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Wessy,回应《空前挤压与畸形生长:中国女权的内忧外困》
女性的重新赋权,不代表要让男性夹著尾巴做人,但是中国社会那样地魔幻竞技场,懵懂者杀出的一条血路,往仿效霸权者的路子走,有需如此惊讶痛心或者称之为忧患吗?贫脊的养分真能开出白莲,才是俗世异端。你的哗众取宠,我的真情流露,除了拿起笔在网上发泄平衡下快要灭顶的无助,这种自然情绪反应,我实在无法责难一个求助无门者的过激呐喊。
当然,我无意让卖弄悲情变成寻求对等者的一种标签,让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最自在的面貌生活,平凡的毋须被特意凝视,我们是一个自由人,这样就很美很好了。
路上懵懂的孩子啊,要知道,推动社会改变的,不会只是社会上你自认归属的那方性别,也需要另一半,并集结一个世代,再交棒给下个世代,才能有那一丝丝一缕缕的希望跟气力,祝平安、四时皆好。
2. 好格等,回应《日久他乡是故乡:从“中国回教徒”到“台湾穆斯林”》
想听更多 B 面的故事!
以前曾听说过台北清真寺位在的新生南路又称“天堂路”,因为整条路上遍布各种宗教的聚会场所。当时并不以为意,也没细究原因,毕竟生于多种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共处共融的台湾,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但是在出了国之后才发现,这种信仰间互相尊重融合的现象并不普遍。读完这篇报导,我想也许也正因为是当时国民政府的处境所造就的,毫无余裕的困境而迫使他们不得不在宗教自由上提供最大的宽容,以赢取最多的认同。
3. madlex,回应《麦海珊:在电影里讲述,香港人的恐惧是有多少层?》
恐惧对人最大的破坏,即是让人主动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甚至是厌恶之事。谷分数,做楼奴,中国人的“内卷”,香港人的“自我审查”,莫不是如此。施予恐惧者本需要付出莫大的成本来逼人配合,你若恐惧,则他们将零成本笑到最后。故能够逼得他们每次要掏出枪顶住你个头才能让你屈服,本身即是种胜利,世上哪有如此运作的长命系统呢?
4. 雨月,回应《什么是“华语语系”: 从港台、满洲、跨太平洋看华语世界的去殖民与流变》
这个讨论生动的展现出了语言中的权力政治。把华语使用者创作的文学称为中文文学或者华文文学本身就带有范畴定义的权力意味。要反抗这种定义下可能出现的中国权力中心感,就需要创造新的概念框架;按照阅读后的粗浅理解,一者是要降格大陆文学为华语语系之一员,二者是解构中国内部文学为各少数民族社群与文化的文学,并以语言殖民的维度去理解。这些角度都很有拓宽思维的价值,而且有助于解决学术讨论中的概念混淆问题。
与此同时,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想像共同体概念,其实华语语系/Sinophone、Chineseness等也都是概念创造的尝试,需要观察这样的概念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准,是名词本身在阅读者头脑中激起的联想是否符合名词创造者本身希望设置的诠释。从这个角度上,“华语语系”这个中文名词确实不如Sinophone这个英文原词精准和好用。
5. jackhui、EricChan,回应《从年轻人偶像到“最不稳定因素”:反垄断案背后的马云,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jackhui:我觉得把阿里的处罚看成受到马云个人的牵连也许有点本末倒置了。
马云的个人言行也许对一些事件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世界上增强互联网企业监管的风气本就迟早来到中国。马云被打压主要原因在于其代表着的互联网企业发展路径被反垄断路径挑战。所以我们能看见的处罚大都落再阿里巴巴,而不是马云身上,因为这和马云的个人行为无关。
其他互联网巨头根本不可能心存侥幸,互联网行业的经营模式的改变本就必然会落到他们身上,区别只在于是被动被处罚,还是主动改进罢了。
EricChan:从年轻人偶像到“最不稳定因素”的变迁是代表着中国一股思潮乃至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回到10年前,当年香港的社运还是由80后担大旗。社运的背景亦有着浓重的左翼色彩,从皇后码头,反对地产霸权,反高铁,反对新界东北开发。背后是对香港当年官商合谋,政策倾向大财团的不满。而当时内地舆论场乃至于官方的定调对此的批评是这些80后青年都是“废青”,妄想不劳而获,发着福利社会的大梦,而不是像他们一样努力奋斗,力争上游。
到了十年后,内地舆论场风向在最近两年急速左转,左派的声音越来越大,对于同期香港社会运动的批评也转为批评香港抗争者不把矛头指向资本家大财团,地产商,而是指向中共的管治。然而回顾香港社运的发展历程,反对大财团大资本家已经是10年前的社运议程,这十年间香港人已经明白,问题的核心在于政治制度,而不仅仅是大财团和大资本家。而中国网络舆论场其实也有很多人明白这一点,并且在网络上表达了这个观点(然后被删帖禁言封号),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以及90后的年轻打工人。
扯了这么多有的没的,跟马云,跟一个时代的终结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中国年轻人的思潮,对于资本财富的思考跟香港年轻人走过的很类似,只是出现在时间上的落后,从火红的左翼年代,到经济起飞时对于资本的崇拜,再到资本垄断下对于公平分配的诉求。马云在中国正式加入WTO时创业(顺带一提,“乱港四人帮”中的李柱铭为中国加入WTO作出大量游说工作,却被中共不断攻击,可见在中共眼里,反共爱国者比港独更需要作打压)。这是中国面对全球化下国际分工的发展机遇的时代。对于年轻人而言,马云是那样的“亲切”: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官方的背景,没有资金的支持(其实软银孙正义有2000万美元投资),靠着自己的眼光智慧和能力发展起自己的事业,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马云的经历告诉当时的年轻人:“只要努力,不论出身,他们也可以”。
然而过去几年,现实一直在打年轻人的脸。从李克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到“新四大发明”的诞生,那个“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成功的时代”被证明不过是一场口号。现实是这些巨型企业作为经济的火车头时,普通人大概率是这些火车的燃料。年轻人也终于明白,他们不可能成为下一个马云,他们只会是“马云们”的燃料,至于这个火车的驾驶员是谁,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但更多的是知道却装作不知道。
EricChan:@jackhui:主要是当中的转折缺乏过渡,过渡中的政治角力也不透明。蚂蚁金服上市都经过了所有监管部门审查,就差临门一脚了。结果马云一番讲话后就被官方煞停。而官媒第一时间的回应也是批评马云太狂妄,而不是蚂蚁背后的金融风险。
jackhui:@EricChan:你觉得马云为什么没事要在那时候做这么一个发言,他是不懂得在关键时刻低调点吗?
明显在蚂蚁上市前相关问题已经在进行讨论,并且讨论方向与马云的期望不一致,才会导致马云会在那个时刻采用公开发言进行造势。而马云的发言,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政府也不在通过私底下沟通解决问题,而是粗暴打断上市流程,目的和改革方向大家现在也能看到了。
争议点估计主要在以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上市,影响的主要是估值。这种争议并不影响上市审批流程,蚂蚁本身公司肯定也没啥问题,审批流程当然可以走。
对公众而言,事件开始于马云的公开讲话。但据此认为事件就起源于马云的讲话也太简化了,成套的监管逻辑变化能在一个讲话后形成吗?
至于有关你讨论的创业问题,“反垄断”的改革方向不就是为了重新复现有利于创业的时代吗?
6. NoahQi,回应《从年轻人偶像到“最不稳定因素”:反垄断案背后的马云,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照新自由主义的脉络,马云一直以来的作为和方法论都可称得上“新自由主义的英雄”,而今天马云遭遇的滑铁卢,某种程度上也是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命运的缩影——颇有种“用完即弃”的意味(想想改开以来官方对新自由主义明里暗里的推崇)。而如果马云真的是新自由主义的英雄,在威权体制下试图争取自由市场的位置,试图撼动国有经济,那么,从经济自由达致政治自由的进路,在当下似乎已被堵死。这样的现实也许是新自由主义的鼓吹者不得不反思的。
7. Kerry_01,回应《从年轻人偶像到“最不稳定因素”:反垄断案背后的马云,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中国,日本核废排放的讨论本可以是一个核电及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讨论契机,却因为国族主义的影响而蹒跚不前。
首先,由于官媒积极带风向,社交媒体的举报机制,如果妳反对日本排放核废水,并不需要提出比对方更深刻的立论,只需要点举报或者辱骂对方叛国,导致反对核废水的方面缺乏更深度、更广阔的观点和论证(比如在恐慌情绪下对日本及周边国家渔业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氚以外其他放射性元素的排放管制、日本执行排放的国际监督机制等等)。
其次,在前一个问题的影响下,这一话题站在科学共同体角度的“科普”者可以放心自诩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成为科学理性的代名词,而不需要对自己论证的一些逻辑瑕疵进行更好的补充(比如一个科普作者将排放的辐射量和本底辐射作比较,却恰恰忽略了排放本身就是在本底之上做增量),还可以直接抨击反对者都是狂躁的国族主义者,甚至用中国官方鼓励发展核电作为论据(实则与前者在国家主义层面达成共识——日本福岛事件恰恰是中国民众反思核电发展路线的契机,而不是以中国已经确定发展核电了来阻碍民众对核电恐惧的讨论)
如此说来,这个话题下实质上,是官媒带风向攻击日本的国家主义者,与技术人员以国家意志决定发展核电不应恐慌的国家主义者之间的对决。前者绝不会质疑官媒在反日的带风向(至于西方媒体为什么不报导,一方面这并不是维吾尔的那种人权灾难,另一方面毕竟不是往地中海或者墨西哥湾排放,难道中国人会在意墨西哥湾核电站排放吗?),后者绝不会质疑国家意志对核电的推动(就像他们经常嘲笑台湾或德国对核电的恐惧一样,但至少这两个国家有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这就像文化革命时期,两派针锋相对的组织,却共同以毛的讲话为最高精神一样可笑。就究竟国家说了什么吵成一团,不过是另一种后资本主义时代996之余的娱乐项目罢了。
8. anonymous3,回应《四问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危机下的最优解?还是利益为上的妥协?》
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就好像地沟油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一样。核废水排放以后,日本本土以及周边国家将会很快被波及。首当其冲的就是渔业,任你天花乱坠,可以预见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渔产品消费将会出现影响。而渔产品滞销本身也是对消费群体的影响。发出反对抗议的声音根本就是理所应当。
科学无法解决政治问题。简单的说,风险不易量化,尤其在衡量均值方差相异的不同风险时,人们会有各自的看法。有人倾向降低风险概率,即使提高风险损失,有人则相反。很难说哪一种更科学。行政机构大权在握,有时候会将自己的观点视为科学,而把他人的疑虑简单当作对自己的攻击,这样的做法原本就谈不上科学。日本需要向世界解释清楚。但更重要的则是,解释不是事件的结束,最终的选择需取得相关国家谅解。或许做不到全民参与决策,但至少日本本土的人民对此需要更明确的表态,而不是行政机构说了算。
另外,我不是很理解地震的风险何在?且不说设计时对于地震的考虑,储水罐爆裂以后将原本计划排入海洋的废水排入海洋吗?不太可能一次性所有的储水设备都损坏,造成过量废水泄露吧。当然,这需要更多论证。
最后,科学当然很重要,它为政治决策提供必要信息,帮助完善配套工作。可是科学不能代替政治决策,不能代替决策的人,也不能代替决策本身。
9. Kerry_01,回应圆桌话题《中国大陆多所大学及单位被指强制接种疫苗引风波,官方承诺纠正,你如何看?》
对于接种率达标群体免疫才能产生效果的疫苗来说,理论上来说的强制接种算不上什么恶政。不如反过来问一个问题:既然强制接种没什么问题,为什么当局一定要在台面上反对强制接种,私底下给各个地区单位搞接种率排名?推测:这是否和中国缺乏全国化的现代疫苗分发机制(各个单位似乎需要自己去购买疫苗)或对群众动员机制的路径依赖有关?
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还需注意:无论是否相信中国疫苗的安全性(由于数据严重缺乏,这只能依托玄学),强制接种并不会改变这一点。所以强调疫苗不够安全而不愿意注射,或坚信疫苗安全,其实都没办法获得实际施打的数据(很可能压根就没统计过),不过从二期角度来说,这个疫苗对于社会大概还是有一点益处的吧。不过既然中国有效控制住了疫情,打疫苗对于个人确实没有什么很明显的好处。
10. EK538、海门0号,回应圆桌话题《椰树集团广告遭官媒轰低俗后反击,你如何看这次民间对官方话语的“反扑”?》
EK538:低俗确实是低俗(和虚假宣传分开说,尤其虚假宣传不是人日批评的核心) 核心问题是谁才有批评低俗的资格?是社会、政府、媒体还是司法机关?政府和司法机关下场是越俎代庖,椰树的低俗显然并没有违法。媒体有资格批评吗?本来是有的。不过官媒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存在;官媒到底是媒体属性还是政府属性导致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官媒的批评是在展现政府的意志还是展示媒体的道德监督作用?这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具体问题。
海门0号:@EK538:完全同意你,不管低俗不低俗,只要没有违法,要发广告要批评都是言论自由。
但官媒,尤其是在一个专制国家的官媒的发言代表的是政府,如此庞大的资源并不适合做这种事不中立的批评。真的低俗到中国人接受不了的话椰树自然会被市场淘汰,轮不到政府的角色介入。
读者评论 0