜(Martine Marie Étienne Moïse)同样在事件中受伤,后来转往美国佛罗里达州接受救治,并在 7 月 11 日于推特上发表刺杀后的首次录音谈话。玛蒂娜在录音中指控,这是一起政治谋杀事件,“所有人都知道谁在和总统作对,这些人雇用佣兵来杀害总统和他的家人;他一直都在为道路、供水和电力系统奋战,也在为年底的公投、选举和国家转型做努力。”

2021年7月8日,海地太子港警察总指挥部向媒体展示了暗杀海地总统 Jovenel Moise 的疑犯,以及他们据称在袭击中使用的武器和设备 。
2021年7月8日,海地太子港警察总指挥部向媒体展示了暗杀海地总统 Jovenel Moise 的疑犯,以及他们据称在袭击中使用的武器和设备 。

随着时间演进,案情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首先,其中一位凶嫌卡巴多尔(Duberney Capador)位于哥伦比亚的家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身为退役军人的卡巴多尔,曾在今年四月份,接到一通来自 CTU 保安公司的电话,对方当时邀请他组织一个“团队”,前往海地“保护重要人物”。

卡巴多尔后来于五月份接受邀约,并召集自己在军中认识的朋友加入任务;根据曾和卡巴多尔接触过、但后来并未前往海地的当事人的说法,卡巴多尔开出的酬劳为一个月 2,700 美元,但卡巴多尔向每个人说明的任务内容各不相同,从打击走私贩毒,到“为重要人士提供保护”都有。

最后,卡巴多尔的第一批“团队”于六月初飞抵海地,并在 7 月 7 日卷入了摩依士的刺杀事件中,而卡巴多尔本人,则已在警方追捕过程中丧生,让整起事件少了一位关键证人。

与此同时,海地民间亦出现一波波质疑声浪:这个团队明明由精锐的退役军人组成,为何看起来似乎在犯案前,完全没有拟定逃亡计划?此外,总统宅邸的维安森严,而凶嫌在行刺过程中,也没有和宅邸里的维安人员发生流血冲突,案情极不合理。

而哥伦比亚政府配合调查的结果,也呼应了这些疑点——哥伦比亚政府发现,负责摩依士维安工作的海拉德(Dinitri Hérard),竟然曾在过去数月间多次前往哥伦比亚,因而怀疑他与整起事件存在关联,甚至可能就是摩依士身边的“内鬼”。

然而案情很快又有了变化。到了 7 月 11 日,海地警方宣布,他们逮补了刺杀总统的幕后主嫌:一位名叫萨农(Christian Emmanuel Sanon)、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地裔医生。海地警方并指,萨农正在计划成为下一任总统,于今年六月,才刚搭乘私人飞机回到海地,也曾联络 CTU 保安公司雇用杀手。

不过根据《纽约时报》报导,萨农的亲友、以及一些海地裔美国人皆认为,萨农从未表现出想成为海地总统的企图心。然而报导亦指,一位不久前曾和萨农谈话的大学教授,曾称萨农“提过自己是上帝派来取代摩依士的人选”。

此外,萨农亦曾在 2011 年,于自己的 YouTube 频道上发布一部个人谈话影片,批评外国对海地资源的剥削,并抨击“海地的领导人在哪里?我们找不到!因为他们贪污”,并指“如果我掌权,你就得告诉我,你拿了我的铀矿去干什么。”虽然实际上海地从未证实有铀矿蕴藏,但这部影片,也被外界视为他展露政治野心的证据。

2021年7月11日,海地警方宣布,他们逮补了刺杀总统的幕后主嫌:一位名叫萨农(Christian Emmanuel Sanon)、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地裔医生。
2021年7月11日,海地警方宣布,他们逮补了刺杀总统的幕后主嫌:一位名叫萨农(Christian Emmanuel Sanon)、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地裔医生。

震后重建缓慢,总统争议不断

针对海地警方近来的调查与说法,现年 39 岁的海地人卡赛乌( Nixon Casseus)在接受端传媒采访时坦言自己“并不相信”;卡赛乌亦指出,海地民众很难猜测幕后真正的指使者是谁,因为“摩依士树敌太多,而且他的政敌显然都花过不少钱想除掉他。”

受过农业技术训练的卡赛乌,目前居住在多明尼加共和国边界旁的小镇 Anse-à-Pitres,平时除了在植栽业担任主管,几年前也兴建了一座学校,帮助当地的贫穷学童就学。

卡赛乌告诉记者,多明尼加共和国为了预防海地陷入动乱、海地人涌入,目前已关闭了边界;虽然他所处的小镇并没有受到刺杀事件太大影响,但政府刚发布戒严令时,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的气氛确实非常紧张。

卡赛乌指出,摩依士担任总统期间,海地问题丛生,不只治安败坏,经济也未见起色,多数人对他的施政都不是很满意。据统计,海地自从 2015 年以来,经济成长率便一直在 1-2% 的低档徘徊,明显不如上一任总统执政期间,甚至从 2019 年起便陷入负成长。然而卡赛乌话锋一转,又指“虽然多数民众确实都希望他能下台,但也没有人乐见他被刺杀。”

卡赛乌认为,摩依士被刺杀的原因,很可能跟政治利益脱不了关系,因为他上任后,曾经抢走许多公共工程的标案。“尤其 2018 年,委内瑞拉的石油加勒比计划(PetroCaribe,)给了海地一大笔钱、让我们发展经济,但外界普遍认为总统私吞了这些钱。他的政敌都想知道这笔钱的去向,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才会联手起来对付他。”

于 2017 底移居海地太子港的台湾人郑亚欣,看法也和卡赛乌相近。

“整体来说,海地人就是不相信司法调查,也不太相信政治人物。摩依士宣称要打击贪污,所以可能挡到不少人的财路,和政商名流关系不太好;但面对底层人民,他也开了很多空头支票,所以不论是上层菁英、或基层社会,他两边都不讨好——也是因为这样,这次刺杀并没有造成太大规模的抗议事件,因为大部分人对他没有这么支持。”

事件发生一周过后,太子港的气氛已经缓和不少,商家也从上个周末便恢复营业。“海地人已经习惯和混乱共生了,生活还是要过,我自己也是周一就恢复上班了。”

然而郑亚欣对记者表示,海地民众对于刺杀事件依然非常愤怒,因为整起事件似乎有来自外部的干预。“海地人是团结的,即便不支持这个总统,但这毕竟是自家的事情,不需要外人来干预,所以大家都很希望案情能水落石出。但以目前的资讯来看,疑点实在太多。”

虽然截至目前为止,美国的拜登政府表面上并没有打算介入海地局势,但海地民众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自从海地于 1804 年独立以来,美国就一直是海地政局背后最重要的影响者。

由于海地是历史上第一个脱离殖民、独立建国的黑人政权,而美国也担心自己境内的黑人群起效尤,因此一直对于海地有所忌讳,直至 1862 年才终于承认海地。

1915 年,立场相对亲美的海地军人萨姆(Vilbrun Guillaume Sam)在混乱局势中取得海地政权,却在掌权不到半年之后,便因为处决前任总统而引发众怒,即使逃入法国大使馆,最后仍遭群众杀害,导致美国决定出兵,开启了美国占领海地将近二十年的时期;1994 年,美国也曾发动“维护民主行动”(Operation Uphold Democracy),推翻于 1991 年透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

巧合的是,就在暗杀发生的前一天,美国媒体《The Nation》也才刚刊登一篇报导,描述海地贪腐的政治环境,以及几乎可以用“无政府状态”形容、帮派割据的社会现况;而当地经常倡议揭弊、批判总统的记者 Antoinette Duclaire,也刚在前一个星期当街遭人击毙。

然而摩依士的记录确实也称不上光彩:他上任之后帮派活动变本加厉,自己又治理无方,甚至曾派遣几位装备不足的警官进入“匪窟”,结果反而害警官进了虎口、当场遭到杀害。

2021年7月8日,海地总统 Jovenel Moïse 在太子港被谋杀后,公民在警察局附近参加抗议。
2021年7月8日,海地总统 Jovenel Moïse 在太子港被谋杀后,公民在警察局附近参加抗议。

时序进入 2020 年、疫情在世界各地爆发之后,海地不但没有医疗量能可以应对,疫苗接种工作也仍未展开,甚至还曾在今年四月,以“疫苗具有副作用”为由,拒绝一批由世卫 COVAX 平台分配的牛津-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

根据官方数据,海地约 1100 万人口里,截至 7 月 13 日录得 19,220 个 COVID-19 确诊案例,死亡案例 471 人;不过外界一般认为,由于海地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因此受疫情冲击程度相对较轻。

至于摩依士近期最大的争议,则与他的任期有关:摩依士虽然在 2015 年的总统大选中拿下最高票,但因为得票未过半,因此依法必须进行第二轮投票,然而第二轮投票后来却因故遭推迟、直到 2016 年才举行,而摩依士则是在 2017 年初,才终于正式就任。

他的政敌和几位法界人士皆主张,摩依士的任期应该依照宪法规定,以原本的时程计算,因此应该在 2021 年卸任,但摩依士却以行政命令延续了任期,而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大国,则以“维持稳定”为由,对荒腔走板的摩依士采取默认态度;由美国主导、经常介入海地政局的“美洲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也同样支持摩依士。

这些和摩依士相关的争议,背景则是 2010 年地震之后,重建工作漫路迢迢、基础设施至今依然凋敝的海地社会。曾以台湾“农技团”团员身份,在海地驻点两年半的杨丰旭,就是在 2010 年地震后几个月抵达海地的。

杨丰旭在接受端传媒采访时指出,海地的治安确实不好,当年他刚抵达,便遇上总统改选争议,导致民众上街抗议,社会相当动荡,甚至连中国派驻海地的代表,曾被绑架过;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后来于 2017 年撤出,可能也是导致当地治安进一步恶化的原因之一。

“台湾大使馆当时还会告诉我们紧急避难的 SOP(标准作业程序)、给我们集合地点的 GPS 座标,万一发生紧急事件,就可以前往集合地点,大使馆会从邻国多明尼加派直升机过来接。”

但即便如此,杨丰旭坦言在听到摩依士遭刺杀的消息时,心里还是非常震惊。“其实海地官方的防卫能力不算太差,当年我们进出总统府,也都有一定程度的维安管制;这次刺杀能发生,应该是经过缜密的计划。”

杨丰旭回忆,东亚面孔在当年的海地并不多见,当地人一般都把台湾人叫做“Blanc”,源自法语“白色”之意,将台湾人和西方白人归为同一类。“当时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很少,而台湾人则因为农技团长期耕耘的关系,在当地人心目中形象不错。”

然而海地从大地震至今已逾十年,为何至今依然无法完成重建,社会发展也略显停滞呢?

杨丰旭认为,其实早在地震之前,海地的政治环境就已非常混乱,而联合国和其他外国 NGO 在地震后的介入与援助,使用的方式也未必正确。“他们把钱投了进来,但基本上就是消耗预算,可能买了车、买了医疗用品,就直接送当地人,计划结束后就离开了,但无法留下具有延续性的东西。”

海地周遭各国:台湾的“铁杆盟友”区

虽然刺杀案情仍未厘清,但摩依士遭刺杀后,国际各方都在关注海地将会由谁接手掌权;而这种继任者悬缺的状况,对于政局本就不稳的海地来说,也无疑是雪上加霜。

依据海地宪法,总统过世后职位应由最高法院院长代理,然而海地的最高法院院长近期才刚因为 COVID-19 肺炎病逝;如果由摩依士过世前几天才任命的代理总理约瑟夫(Claude Joseph)接任,他则必须获得海地国会批准,然而由于政局动荡、选举延迟,海地至今仍未选出新一批国会议员。

从最新的形势来看,海地上议院的议长兰巴特(Joseph Lambert),很有可能会在这场角力之中脱颖而出——仅存的几位议员、以及海地的几个政党,都公开表明将支持兰巴特成为临时总统,但他是否真能掌权、以及上任之后会对海地带来哪些影响,目前仍未明朗。

 2018年7月11日,海地上议院的议长兰巴特(Joseph Lambert)和总理杰克盖伊拉方丹于在海地太子港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2018年7月11日,海地上议院的议长兰巴特(Joseph Lambert)和总理杰克盖伊拉方丹于在海地太子港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由于海地是台湾为数不多的邦交国之一,而遭杀害的总统摩依士,也才刚于 2018 年访台,曾不只一次替台湾在国际上发声,因此台湾政府对于刺杀事件也格外关注。

若再细看台湾的外交版图,海地周遭的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区,其实也就是台湾邦交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截至 2021 年,台湾仅存的 15 个邦交国里,就有 8 个位于这个陆地面积加起来约 75 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陆地面积 0.5%,相当于中国青海省)、人口约 9 千万(约占世界总人口数 1.15%)的地区。

换言之,海地周遭的地区,可以说就是台湾当下的“铁杆盟友区”。

这种现象,其实也并不令人意外。从地缘位置来看,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就紧挨着美国南缘,隔着墨西哥湾与美国“深南州”(Deep South)相望,长期以来在经济、防卫、移民议题上与美国紧密关联,甚至偶尔被戏称为“美国后花园”;对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国家而言,“对美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外交议程之一。

如果再看看排行第二的“台湾铁杆盟友区”——太平洋地区(台湾目前有 4 个友邦分布于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同样的区位:太平洋作为美国西方的屏障,早在冷战时期就有“岛链”围堵苏联,即使在冷战结束之后,也依然在该地区保有众多军事基地和属地;和台湾保持邦交的帛琉和马绍尔群岛,就都是前美国属地,同时也是几条岛链上的重要据点。

然而这些“铁杆区”,也绝非坚不可摧。自从蔡英文于 2016 年上任以来,台湾便先后在中美洲/加勒比地区,丢失了巴拿马、多明尼加、萨尔瓦多等邦交国;2019 年期间,更是在短短四天内,连续和太平洋岛国索罗门群岛、吉里巴斯断交,俨然是北京对美国于 2018 年确立的“印太战略”的反击,而肺炎疫情,也进一步让太平洋岛国成了北京和西方在“防疫外交”上的新战场

事实上,“邦交”确实也是北京和台方进行隐性表态的其中一种方式:透过第三国的邦交动态,来达到和台湾政府“间接沟通”、释放讯息的目的。马英九执政期间,北京便曾采取某程度的“外交休兵”政策,台湾邦交国里,只有甘比亚于 2013 年与台断交,然而北京一直要到 2016 年 3 月,台湾总统大选落幕、蔡英文当选之后,才正式和甘比亚建交,除了算是给足马英九面子,也被外界视为在“对蔡英文下马威”。

循此,此次海地总统遭刺杀的消息传出之后,台湾民间也开始出现阴谋论,部分人士甚至担忧,台湾与海地的邦交将可能生变

2019年7月13日,台湾总统蔡英文和海地总统摩依士(Jovenel Moïse)在海地太子港出席台湾产品展览开幕式。
2019年7月13日,台湾总统蔡英文和海地总统摩依士(Jovenel Moïse)在海地太子港出席台湾产品展览开幕式。

不过熟悉海地台侨社群的郑亚欣,对此倒是相对乐观。“海地是黑奴独立建国的先驱,也帮助过其他拉美国家独立,他们对于这段历史,至今依然非常骄傲,而且海地人对外是团结的,所以如果单从历史论述、立国精神来看,海地应该不会这么轻易就跟北京建交。”

此外,美方对台-海邦交亦作出了表态:美国众议员裴利(Scott Perry)及帝芬尼(Tom Tiffany)已于 7 月 14 日联名致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吁请关注海地政局发展,并向海地及拉美、加勒比海国家强调,抵抗中国压力、与台湾维持邦交的重要性。

对此,台湾外交部则感谢美国国会采取友台作为,展现对台湾巩固邦谊的高度重视,并指台湾将“持续与美国国会友人及行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深化台美友好合作”。

北京方面则对海地局势并未做出太多评论,着重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至于海地局势,中方外交部只提及“希望海地尽快恢复社会稳定”。

刺杀犯为何闯入台湾大使馆?

不过虽然攸关邦交,但真要说起来,这起刺杀事件起初并未在台湾民间引起太多关注——直到另一个令人错愕的消息从海地传回,这个状态才有了变化。

7 月 9 日,亦即摩依士遭刺杀的将近两天之后,台湾外交部突然发布消息指,台湾驻海地大使馆于海地时间 8 日清晨,遭全副武装的可疑人士闯入,而当地媒体则披露,这群闯入台湾大使馆的可疑人士,即为 7 月 7 日刺杀摩依士的凶嫌,但外界并不清楚凶嫌为何会选择进入台湾大使馆躲避。

根据加拿大重要媒体《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报导,这 11 名嫌犯闯入台湾大使馆范围的时间点,为 7 月 7 日晚间 9 时 45 分左右。当时在场的只有一名值班警卫,而警卫发现闯入者后自知无力抵抗,便躲入一辆休旅车内,而嫌犯则因为车窗贴有反光贴纸,而没有看见车内的警卫;由于总统刺杀事件发生后,台湾驻海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已改为居家上班,因此凶嫌闯入时,台湾人员并不在馆内。

《环球邮报》并指,该名警卫当时在车内以手机联络上司,并同步对警方通报嫌犯的动态,而嫌犯则于半夜时分闯入大使馆的建筑物里。警方到场后,于凌晨 1 时左右对大使馆投掷催泪瓦斯,但并未能够逼出嫌犯,于是双方持续僵持至天亮。

依照国际惯例,驻地警察机关在进入外国使馆时,必须事先取得使馆所属国的同意,因此海地警方在隔天征求台湾大使馆同意后,于下午 3 时 25 分进入大使馆,最后顺利逮捕 11 名嫌犯。

然而这起事件确实启人疑窦:为何刺杀总统的嫌犯,会跑到台湾大使馆躲避呢?

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和地缘因素有关。自从“国家宫”(Palais National)于 2011 年的地震中震毁之后,海地总统便一直没有官方官邸可用,因而必须自寻住处、或继续住在自宅里;而摩依士的私人宅邸,就位在海地首都附近的上流社区——沛雄城(Pétion-Ville)。

位于首都东南方约七公里的沛雄城,不只是海地富豪政要偏爱的社区,同时也是多国大使馆的聚集地,而台湾驻海地大使馆、以及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亦并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若想从主要干道前往中国办事处,所有车辆都必须经过台湾大使馆。

端传媒对照 Google 地图空照图、以及海地记者的报导影片,除了找到摩依士宅邸的确切位置之外,也发现该宅邸位在山坡地上,凶嫌犯案后若要返回首都,顺着山势和干道下山,第一个会遇到的外国使馆确实就是台湾大使馆。当然,当地或许有其他未显示在地图上、罕有人知的捷径,不过按照现有资料来看,总统宅邸与大使馆之间最直接的行车路线,距离仅约 2.4 公里。

换言之,刺杀摩依士的凶嫌,确实不能排除是在逃逸的过程中,恰好路过台湾大使馆,而临时起意进入躲藏;台湾驻海地前大使杨承达、以及接受端传媒采访的海地台侨郑亚欣,亦皆抱持类似看法。

2021年7月13日,在海地太子港被暗杀将近一周后,临时总理克劳德·约瑟夫在他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之前,墙上挂着一张已故海地总统 Jovenel Moise 的照片。
2021年7月13日,在海地太子港被暗杀将近一周后,临时总理克劳德·约瑟夫在他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之前,墙上挂着一张已故海地总统 Jovenel Moise 的照片。

外交上的两难:海地动荡反映出的台湾处境

近期,台湾在外交上确实屡有斩获:于2020年和索马利兰互设代表处立陶宛则频频对台释出善意、预计在2021年来台设立代表处;这两个国家,都称得上是运作相对稳健的民主政体,因而也和台湾自身的“民主堡垒定位”十分契合。

不过事实上,由于特殊的国际处境、以及在地缘政治板块中的位置,台湾从冷战时期以来结交到的邦交国或盟友,便经常是和美国关系比较好的政权、或是几乎受美国控制的小型国家,然而这些国家在人权纪录上未必光彩。

比方说,在利比亚执政近半世纪的“独裁强人”格达费,于执政晚期的 2006 年,曾经转向与美国交好,而台湾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和利比亚重建关系;陈水扁出访中南美洲时,甚至曾临时降落利比亚,和格达费进行密会。

至于和美国关系匪浅,并且由王室家族长期执政的沙乌地阿拉伯,则是因为宗教因素、对共产阵营有所排拒,所以直到 1990 年才与台湾断交;而同样在 1990 年代才和台湾断交的南非,断交前也是由极具争议性、主张“种族隔离”(apartheid)的白人政府掌权。

这些邦交国或“盟友”,和逐渐在 1990 年代民主化的台湾相比,确实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而这种在民主论述上和台湾格格不入的现象,直到近期也都仍存在。

今年六月底,台湾在非洲的最后一个邦交国史瓦帝尼(eSwatini),也出现了反政府/反王室示威活动,至今已造成数十人丧生,危机仍未解除;由于史瓦帝尼为非洲最后一个由世袭王室掌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示威活动蔓延开来后,甚至传出史瓦帝尼国王流亡出逃的消息

然而事发之后,台湾外交部却一直到 7 月 4 日,才终于与其他国家驻史国使馆及代表团发表共同声明,谴责暴力、鼓励双方对话。在台念书的史国留学生眼见于此,甚至投书媒体批评:“台湾不是民主国家吗?为什么不表达清楚的立场?你们明明就是支持民主的国家,为什么对于史国就不是同一套标准?”

回看海地当前的混乱局势,摩依士其实也有类似的现象——他的统治存在不小争议,统治正当性也未必稳固,一旦局势出现不稳、或元首遭到暗杀,便可能让台湾担忧邦交不保、草木皆兵。

这些动态,当然彰显了国际关系的现实与吊诡,但也再次描摹出台湾特殊而脆弱的国际处境。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拐弯抹角的,你要想说这是大陆搞得就直接点,搞个阴谋论还畏畏缩缩的,是自觉逻辑不通,不自信?

  2. 用心寫的好文章。

  3. 樓上是不是把索馬利蘭跟索馬利亞搞混了 😅

  4. 索马里兰是运作相对稳健的民主政体……作者真的了解过吗……

  5. 哈哈哈,为什么进入呆湾代表处?因为呆湾那边有宇宙第一大党,地球人都围着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