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四到核三:十年三度公投,台湾核电争议为何难解?

核能并非台湾主要发电来源,为什么核电仍持续成为台湾社会争论不止的话题?
2025年8月20日,屏东恒春,第三核能发电厂。摄:陈焯煇/端传媒

8月23日,台湾将进行第二波大罢免投票与核三公投,公投主题为“是否同意核三厂继续运转”。这是台湾在十年内第三度对核电厂去留进行公投。核能并非台湾主要发电来源,最后一座运转机组已于今年5月停机,为什么核电仍是台湾社会争论不止的话题?

今年5月20日,台湾立法院通过公投提案:“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发电厂经通过整体安全评估后,恢复继续运转?”表决前,民众党主席、亦为公投提案人的立委黄国昌快步上台,向全民说明提案理由:

我们做了两次大规模的民调,结果有七成以上的台湾人民赞成(核三延役)。其他委员说,这件事情不可以拿来公投,但是我要提醒,以公投起步的民主进步党,当初在诉诸公投理念的时候,不就是说要不要盖核四应该诉诸全体台湾人民的公民投票吗?为什么今天同样一个核能发展的议题却可以急速转弯,不尊重台湾人民的民意呢?

是否兴建或使用核电厂,始终是台湾公投的重要题目之一。《公民投票法》(下称公投法)2004年实施以来,台湾已两度针对核电议题进行公投,此前民间也曾自行针对核四议题举办没有法律效力的公投。如台湾环保联盟曾在贡寮(1994)、台北县(今新北市)(1996)、宜兰县(1998)推动地方核四公投;台北市(1996)也曾自办核四公投。之所以反复公投,除是台湾社会对核电存废始终未能达成压倒性共识,也与核电议题在台湾高度政治化有关。

核电存废与公投史并行

过去台湾岛内缺乏自产能源,电力生产全数仰赖化石燃料进口,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时的国民党威权政府自1970年代开始兴建核电厂,高峰时承载全台两成用电。随核废料及国际核灾事件发酵,政府兴建第四座核电厂计划受到民间强烈反弹,反核运动与当时党外政治运动合流,1986年成立的民进党,也在党纲中写入“反对新设核能发电机组,积极开发替代能源,限期关闭现有核电厂”。

1994年,立法院在国民党多数优势下通过核四厂八年建设预算,当时民进党籍律师林义雄与民间反核组织发起核四公投促进会,主张“用公民投票决定应否兴建核四,来唤醒台湾人民的主人意识、培养台湾人民行使主人权利的能力”,并多次以徒步环岛、静坐、绝食等方式倡议公投。核电之外,由于公投机制能进行宪法修正复决,也长期被部分台独运动者视为决定台湾国土区域与国际地位问题的重要手段。

2003年底,立法院正式三读通过《公投法》,却设下投票率必须过半、有效票过半同意才算通过的高门槛,让2004年至2008年间举办的六项公投皆以否决收场,公投机制也因此被形容为无法改变现状的“鸟笼公投”。2016年民进党二次执政后修正《公投法》,将通过门槛改为有效同意票达投票权人总额四分之一以上,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即为通过,且规定公投应与选举同日举行,真正打开以公投手段影响政府决策的管道。

此外,《公投法》规定,国民只要年满18岁且未受监护宣告即有投票权,相较选举及罢免投票权需满20岁才能取得,公投投票年龄层更低。

然而,当年引发民间强烈反弹的核四,已在2014年由前总统马英九宣布封存,2016年立法院也进一步删减封存预算,并且附带不可再编列封存预算;另外三座已运转的核电厂,也在民进党二次执政后确定不延役,当年预计藉公投推进的反核诉求皆已达成。不过,如今《公投法》则反过来成为核电支持者反抗政府决策的手段。

2025年8月18日,台北,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中国国民党重启核三公投说明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公投手段逼民进党改变非核政策

2018年,支持核电方的民间人士黄士修提出“以核养绿”公投,公投主文“您是否同意废除电业法第95条第1项,即废除‘核能发电设备应于中华民国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运转’之条文?”试图否决政府废核政策。在当年全国性公投共十案成案(十大公投),且与九合一地方选举同日投票的状况下,核电公投案成为当时政治动员的号召之一;加以前一年中油因供气失误引发815全台大停电,虽然停电并非因电力供应不足所导致,仍触发社会对于“电不够用”的担忧,最终提案获得超过500万同意票通过。

经济部依公投结果,废除《电业法》第95条第1项核电停止运转条文,然而隔年核一厂即因运转执照届期宣告除役,核二、核三的运转执照也陆续到期,且超过申请延役的法定时间,三部电厂仍按既定时程除役,意即公投虽然废除法律、却未改变“非核家园”政策的实质内容。

2021年,黄士修再次发起“重启核四”公投,由于立法院在2019年再次修正《公投法》、将公投日与选举日分开,在缺少了政党动员的状况下,整体投票率仅有四成,最终包括核四重启在内的四件公投案也全数以不通过收场。

台湾的电力组成以火力发电为主,核能发电在最高时期仅占整体发电量的两成。今年5月17日随最后一座核电机组藉法定运转期限停机,台湾正式进入无核状态。根据台电规划,今年核电全数退场后,原先供电量能将由天然气接手,大潭7号机、兴达新1号与2号机,以及台中新1号机将陆续上线,总计装置量远超过核三发电量,并辅以再生能源、抽蓄水力与负载管理等调度手段,确保稳定供电。

尽管台电强调没有核电也供电无虞,社会上仍出现核三应延役的呼声。和硕联合科技董事长、同时也是总统府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副召集人的童子贤,自去年便开始以AI产业将让台湾用电量大增、必须增加无碳排和低廉的能源选项为由,呼吁政府调整非核政策;随后国民党和民众党在立法院回应这样的提议,通过《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修法,取消核电厂须在执照有效期间届满前5至15年提出延役申请的限制,也放宽原先核电厂运转上限40年的规定。

今年5月,随民间罢免立委行动白热化、多名蓝委罢免案将进入投票阶段,蓝白党团循立法院提案机制,通过“核三重启”及“反废死公投”两项公投案,由于成案及预计投票时间十分接近立委罢免投票日,外界解读蓝白阵营可能欲藉全国性议题反制大罢免,同时动员支持者出门投票。两项公投提案经中选会审查后,反废死公投案被认定不成立,核三重新运转案则安排与第二波罢免投票日同天投票。

民众党副秘书长许甫对端传媒表示,之所以将核三重启诉诸公投,是因今年5月立法院虽然通过《核管法》修法、移除核电厂延役限制,政府仍未提出申请,因此必须透过公投展现人民意志。他也称,公投结果是让执政者“有一个肩膀踩”:“民进党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只是没办法摆平反核基本教义派,如果公投过关,同意票辗压,赖政府就可以顺势让核三运转。”

民众党在公投提案说明中指出,民进党政府虽然设定温室气体排放减量目标,开发新能源却成效不彰,太阳光电、离岸风电设置容量都未达标,同时光电弊案却层出不穷;又台电趸购机制使用高价购入再生能源电力,导致台电连年亏损。此外,台湾极度缺乏自产能源,面临中共对台经济封锁等极端情况风险,应保留一定程度可运转的核电厂,以强化台湾能源供应韧性。

核三重启正反论点

提案公投的黄国昌过往反核形象鲜明,在时代力量立委任内曾多次痛批台电低估核安及核电成本。公投成案后,反核团体找出过往黄国昌的反核发言及脸书贴文,讽刺他立场反复;更有网友将2018年黄国昌代表反核方参与“以核养绿”公投发表会的画面,与2025年的公投发表会片段剪辑在一起,称黄国昌“是台湾史上第一名自己与自己在核能公投进行正反辩论的人”,“你支持的是2018年的国昌老师,还是2025的国昌老师?”

黄国昌受访时谈及过往反核立场,则称是台湾面临净零碳排国际趋势与AI产业发展需求,但民进党错误能源政策让台湾人民付出惨痛代价,应把重要议题再次交给台湾人民决定。

8月13日的公投辩论会上,黄国昌进一步指出台湾进口能源来源依赖度高,天然气存量仅可供应7到11天,煤炭也只有一个月,需要藉核电增加能源自给率。他也批评民进党的再生能源政策危害台湾环境,“山也光电板、海也光电板”,日前丹娜丝台风更造成光电板四处散落,让全岛沦为大型废弃物的垃圾场。

全国废核行动平台则回应,早期光电确实有选址不当问题,近年政府已下修设置目标、寻找不同设置场址,并加严把关和民众参与,与黄国昌所指称的现况并不相符。相较光电,核能灾害对土地所带来的冲击严重程度与不可回复性,远远超过再生能源开发过程中可控、可恢复的潜在影响。至于能源安全,全国废核行动平台认为,与其使用核电,更应从以大型电厂为主的集中式电网,转型为以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为主的分散式系统,才能提升台湾的能源韧性及国防安全。

能源政策之外,核电厂延役是否安全,也是正反双方交锋的重点。清大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叶宗洸表示,国际上常见核电厂运转超过40年的案例,而台湾虽然多地震,但核电厂存在超过40年仍没有因地震损坏的纪录,核三的耐震系数也已提升至最高等级,即使面对高强度地震也能安全停机。

2025年8月13日,重启核三公投,第4场意见发表会,黄国昌在发言。图:影片截图

台大地质科学系名誉教授陈文山则指出,核三厂所在地构造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且恒春断层距核电厂核岛区不到900公尺,一旦断层错动,可能导致断层带上建筑倾斜或倒塌。国立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退休教授李锡堤则表示,目前包括冷却与控制系统管线在内的高频设备耐震评估尚未完成,这些一旦设备在地震中受损,可能导致反应炉失控,酿成重大事故,因此其耐震能力不容忽视。台湾绿党共同召集人甘崇纬也说,核三厂曾发生厂区停电等严重核安事故,显示核电厂存在极高系统性风险。

长年未解的核废料议题,也再次在公投争论中成为焦点。黄国昌于公投发表会上指出,今年6月经济部与台电已赴芬兰、瑞士的高阶放射物处置厂参观,国际上也有“深孔地质处置DBD”技术,将高阶核废料存放在地表下3到5公里的结晶岩层内,证明用过核燃料并非无法处理,“不能再用过去的恐惧来否定未来的发展。”

同场发表会上担任反方的青年代表吴亚昕则认为,台湾至今连一座最终核废料处置厂都没有,无法相信核废料真正有解,如果持续使用核电,只是继续制造更多的核废料交由下一代青年承担,“我没有资格为了自己这一代的电力需求,把风险留给下一代。”

全国废核行动平台也指出,深孔地质处置技术早在1957年便有人提出,但至今日仍未尽成熟,无法确保废弃物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时间尺度内保持安全隔离。此外,深层处置需要极为稳定的地质条件以避免地震、火山、地下水渗流等威胁,更需要长期监测与多世代管理,台湾地狭人稠、地质条件复杂,在缺乏完整原地测试与安全验证前,不应依理论优势或国际少量研究案例就匆促推动。

相较支持核电者与反核团体交锋,主导政策的民进党政府则相对低调。主责能源政策的经济部,一度以“无反对公投案理由”为由,拒绝推荐代表参加公投发表会;总统赖清德也直到投票前10天,才公开表态呼吁支持者应对公投投下“不同意票”。经济部长郭智辉更在立法院备询时,脱口恒春居民是为核三厂“睦邻经费”(注:核三厂每年提供邻近乡镇2.4亿睦邻经费及家户电费补助等)才支持延役,引发民进党内及地方民众反弹。

长年参与环境运动的律师詹顺贵认为,民进党及行政部门即使不支持延役,却未积极宣传和动员支持者投票,政府也没有系统性说明重启核电厂的成本及风险,“没有这些角度,反核方很难应战。”他悲观预测公投结果很可能会通过:“如果通过,就是打脸民进党过去2、30年的非核家园政策。”

詹顺贵也观察,历年的核电公投除了发起人不同,背后的思考和目的其实还是政治操作。但他也不讳言,近年暴冲式的光电开发在民间引发不少反弹,加上2021年反三接公投时保护藻礁团体反对天然气接收站政策,与民进党的能源政策对撞,不同立场支持者在政治动员下相互攻击,导致部分环保人士如今宁可选择核能,也不想支持民进党的能源政策。

2025年8月16日,台北,多个公民团体发起“816反对核三重启游行”,队伍从台大出发,向立法院前进。摄:陈焯煇/端传媒

核三公投后,台湾走出核电难题?

依《公投法》规定,要通过公投提案,有效同意票数需达到投票权人总额四分之一以上,且有效同意票数应多于不同意票。中选会说明,此案公投投票权人数2000万2091人,25%以上的参考门槛至少即为500万523人。

逢甲大学兼任助理教授萧育和分析,公投案要通过成案门槛,一般需搭配全国性的选举刺激选民投票意愿、或公投题目本身具一定程度的号召力、或被操作为对执政党的不信任投票,但这些条件在这次的核三公投攻防中皆未出现,预估在七个立委罢免选区及核三所在地屏东县之外的选民,可能不会有太高的投票意愿。

即使公投通过,核三重启仍有变数。泛蓝政治评论员黄暐瀚分析,公投主文提及“核三经通过整体安全评估后,恢复继续运转”,但若主管机关核安会评估核三重启有安全疑虑,就不符合公投主文所写的“继续运转”条件。这也代表即使公投结果通过,核三也不一定能重启。

对此许甫则表示,核三停机后本来就一定要经过安全评估才能再启,“不然我们要写无论任何代价都要延役吗?”他也说,若政府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今年5月还在运转的核电厂,不太可能到了明年突然变得不安全,即使有问题,也应能进行改善补强。他并反问,若核安会评估确认安全无虞,“那政府有没有责任立即重新让核三重启?”

公投主文争议之外,要让核三重新运转,还有时间及成本考量。 2018年台电曾初步估算核二延役需150亿,核三为300亿,但后续台电和经济部并未提出更新的官方评估金额。时间部分,过往曾有核安会官员以美国经验推估延役审查需20至30个月,但由于核三目前处于停机状态,将为审查增添更多变数。

根据今年5月的《核管法》修法,一座核电厂如果要在运转执照有效期间届满后再继续运转,经营者、也就是台电可向主管机关核安会申请,一旦核安会确认核子反应器设施无安全顾虑、并同意换发执照,电厂就能继续运转。核安会近期也预告《核子反应器设施运转执照申请审核办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明订届时换发执照的审查内容,包括“整体性老化评估及老化管理”、“时限老化分析报告”、“相关终期安全分析报告及运转技术规范之增修内容”、“辐射相关议题查核评估报告”及“耐震安全评估说明”等。

由于核三已经在今年5月17日停机,届时即使取得继续运转的执照,等于要从停机状态再次重启。国际上有核电机组延役的先例,但多为电厂运转状态下进行,少见机组停机后再重启。

近年唯一停机又重启的例子是美国密西根州的帕利塞斯(Palisades)核电厂,该电厂在2022年停机除役,隔年新经营者买下电厂后再次向政府申请重启。近日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批准帕利塞斯电厂核燃料装填申请,但这并不代表电厂确定重启。根据NRC规定,电厂重启除了要通过审查,也必须确保厂内各项系统与设备全数恢复至可安全运转的状态,并完成必要的检修及补强。

政府许可之外,台电同时也必须进行检测及更新电厂设备、兴建干贮设施及采购新的核燃料等准备工作。这也意味著,8月23日公投落幕后,台湾的核电厂去留,仍将持续成为政治攻防的议题。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